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紅山文化研究會

吉林省紅山文化研究會的成立是我省在紅山文化研究上的具有跨時代意義的里程碑。 吉林省紅山文化研究會的成立,為大家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平台,是資源整合的基地。 再次,吉林省紅山文化研究會為我省促進本地區文化產業、旅遊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簡 介
吉林省紅山文化研究會是吉林省唯一家由省民政廳首批的專門研究紅山文化的組織機構,成立於2010年5月。
紅山文化研究會的宗旨是以吉林省地區史前新石器時代至青銅時代,伊通河流域、松花江流域、東遼河流域、嫩江流域出現的西團山文化等諸多考古學文化與西遼河流域出現的小河西文化、興隆窪文化、趙寶溝文化、紅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層文化、夏家店上層文化的關係,探索紅山文化與中原長江、黃河流域中原古代中華文明的相互作用與影響,研究我省多年來考古成果與紅山文化遺址、遺存珍貴歷史文物現狀,我省諸多考古學文化與遼西地區紅山文化相互影響,研究探索我省古代各民族文化發展序列與文明進程,各民族之間發展關係,宣傳考古成果,普及文物保護知識,提高廣大收藏愛好者的鑑賞水平,弘揚傳統文化,豐富社會文化生活,加強愛國主義教育,促進文明社會學習型和諧社會的發展。為了加強對紅山文化的研究工作,提高廣大紅山文化、傳統文化愛好者對紅山文化的認識水平、鑑賞能力,宣傳普及考古知識,提高保護珍貴歷史文化遺產的意識,弘揚傳統文化,打造學習型和諧社會,提升吉林省對紅山文化的研究水平,把吉林長春打造成東北亞文明城,發展文化旅遊產業,讓廣大民眾了解古代先民的勞動及紅山文化給我們帶來的真正意義。創造我國東北地區古代文明和光輝燦爛的文化,與中原、長江黃河流域中國古代文明發展進程齊頭並進,並先走一步,形成了“南良渚、北紅山”的局面,並對中國古代文明產生了重要影響。
本研究會業務範圍如下:
(一) 研究吉林省古代文明發展進程,吉林省各民族產生、發展沿革、沿續及對東北古代文明的影響;
(二) 建立紅山文化學術交流的平台,積極組織參加國內外紅山文化學術交流活動;
(三) 建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傳統文化教育基地;
(四) 建立紅山文化玉石器考古實驗基地。進行史前玉石器製作工藝探索、分析;
(五) 與社科院考古所公共考古中心、北京大學公共考古與藝術中心、赤峰紅山文化國際研究中心共同組織紅山文化研究活動。為廣大文物愛好收藏者提供藝術品投資信息,藝術品收藏鑑賞知識;
(六) 建立臨時、專項展廳,為廣大收藏家、美術家、青年學生提供展示、研究、交流場地,促進本地區文化產業、旅遊產業、藝術品投資市場交流發展;
(七)宣傳文物保護知識、提高廣大民眾文化遺產保護意識,保護我地區珍貴歷史文物、文化遺產;
(八)為文物愛好者和文物收藏家提供一個鑑賞及適應現代文化、藝術品發展的平台。
三、培訓和發展會員是紅山文化研究會的一項重要業務。本研究會會員為終身制。省轄市、縣(市)的民間收藏組織,根據自願的原則,申請為本研究會會員;對促進本省紅山文化研究活動發揮作用的省外專家學者、省內外民間收藏家和收藏愛好者,均可申請可成為本研究會會員。
本研究會的性質為非企業、非盈利性、自籌資金的民間研究組織,本研究會主要經費來源於會費、捐贈、在核准的業務範圍內開展活動或服務的收入、利息、企業贊助及其他合法收入。
組織機構
名譽會長(張治國:現任東北師範大學常務副校長)
會 長(孫樹林:仁德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淨月園林綠化有限公司、北京仁德玉文化傳播中心董事長)
副 會 長()
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孫國軍:仁德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融和建築工程有限公司、虹橋拍賣有限公司、虹橋飲品有限公司總經理)
副秘書長
理 事(辦公室主任:許野)
專家隊伍:
北京公共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北京市文保文物鑑定中心鑑定專家 劉國祥主任;
原遼寧省文化廳副廳長兼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中國考古學會常務理事、遼寧省文物局專家組組長
