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民間藝術團

吉林省民間藝術團成立於一九八○年。作為省級藝術團體,成立不久,他們就把下鄉為農民演出當作首要任務。十六年來,一輛大篷車,五十多名演職員,足跡遍布吉林省三百多個鄉鎮村屯,為農民演出三千餘場,觀眾達兩千多萬人次。所到之處,受到廣大農民的熱情歡迎。他們演出的節目,在全國性的文藝匯演中,獲一等獎的就有四十一項,並且培養出了新老兩代優秀的演員群體。

簡介

吉林省民間藝術團吉林省民間藝術團

吉林省民間藝術團創建於1980年。它是在原吉林省地方戲曲劇院二人轉實驗隊(1964年)、吉林省吉劇團二隊(1978年)的基礎上成立的。1999年4月成立吉林省地方戲曲劇院民間藝術團。 民間藝術團是吉林省專業藝術表演團體的一面旗幟,他們二十年如一日堅持送戲下鄉,受到了農村廣大民眾的歡迎和喜愛,農民民眾親切地稱讚他們是“莊稼人的寶貝疙瘩”,是他們的貼心人。在農村演出經常出現萬人圍著二人轉的壯觀場面。該團連續三次被國家文化部、人事部等部委評為全國先進文藝表演團體。1998年被吉林省政府授予“長白山黑土地杯”獎。該團二十年來共創作生產了100多個劇目。在參加全國舉辦的各類匯演中共獲獎80多項,在省內舉行的各吉林省民間藝術團劇照種文藝匯演中僅一等獎就達150多個。例如:傳統戲《回杯記》、《豬八戒拱地》、《馬前潑水》、《包公斷後》、《西廂幽會》、《罵鴨》;現代戲《離婚夫妻》、《豐收橋》、《夫妻串門》、《銼鄉長》等,這些劇目通俗易懂,紅火熱鬧,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和濃郁的關東藝術特色,深受民眾歡迎,可謂二人轉藝術之精品。 該團足跡遍及東北三省,也曾到京、津、滬、寧、香港、澳門、台灣等地區演出。1991年赴日本演出,以精湛的技藝得到了日本觀眾的喜愛。

基本觀眾在農村

吉林省民間藝術團是吉林省二人轉的骨幹表演藝術團體。現任團長金士貴首先為我們介紹二人轉。金團長是國家一級作曲,他只用了一兩句唱腔,再唱一句江南小曲做對比,就讓我們體會出了二人轉藝術粗獷、熱烈、坦直的東北地域色彩。金團長說:“二人轉是土生土長在東北這塊土地上的農民藝術。是直到今天仍然具有頑強生命力的鮮活的民間藝術。”談到民間藝術團十六年來的發展道路,金團長的解釋非常客觀:作為一個藝術表演團體,必須對自己經營的藝術品種進行必要的定位,知道自己的藝術面對的基本觀眾層面在哪裡。一種藝術的興衰存亡,關鍵取決於它是否擁有賴以生存發展的沃土,而二人轉恰恰是農民的藝術,它在農民中誕生,在農民中流傳,脫離了農村,二人轉藝術和吉林民間藝術團就失去了生存和發展的根基。而且,更重要的是,農民需要二人轉,農村比城市有更多的觀眾。金團長說:“東北農民對二人轉熟悉、熱愛和歡迎的程度,你如果不到農民中間,不到演出現場,很難體會。” 吉林省文化廳邢志廳長在介紹吉林省的情況時也講了這個道理:吉林省是農業大省,十幾年來,經過農村的經濟體制改革,農民的生活普遍比過去富裕了,但是農民的文化生活仍然貧乏、枯燥、單調。吉林省制定了小康文化的標準,一共有八條,其中一條就是每個農民一年要看十五場電影,一場戲。但有些縣三年都看不到一場電影,誰還來為你演戲?電視的入戶率不到百分之四十,農村還存在著有視無電的問題。農村這塊文化陣地,我們不去占領,賭博、封建迷信等就會占領。吉林從農業大省邁向農業強省,農民的文化生活是不容忽視的問題。農村迫切需要文化生活,民間藝術團生存和發展的藝術根基在農村。正是基於這種認識上的定位,民間藝術團把著眼點放在農村,把農民當做主要的服務對象,選擇了下鄉為農民演出這條路。這種定位和選擇使民間藝術團有了最廣大的觀眾,使演員有了演出和鍛鍊自己
藝術的機會,也使民間藝術團有了生存和發展的活力。但是,有許多事情,道理似乎不難理解,做起來卻很難。從這個意義上說,選擇是容易的,腳踏實地地實踐自己的選擇很難。

