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歡吉丁蟲

合歡吉丁蟲

合歡吉丁蟲是華北地區合歡樹的主要蛀乾害蟲之一,破壞樹木輸導組織,嚴重時造成樹木枯死。 成蟲:雌蟲體長3.9~5.1mm,雄蟲體長3.8~4.5mm,寬1.6~1.8mm,紫銅色,稍帶金屬光澤,鞘翅無色斑。頭部銅綠色,具藍色金屬光澤,有均勻小突起,顏面密生淡黃白色細毛。複眼腎形、深褐色、明顯突出,下緣稍尖。觸角黑色,鋸齒狀,11節,比頭胸部略短。前胸背部密布小紋突,後緣呈“^-^”狀,小盾片鑽石狀。鞘翅密布小突點,末端略鈍圓。雄蟲腹部末端略尖,雌蟲腹部末端稍鈍圓。 卵:橢圓形,黃白色,長1.3~1.5mm,略扁。   幼蟲:老熟時體長8~11mm,扁平,由乳白色漸變成黃白色,無足。頭小,黑褐色;前胸膨大,背板中央有一褐色縱凹紋;腹部細長,分節明顯。   蛹:裸蛹,長4.2~5.5mm,寬約1.6~1.9mm,初乳白色,後變成紫銅綠色,略有金屬光澤。

基本信息

合歡吉丁蟲簡介

合歡吉丁蟲屬鞘翅目,吉丁蟲科,是華北地區合歡樹的主要蛀乾害蟲之一,其幼蟲蛀食樹皮和木質部邊材部分,破壞樹木輸導組織,嚴重時造成樹木枯死。
成蟲:體長3.5至4毫米,銅綠色,稍帶有光澤。幼蟲:老熟時體長5至6毫米,頭很小,黑褐色,胸部較寬,腹部較細無足。

合歡吉丁蟲生長習性

北京一年一代,以幼蟲在被害樹幹內過冬。次年5月下旬幼蟲老熟在隧道內化蛹。6月上旬(合歡樹花蕾期)成蟲開始羽化外出,常在樹皮上爬動,在樹冠上咬食樹葉,補充營養。多在乾和枝上產卵,每處產卵1粒,幼蟲孵化潛入樹皮為害,至9、10月被害處流出黑褐色膠,一直為害到11月幼蟲開始過冬。
檢查方法:為害期主要查樹幹或枝上出現的黑褐色流膠。
吉丁蟲的防治方法:1、加強檢疫,防止吉丁蟲隨著綠化苗木傳播蔓延;2、對樹木,尤其是新栽苗木,應加強養護管理,不斷補充水分,使之生長旺盛,保持樹幹光滑,而杜絕成蟲產卵。或雖已產卵.也可抑制其孵化;3、在成蟲羽化前,及時清除枯枝、死樹或被害枝條,以減少蟲源和蔓延;4、於5月成蟲羽化前進行樹幹塗白,防止產卵;5、人工捕成蟲,在早晨露水未乾前震動樹幹,震落後將其踩死或用網捕處死。在發現樹皮翹起,一剝即落並有蟲糞時,立即掏去蟲糞,捕捉幼蟲,如幼蟲已鑽入木質部,可順隧道鉤除幼蟲,或用小刀戳死;6、於成蟲羽化期往樹冠上和乾、枝上噴1500至2000倍的20%菊殺乳油等殺成蟲;7、於幼蟲初在樹皮內為害時,往被害處(如已流膠應刮除)塗煤油溴氰菊酯混合液(1:1混合),殺樹皮內的蟲。(來源:中國花卉報2003-06-19)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