郭大順先生;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碩士、日本東京大學文學博士(考古),現任香港歷史博物館及香港文化博物館歷史(考古)顧問、中國文物學會理事、海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顧問教授鄧聰;
紅山文化研究基地主任,朝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黨委書記雷廣臻;
原任赤峰學院院長,現任赤峰學院巡視員兼紅山文化國際研究中心主任席永傑;
內蒙古海拉爾博物館館長白勁松;
多麗梅女士;
百家講壇總策劃謝如光;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研究員李建民;
著名攝影師龐磊先生;
紅山文化研究會成立的意義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一向被形容為“上下五千年”,然而自現代考古學建立以來,能夠證明文明存在的地下證據只能將中國文明史上溯到四千年前。沒有文獻記載,有的只是傳說,中華文明起源問題就成了懸案。恰在此時,紅山文化及其玉石器的發現,將中華民族的歷史向前推動了一千多年,是中華五千年古國的象徵,被譽為“中華文明史新曙光”。紅山文化古玉器是迄今為止我們國家發現較早年代文明的證實,是我們祖先聰明智慧的結晶、勤勞勇敢的象徵。興隆窪文化、紅山文化的玉器是中國乃至東北亞地區玉文化的源頭,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原始先民,在創造人類文明的悠悠歲月中,在東北大地上留下了無數人類生產、生活用具、遺址、遺蹟。
吉林省紅山文化研究會將團結全省愛好紅山文化的社會各界人士,集收藏、考古、研究為一體,在保護祖國優秀文化遺產,弘揚紅山文化人文精神,研究中國歷史、考古中的關鍵問題,推進吉林省經濟、文化的發展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首先,吉林省紅山文化研究會的成立是歷史賦予的時代重任,具有重要的跨時代意義。
紅山文化在我國考古和歷史研究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吉林省紅山文化研究會的成立加強了對紅山文化的研究工作,提高了我省廣大紅山文化、傳統文化愛好者對紅山文化的認識水平,提升了吉林省對紅山文化的研究水平,為進一步探究中華文明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平台與依據。在紅山文化遺址群的發掘、保護、利用等方面,成立吉林省紅山文化研究會,能夠推動吉林省紅山文化的研究與珍貴歷史文物保護工作,宣傳文物保護知識、提高廣大民眾文化遺產保護意識,保護我地區珍貴歷史文物、文化遺產,為我省進一步研究紅山文化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搭建與其他省市相互學習溝通的平台,從而彌補了吉林省沒有紅山文化研究機構的不足,為研究探索我省古代各民族文化發展序列與文明進程,各民族之間發展關係,宣傳考古成果等歷史賦予的時代重任,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吉林省紅山文化研究會的成立是我省在紅山文化研究上的具有跨時代意義的里程碑。
其次,吉林省紅山文化研究會的成立具有整合資源的社會影響和意義。
在21世紀的當今社會、經濟、文化、教育,科技迅猛發展。相互合作,優勢互補,攜手共進,實現共贏已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顯著特徵。吉林省位於東北亞的核心區域,在研究紅山文化方面有著貫通南北的優勢和作用。吉林省紅山文化研究會的成立,為大家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平台,是資源整合的基地。吉林省紅山文化研究組織開展的對中國紅山文化的學術研究和交流,能夠不斷探索中國紅山文化深厚的文化內涵。