不怕吃苦的集體

吉林省民間藝術團吉林省民間藝術團

在民間藝術團採訪的第二天,我們參加了藝術團演職人員座談會。每一位團員說的話,都讓我們非常感動。 座談會上,大家談了許多下鄉演出的感受,酸甜苦辣都有。把舞台從城市的劇場搬到農村,住宿條件從賓館、招待所走向農村的國小教室。1 6 年來,民間藝術團一直堅持四個“自”:自帶舞台,自帶行李,自己裝卸台,自己做飯。為農民演出,要等到農民掛鋤(農閒)的時候,正值冬夏兩季,不是酷暑,就是嚴寒,條件艱苦是可想而知的:“十幾年來,我們幾乎走遍了吉林的山山水水,鄉鄉鎮鎮”;“住在國小校里,6 張至8 張桌子拼一張床,有的學校教室防雨不好,有一次碰上下雨,我一晚上挪了四次地方,小蛤蟆在屋裡亂蹦。”“許多事過去了也就忘了,可有一件事我忘不了。到通榆演出那次,車壞了,白城的大甸子一望無際,什麼人也沒有,我們走了一天一夜,第二天早晨6 點才到通榆。”“我們這些演職員基本都是力工,樂隊是主要力工,每次裝台、台都是兩小時。風雨大的時候,大篷車都掀過去了,勞動量很大。”“三伏天,二人轉在台上一唱就是三五十分鐘,一下來,衣服一擰都是汗水。可掌聲一響,就不願意下來。我們把老百姓的心裡話搬上了舞台,台上喜怒哀樂都是他們的喜怒哀樂,我們得到了老百姓的認
可。”“夏天曬得沒地方躲,可觀眾不走;下雨時,觀眾在雨坑裡站著,當時的感觸很深,我們的藝術就是農
民的藝術啊!” 這次座談會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僅僅是民藝團演職員在艱苦條件下的工作精神,更為深刻的印象,是每一位團員對民間藝術團堅持了1 6 年的上山下鄉道路幾乎達到默契的那種共識,對自己的藝術的熱愛和這個集體的凝聚力。“我們的藝術家在農村是家喻戶曉,我們有一批農民喜歡的藝術家,周圍有這么多喜歡我們的觀眾,我們
沒有白辛苦。”“領導和我們一起住漏屋子,坐沒有篷的車,和我們一樣吃,一樣住教室。處處關心我們,懂得演員心理。” “我們這個團體的素質好,是向上的團體,非常樸實,沒有不好的作風。長年下鄉,大家不講價錢,演戲 都非常投入,省民藝團是實驗隊,我們有責任時時維護這個團的聲譽。下鄉時,從來不損害老百姓的利益。”

