同樂樓

同樂樓

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市區緊靠二卯酉河南岸老大橋東側,座落著一座古色古香的二層磚木結構的樓房,這就是同樂樓。同樂樓原系谷振之夥同恆太衣莊、偽郵局等合股投資興建,同樂樓分上下兩層,計18間,約400平方米。牆壁均為糯米汁拌石灰砌造,基腳牢固,由南通祥興建築工程公司承建,1933年建成。開過茶館、飯店、郵局、布莊,1945年8月大中集保衛戰,同樂樓回到了人民手中。蘇中公學曾在此辦學。建國後同樂樓一度闢為大豐縣文化館,後來一直為旅館、飯店等服務性行業所經營,2004年因城市改造,街道拓寬拆除,原址現為河濱公園。

大豐市區緊靠二卯酉河南岸老大橋東側,座落著一座古色古香的二層磚木結構的樓房,這就是同樂樓。它於1932年冬動工至翌年秋竣工。如果是在內地城市幾十年的建築物也許還算年輕。但在大豐這片土地上,它可算得“老”字號了。在范仲淹築堤之際,這裡還在海水中孕育。在明代才逐漸露出海面。清代末年,這裡是淮南鹽的主要產地。民國初年,仍是一片荒灘,張謇創辦大豐鹽墾公司之後才逐漸形成街市。而此樓於三十年代初面對著眾多的茅屋草舍而聳立於海濱小街,確有鶴立雞群的韻味,言其“老”似不過份。
同樂樓分上下兩層,計18間,約400平方米。牆壁均為糯米汁拌石灰砌造,基礎為10多米長杉木樁成梅花狀打入,還用水泥砂漿澆灌,基腳牢固。

同樂樓原系谷逆振之夥同恆太衣莊、偽郵局等合股投資興建。谷為大股,產權歸谷所有。谷振之又名谷金聲。是大豐地區臭名昭著的反面人物,他系南京江寧人,曾在唐家閘實業保全隊當消防兵,1920年前後在大豐鹽墾公司設立的新豐警察所當警士,未幾提為正目(班長),後升任排長。1931年該排擴充為中隊,谷又升任為中隊長。1932年,原通泰海啟實業保全警察隊第三大隊長倪長慶死了,谷繼任為大隊長。這個大隊長的管轄範圍包括東台縣的大豐、泰源、大來;鹽城縣的大綱、大佑、泰和和阜寧縣的華成、合德等各鹽墾公司的警察部隊。其勢力範圍可謂廣矣!同時,他在工商業界進行投機活動。谷逆地位上的 平步青雲,經濟上的迅猛暴發,就在這時他夥同他人敦請南通祥興建築工程公司承建了這座同樂樓。

同樂樓原址現為河濱公園 同樂樓原址現為河濱公園

三十年代初期,大中地區私營工商業蓬勃發展。同樂樓西鄰老街,南接新街,北倚卯酉河。位於大中集的最繁華的商業中心,水陸交通要衝,宜作商業用房。頗通經營之道的張海生、丁德豐、汪某某等人用重金向谷振之租用開設茶館(飯店),館名日“同樂茶館”,樓亦因此而得名。茶館紅案、白案師傅齊全。上午顧客盈門,主要吃“早茶”:魚湯麵、包子等。中午有酒菜。花商、糧商的大宗生意都在樓內商談,先吃“早茶”後洗澡,再談生意。同樂樓亦承辦酒席。如果要在家中請客,師傅可以上門服務。同樂樓東頭上下四間為偽郵政支局。以後又開設過車行,雜貨店以及衣莊等。
1938年,谷振之將同樂樓收回,與其妻妾兒女共居其間。其時,谷因種種原因已於兩年前“下野”,他輾轉於大豐、南通、上海之間,從事商業投機活動,大發國難財。但他不甘寂寞,希冀東山再起。1941年8月,偽司令楊仲華授以偽“蘇皖邊區綏靖軍獨立第一旅旅長”的頭街。從此,谷振之當上了偽旅長。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無條件投降,8月19日,日軍撤離大中集。但民族敗類谷振之非但未走,還在同樂樓的西山牆上張貼著各路國民黨高級將領進軍的新聞,表明他又投入國民黨的懷抱。並在大中集大築工事,繼續與人民為敵。9月12日晚,解放大中集戰鬥打響了,我部某連奉命沿東馬路西進攻打同樂樓,敵軍踞高臨下,密集的機槍子彈封鎖著前進的道路。戰士們既要消滅敵人保護自己,又要儘量保護同樂樓。他們沒有使用集束手榴彈,而是依靠民眾打通東馬路北側的民房,用濕棉被覆蓋著大方桌作為“土坦克”,迅速推向同樂樓,經過激烈的浴血爭奪,消滅了敵人,同樂樓回到人民的手中。
解放後的同樂樓獲得了新生。1945年11月,蘇中公學在校長夏征農的帶領下,從興化沙溝遷來我大豐(時名台北)辦學,其學員1500人左右,同樂樓就住滿了蘇中公學的學員,蘇中公學在豐辦學期間同樂樓充滿了歡聲笑語。
建國後,五十年代同樂樓一度闢為大豐縣文化館,為繁榮大豐地區的文化生活貢獻良多。嗣後,一直為旅館、飯店等服務性行業所經營,為振興大豐的地方經濟默默地作出了奉獻。2004年因城市改造,街道拓寬拆除,原址現為河濱公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