同時,吉林省紅山文化研究會成立後,與社科院考古所公共考古中心、北京大學公共考古與藝術中心、赤峰紅山文化國際研究中心將共同組織紅山文化研究活動,這為廣大文物愛好收藏者提供藝術品投資信息,藝術品收藏鑑賞知識等多方面的交流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再次,吉林省紅山文化研究會為我省促進本地區文化產業、旅遊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吉林省地處東北三省中心地區,發展文化產業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並不明顯,但這裡的文化景致卻別有一番風光,湧現了生機勃勃的“吉林現象”,為全國稱道。09年9月25日,吉林省文化產業發展大會在我市順利召開,標誌我省文化產業進入了抓住機遇大力發展的新階段。我們紅山文化研究會回響我省政策號召,積極配合發展文化產業,弘揚我省悠久歷史文化,它的成立推動了全省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同時,歷史作為深厚的文化沉澱是吉林省極其寶貴的旅遊資源,其豐厚的文化內涵形成了我省具有地方特色的旅遊品牌。吉林省紅山文化研究會的成立恰恰符合併發揚了這一優勢,並為我省旅遊產業盡一份力。它的成立直接促進了我省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為我省的經濟發展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再次,紅山文化研究會的成立是文化傳承的歷史責任。
宣傳普及考古知識,提高保護珍貴歷史文化遺產的意識,弘揚傳統文化,打造學習型和諧社會,是紅山文化研究會的成立宗旨之一。保護、整理、研究散失在民間的珍貴歷史文物和文化遺產是我們每一個現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同時,培養、教育好下一代,建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傳統文化教育基地,不僅是國家和社會的責任,也是我們紅山研究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中華五千年文化源遠流長,有著深刻而豐富的文化內涵。傳承紅山文化,弘揚其歷史內涵和人文精神是我們研究會的歷史責任。只有不斷挖掘研究紅山文化,方可上無愧祖先,下無愧於子孫。因此,吉林省紅山文化研究會肩負著我省乃至全中華文明重要的文化傳承之責任,是我們中華文明傳承與發展進程中色彩濃艷的一筆重彩!
總之,紅山文化是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源頭之一,是遠古人類智慧的結晶。它令後人嚮往的不是它的美麗,而是它所代表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研究與傳播紅山文化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我們吉林省紅山文化研究會願為此進行不懈的努力。
研究會業務範圍:
(一) 研究吉林省古代文明發展進程,吉林省各民族產生、發展沿革、沿續及對東北古代文明的影響;
(二) 建立紅山文化學術交流的平台,積極組織參加國內外紅山文化學術交流活動;
(三) 建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傳統文化教育基地;
(四) 建立紅山文化玉石器考古實驗基地。進行史前玉石器製作工藝探索、分析;
(五) 與社科院考古所公共考古中心、北京大學公共考古與藝術中心、赤峰紅山文化國際研究中心共同組織紅山文化研究活動。為廣大文物愛好收藏者提供藝術品投資信息,藝術品收藏鑑賞知識;
(六) 建立臨時、專項展廳,為廣大收藏家、美術家、青年學生提供展示、研究、交流場地,促進本地區文化產業、旅遊產業、藝術品投資市場交流發展;
(七)宣傳文物保護知識、提高廣大民眾文化遺產保護意識,保護我地區珍貴歷史文物、文化遺產。
三、培訓和發展會員是紅山文化研究會的一項經常性業務。本研究會會員分為團體會員、個體會員和通訊會員。省轄市、縣(市)的民間收藏組織,根據自願的原則,申請為本研究會團體成員;省內外民間收藏家和收藏愛好者,經申請可成為本研究會會員;對促進本省紅山文化研究活動發揮作用的省外專家學者,經申請可成為本會通訊會員。
四、紅山文化研究會的固定辦公地方設于吉林省長春市淨月開發區淨月大街博碩路555號。本研究會設有會長、副會長、秘書長,秘書長為專職。
本研究會的性質為非企業、非盈利性、自籌資金的民間研究組織,本研究會主要經費來源於會費、捐贈、政府資助、在核准的業務範圍內開展活動或服務的收入、利息、企業贊助及其他合法收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