農民歡迎優秀的藝術

對二人轉藝術知之不多的人,開始都會有這樣的成見:像二人轉這種來自於民間的藝術,雖然受到農民歡迎,但畢竟是大眾文化,下里巴人而已。當我坦率地提出這個問題時,金團長笑著說:“我也聽到類似的說法,有些人甚至都懷疑:‘二人轉還能有藝術家?’我們的主要服務對象是農民,當今時代的農民民眾的藝術需求不同於以往任何時代,農民觀眾的文化視野在日趨擴展,他們的藝術欣賞水平和審美情趣也在日趨提高和多樣化,他們需要貼近他們的生活和情趣又不失二人轉本色的好作品,他們需要自己心目中的明星,也需要不斷出現新秀。沒有優秀的藝術家和優秀的劇目,農民不會歡迎。” 吉林省民間藝術團擔負著全省二人轉藝術實驗和示範的任務,是起表率的作用的。在吉林省6 0 多個藝術表演團體裡,有8 0 %都在演二人轉,而民間藝術團是一桿旗。在這個樸實無華的集體裡,有高質量的藝術和優秀的演員群體。在全國性的文藝匯演和全國性的藝術比賽中,民間藝術團獲獎眾多。他們多年來深入民間,有鮮活的生活積累,把二人轉這門藝術提高到了雅俗共賞、城鄉鹹宜、老少皆喜的審美層次。編劇張震說:“寫轉,好漢子不屑乾,賴漢子幹不了。”不深入民 間,沒有豐富的生活積累,很難寫好二人轉。所以張震 說,他們的好本子都是“揉”出來的,都是在實踐中、到演出的現場,多方聽取意見,反覆修改提高的。民間藝術團有一批蜚聲省內外、多次獲獎的優秀劇目:《豐收橋》、《啞女出嫁》、《豬八戒拱地》、《包公斷後 》、《西廂》、《離婚夫妻》、《罵鴨》、《回杯記》、《生財有道》,這些劇本既有整理改編的傳統二人轉劇目,也有新編歷史劇和大量現實題材的作品。他們演出的劇目通俗易懂,紅火熱鬧,有很強的觀賞性和關東藝術特色。既深受農民觀眾的喜愛,又能進大雅之堂。他們多次進京演出,其中兩次是在人民大會堂。1 9 8 6 年,文化部舉行全國新曲(書)目比賽,他們參賽4 個劇目,獲獎16 項。其中一等獎就有7 項,二等獎6 項,獲獎總數與檔次居參賽各團之首;1 9 8 9 年,中國唱片社舉辦建國4 0 周年“金唱片獎”評比,他們的《豬八戒拱地》獲“金唱片獎”,發行百萬張;他們創作的《離婚夫妻》在全國性的比賽中獲兩個一等獎。這些獲獎的劇目,是不是受農民歡迎呢?獲獎的不是大家平時喜歡看的劇目呢?金團長說:“我們的藝術精品,首先是人民民眾認可的。我們在全國獲獎的劇目,像《回杯記》、《豬八戒拱地》等都演過上千場這幾年新創作的獲獎劇目,像《啞女出嫁》、《離婚夫妻》等等也大都演過四五百場。”民間藝術團生產了一批好作品,同時也培養了一批熱愛這門藝術的好演員。“二人轉沒有配角”,這是從事二人轉藝術的人的共識。二人轉在台上只能有兩個員,所謂“千軍萬馬,只有咱倆”,對演員的要求其實是很高的。“韓子平一曲《回杯記》,響徹關東大地”,民間藝術團的老一代表演藝術家韓子平、董瑋、鄭淑雲、李曉霞,年輕一代的閻淑萍、董連海尹為民等都以他們深厚的表演藝術功力在民眾中享有很高的聲譽,受到觀眾的愛戴。民間藝術團在農民民眾中受到廣泛熱情的歡迎,有“萬人圍著二人轉”的盛譽和“雨澆人不散”、“戲散人不散”的熱烈場面。他們久演不衰,長時間地在農民觀眾中有這樣的位置,靠的是他們的藝術,有高質量的藝術才會最終擁有市場,贏得觀眾。藝術質量是民間藝術團的立團之本。

為農民服務帶來了發展、效益和活力

吉林省民間藝術團吉林省民間藝術團

矢志不渝地圍著農民轉,為農民服務,給民間藝術團帶來了聲譽,也為劇團和農村雙方帶來了經濟效益。民間藝術團不僅受到農民的歡迎,也得到各級農村幹部的支持。一演二人轉,四鄉八村的農民歡天喜地向大篷車湧來,各種商販沿觀眾外圍擺一大圈,市場馬上形成。1 9 9 1 年,劇團在九台上河灣鎮演出,觀眾達4 萬多人次,商品交易額高達5 0 多萬元。上河灣鎮鎮長說,民間藝術團來演出,不僅給我們帶來了精美的節目,還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繁榮。去年,民間藝術團為長春市郊區的蔡家村大市場開業演出,一天之內,市場一直沒租出去的攤位全都租出去了。連演1 0 場,觀眾如潮。每到農閒,鄉鎮領導就紛紛給民間藝術團打電話,寫信或親自登門請劇團去演出。當許多藝術院團苦於沒戲演、沒錢排戲、經濟窘困的時候,民間藝術團除完成城市的正常演出外,去年到農村演出1 5 0 多場,儘管為了減輕農民負擔,民間藝術團演出一場只收1 5 0 0 元錢,但去年下鄉演出,還是給他們帶來了2 0 多萬元的收入。 這兩年,民間藝術團是充滿活力,喜上加喜。去年,吉林正大集團找到民間藝術團,主動與民間藝術團聯姻,民間藝術團在經濟上有了外援。吉林正大集團是吉林省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也是中國飼料行業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吉林省民間藝術團在吉林的省級藝術團體中,規模小,人員少,正大集團為什麼看中了這個省級劇團中的小弟弟?正是因為劇團長年下鄉,服務農村。正大集團董事長於忠信說:“我們與民間藝術團有一個共同的服務對象,就是吉林省的廣大農民。民間藝術團在農民中有很高的聲譽,有知名的二人轉表演藝術家,我們的產品市場在農村,我們為農民送去物質
產品,讓農民發家致富,民間藝術團為農民送來精神食糧,我們的聯姻是互惠互利,門當戶對。我們的共同目標是吉林農村經濟文化的全面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