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蘭泰

吉蘭泰

風景吉蘭泰鎮建於1970年12月,1995年1月並鄉擴鎮,是阿拉善盟最大的鹽化工業重鎮,又是阿拉善左旗中北部的經濟、文化、政中心和通往北部各蘇木的交通樞紐。吉蘭泰鎮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居民為多數,以工業經濟占主導地位,農、牧、工、商多種經濟結構和體制並存的工業化城鎮。

基本資料

地域範圍

吉蘭泰鎮位於烏蘭布和沙漠西南邊緣,東靠烏蘭布和沙漠,與烏海市隔黃河相望,南與古拉本為鄰,西與豪斯布爾都、巴彥諾日公蘇木接壤,北通巴彥洪格日蘇木,內聯查漢爾灘。

規模

全鎮區總面積4618.4平方公里,鎮區面積17平方公里,轄十個居民委員會、八個農牧業嘎查,其中1個農業嘎查,播種面積4900畝,7個牧業嘎查。2001年六月末牲畜頭數4.2萬頭(只),牧業戶379戶,牧業人口1276人。盟、旗駐鎮企、事業單位63個,常住人口14480人,流動人口每年在7000人左右。

支柱產業

年產100萬噸原鹽、20萬噸精鹽的吉鹽化集團公司,年產純鹼25萬噸的伊化集團吉蘭泰鹼廠,年產原鹽3萬噸的阿左旗和屯池鹽廠位於吉蘭泰鎮,鎮區每年實現工業總產值近7億元。

經濟

吉蘭泰鹽化集團是內蒙古大型企業集團之一,現有成員企業15家,員工5000多人,企業總資產17.5億元,年創利稅1.4億元。集團的核心企業是吉蘭泰鹽化集團公司,原吉蘭泰鹽場,是全國機械化程度最高的湖鹽生產企業,屬國家大型一檔企業和全國520家、內蒙古自治區20家重點企業之一,也是目前中國湖鹽行業最大的企業,為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企業1991年進入全國500家最佳經濟效益企業第五位;1993年被國家統計局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認定為全國行業50家最佳經濟效益企業第1名和行業50家最大工業企業;1996年在全國非金屬礦採選行業中,產品銷售收入列第15位,利稅排第5位,進入全國輕工200強企業之列。2001年被美國全球經濟信息統計組織、國際會計管理協會、國際質量體系管理認證中心授予“世界無機鹽500強”稱號,企業先後榮獲內蒙古自治區先進企業、文明企業、企業管理先進單位,全區文明單位標兵,全國精神文明先進單位、財會先進企業、特級AAA信用企業,普法先進集體,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體育工作先進單位、綠化先進單位、環保先進單位等多項榮譽。

吉蘭泰鹽化集團是以吉蘭泰鹽化集團公司為核心,以資產為紐帶建立起來的緊密型企業集團,是一個擁有資源優勢、技術裝備優勢、管理優勢、產品優勢的大型企業集團。

公司同時也是世界生產能力最大的金屬鈉廠和國內首家從鹽藻中提取天然胡蘿蔔素的生物製藥基地。公司年生產成品鹽150萬噸、金屬鈉4.8萬噸、天然胡蘿蔔素500公斤以及大量的鹽化工、精細化工、醫藥產品,產品行銷全國並出口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2000年,吉蘭泰鹽化集團公司組建的蘭太實業股份有限公司6000萬A股股票在滬上市。2005年,吉蘭泰鹽化集團公司整體劃轉中國鹽業總公司,同時,年產40萬噸PVC項目工程正式開工,標誌著吉蘭泰鹽化集團公司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2008年,集團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91億元,比2007年同期增長15.59%,全年實現利潤總額1.41億元,比2007年增長12.22%;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6.27億元;同比增長25.18%;實現工業增加值6.75億元,同比增長了35.43%;全年上交稅金2。57億元。

多年來,企業曾先後榮獲“全國500家最佳經濟效益企業”、“世界無機鹽500強企業”、“中國行業50家最佳經濟效益企業第一名”、“中國50家最大工業企業”、“輕工200強企業”,並榮獲“全國文明單位”、“全國普法先進集體”、“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全園綠化先進單位”、“全國環保先進單位”等近百項殊榮。

集團公司的核心企業為上市公司內蒙古蘭太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蘭太實業”),蘭太實業前身是內蒙古吉蘭泰鹽場,現為集鹽、鹽化工、鹽湖生物製藥與養殖、以及礦產資源開發為一體的大型工業企業。系國家重點扶持的512家重點企業,中國輕工企業200強,內蒙古自治區重點培育和發展的20家企業,2006年中國工業行業排頭兵企業。公司主要生產經營單位有製鹽事業部、制鈉事業部、生物藥業事業部、礦產資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蘭太進出口公司等。

吉蘭泰鹽化集團堅持以深化改革,強化管理,全面推進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遵循“以鹽為主,多種經營”的發展戰略,利用資源優勢,不斷最佳化和提升傳統產業,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使企業迅速擴大,取得了兩個文明建設的突出成就。

資源

吉蘭泰鹽湖,是我國大型內陸鹽湖之一。曾經也叫唐溫池、達布蘇、吉蘭泰淖爾、陶力淖爾等,早在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就使用吉蘭泰淖爾的名稱,一直沿用至今。地理坐標東經105度42‘,北緯39度45’,為北東-----南西走向的橢圓形盆地。四周由戈壁草原、沙丘所環抱。鹽湖面積120平方公里,其中鹽礦面積37.19平方公里,勘探儲量達1.14億t,有鉀、鎂和其他稀有貴重化學元素,具有很高的工業開採價值,湖鹽以其顆粒大、味道濃、晶瑩透明、雜質少而聞名全國。每年出產優質湖鹽60多萬t,是內蒙古重要的鹽礦生產基地。

內蒙古自治區列入國家計畫重點開採的8個鹽礦中,已有6個遭到不同程度的流沙侵害,吉蘭泰鹽湖便是其中較為嚴重的一個。20多年來,吉蘭泰鹽湖在乾旱氣候不斷加劇的背景下,在湖區資源過度開發的人為活動干預下,區域環境出現整體退化,風沙災害日益嚴重。

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吉蘭泰鹽湖湖面還有0.1-0.2m的湖表滷水,已經演化到無湖表滷水的乾鹽湖發展階段。晶間滷水埋深0.3-1.0m,礦化度286.51g/L,相對密度1.2017,pH值6.71,水化學類型為硫酸鹽型硫酸鎂亞型。

吉蘭泰鹽湖蘊藏著豐富的石鹽和芒硝資源,以石鹽為主。石鹽成鹽面積60km2,沉積厚度3-4m,最大厚度5.9m,儲量9700多噸;芒硝沉積厚度1m,儲量約900萬噸。吉蘭泰鹽湖是內蒙古西部最大的鹽湖礦床。

在吉蘭泰鹽湖,早在公元前200年的先秦時期已採鹽食用,距今已有2000年的歷史,但大規模生產還是在建國以後。湖區建有鐵路專用線,生產技術不斷改進更新,已經實現機械化採鹽、加工、運輸,開發出天然胡蘿蔔素、金屬鈉等系列鹽化產品,是內蒙古自治區最大的石鹽生產基地

恐龍之鄉

阿拉善左旗吉蘭泰,四周由連綿的戈壁、縱橫的崗阜、平緩的草原、茫茫的沙丘所環抱,整個地形起伏開闊,雄渾壯美。在鹽池的北部邊緣,到外山露有地球歷史中生代時期的地層,特別是早白堊紀至晚白堊紀的沉積物,分布廣泛,堆積巨厚,它是遠古恐龍等爬行動物世代安息的“墓地”。 幾十年來,中外古生物學家曾在此開展過多次考古,發現大量白堊紀恐龍化石。其中有著稱於世的毛爾圖吉蘭泰龍和大水溝吉蘭泰龍等,而最使古生物學家讚嘆的是,在該地找到的原巴克龍完整化石骨架竟達四具之多,這是世界原巴克龍發現史上的奇蹟。吉蘭泰真不愧是中國恐龍化石的寶庫。

令人矚目的是,在吉蘭泰還先後發現三窩恐龍蛋化石,共採集到十分完好的蛋化石二十七枚及大量的蛋殼碎片。這批恐龍蛋的形體獨具一格,它們均呈球形,是國內極少見的圓形蛋化石。另外,它們個體很大,最大的直徑有一百四十毫米,可與略小的鴕鳥蛋相媲美。這類恐龍蛋蛋殼的氣道孔結構宛如蜂巢一樣,屬於古生物學上首次所見的新型種類,命名為“吉蘭泰蜂窩蛋”,成為我國和世界恐龍蛋化石中名列前茅者。

專家認為,在吉蘭泰的同一地域,既埋葬著距今一億三千萬年前早白堊紀恐龍世家的“先驅”,又珍藏有距今七千萬年前晚白堊紀子孫興旺的恐龍“後裔”。這裡的地層與化石,象一部保存完好而系統的珍貴檔案,記載著阿拉善戈壁草原億代春秋,滄桑變遷的歷史。它也象一座絕好的天然博物館,向我們再現了億萬年前恐龍起源進化,盛衰興亡的史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