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和二仙

合和二仙

“和合二仙”是中國傳統典型的象徵形象,而且百年來作為“家庭和合,婚姻美滿”的意義早已深入人心,隨著歷史的變遷,“和合二仙”又被賦予新的象徵意義,它是“和合文化”的象徵,也是“和諧社會”的象徵,更是“和平世界”的象徵。

簡介

民間以和合為掌管婚姻的喜神,和合二仙並有“歡天喜地”的別稱。人們圖繪、模塑他們的形象,用來祝福。圖中的和合二仙是兩個蓬頭、笑面、赤腳的小孩模樣,一個持盛開的荷花,一個捧有蓋的圓盒(或一如意、一寶珠,取和[荷]諧合[盒]好之意)。和合之像多在婚禮時陳列懸掛,或者常年懸掛在堂中,取諧好吉利之意。

由來

很久很久以前,華山的雲台峰上,住著——位修道者,他帶領兩個徒弟專心致志地修道煉丹。為了找回藥材,老師父每天一早,就背上背筐,荷著藥鋤,走出廟門, 步遍、峰、嶺、溝、坡,尋找藥材,直到日落西山時才回來。

一天,他正在山間挖藥,忽然來了兩個頭結髮髻,身穿紅色肚兜的胖娃娃。這兩個天真活潑、跳跳蹦蹦的娃娃一來,就幫著他尋找藥苗。太陽西下,他要回家了,兩個可愛的娃娃也就一跳一蹦地消失在密林里。一天,兩天,三天,這兩個娃娃天天都是他來則來,他回則回。日子長了,他不由得疑惑起來,到底是誰家這一對既懂事,又勤快的娃娃?一定得弄個清楚才是。

有一天,兩個娃娃又來幫他挖藥,他就說道: “你們是誰家的娃娃?家住哪裡?” “我們是山裡的娃娃,就住在這個山里。”兩個娃娃說罷,又跑來跑去,尋找藥苗。 “就在這個山里?”他不由得納悶起來……

日落暮臨的時候,當他剛背起裝滿藥草的背筐時,兩今娃娃把手一揚,說: “來日再見!”說畢,邊跳邊笑地跑下山去。這時,他緊跟了幾步,躲在一塊大石後面,雙目一直盯著。但是,兩個娃娃一眨眼就消失在靄靄的煙霧之中了,還是沒有看清楚。

回到廟裡,老道士坐在油燈下,和兩個徒弟一邊擇揀采來的藥材,一邊思索著……說他倆是妖物,從沒見過有害人之意;說他倆是神仙,可也沒見過有神奇的表現。哪究竟是什麼?總得設法知道個究竟。於是,他想啊,想啊,終於想出了一個好法子。他不由得脫口而出地說: “就這樣辦!就這樣辦!”兩個徒弟一聽,笑著問道:“師父,就咋樣辦?”聽徒弟一問,他才醒悟過來,忙掩飾地說“:沒什麼,沒什麼。”

夜半時分,老道士悄悄取出針線包,從中抽一根白線,用針穿好。天剛一亮,他就背上背筐,走出門去, 一如既往,兩個娃娃還是高高興興地幫他尋找藥苗。但他卻兩眼緊緊地盯著娃娃,想尋找一個適當的機會,把備好的針線別在他倆任何一個人的身上。當兩個娃娃抱著一大堆草藥,彎腰裝筐的時候,他迅速而輕巧地把早已捏在手中的針線,別在了一個娃娃的背上,隨即和娃娃分手,走回家去。

第二天早晨,老道士仍然背上背筐,荷著藥鋤出了門。但他沒有去挖藥,卻朝著平時兩個娃娃的去向,一路走來,慢步蹀躞的尋覓著精心做的記號,他找啊,找啊,在深溝里一塊小茅坪上,隱隱看見濃綠的草叢中,一條白線在風中微微飄動。他興匆匆地向前走了幾步,低頭一看,果然是自己。的針線附在一個小而茁壯的草葉上。可是細一看,心裡涼了半戴,除了幾根異樣的草苗,任何東西都沒有。他想,反正記號在這裡,就要弄個究竟。於是,他就操起藥鋤,圍著小苗四周挖起來。果然,在很深的土層中,挖出一根很粗的根莖。他順手一拔,原來是一根白光細嫩的大黃芩!他喜滋滋地剛要把黃芩放進筐內,忽然黃芩指著旁邊另一根小草說:“不光是我,還有它呢!”他一聽,又在那根小草周圍挖起來,挖出一看,喝!竟是一根四肢齊全的大人參。他把人參和黃芩放在筐里,就往回走。路上,他走著想著,人參、黃芩都是名藥,真是天賜之物,我何不精心炮製,救濟世人呢。

回到廟裡,他立即另行安置了鍋灶,洗刷了所有器皿,添上特意從“玉井” (在現在的鎮岳宮內)中取來的聖潔的玉液,然後把洗淨的人參放在鍋里煮起來。

第二天,他又要出去挖藥,就用石塊把鍋蓋一壓,對兩個徒弟說:“這藥要燒七天七夜,才能揭鍋蓋。我走後,只用文火燒燉就行。”兩個徒弟按照師父的囑咐用文火燒燉起來。

燉到第五天,兩人邊燉邊議論著, “師父平日製藥, 總是邊做邊教,惟恐咱倆記不牢,可這次偏不叫揭鍋。”這樣一談,都覺得有點蹊蹺,越談越懷疑,越想揭開鍋看看,於是,兩人揭開鍋蓋,不看則已,一看是又驚又喜,燉了幾天的人參,顯得格外白胖,浮游在鍋里,肥嫩細膩,濃香撲鼻,兩人不由得捏了一塊,嘗了一嘗,叫道: “世上竟有這樣好吃的東西,怪不得師父千叮萬囑地不讓動。”

就這樣,他們吃著燉著,把人參竟吃得光光淨淨。但他倆還是燒著空鍋。

第七日那天,老道士只挖半天藥,就匆匆回來了。他一進廟門,就對兩個徒弟說: “藥燉好了,這下就能炮製出一大堆健心益神、延年益壽的好藥來。”說著搬掉石頭,揭開鍋蓋,一看,人參一點也沒有了,只剩下點湯湯。老道土感到奇怪,抬頭看兩個徒弟,兩人垂下頭一聲不響。老道士明白了,厲聲說: “啊,原來你們兩個孽障把它吃了!”說著,就拾起捅火棍,劈頭打來。兩個徒弟一見老師父真的動了氣,撒腿就往廟門外跑。老道士見徒弟跑了,心想, 自己何必動火,藥沒了上山去再慢慢找尋,徒弟跑了,可到哪裡去找?想到這兒,連忙跑出廟門,大聲喊;“你倆給我回來!”邊喊邊攆。兩個徒弟一看,師父手裡提著捅火棍攆來,越跑越快。老道士一看徒弟不停腳,越急聲越大: “你倆給我回來,你倆給我回來!”前面跑,後面攆,向南跑著,喊著,忽然一聲巨響,眼看兩個徒弟的身子,貼上了西峰北面的大石壁上。老道士“啊呀”一聲,腿一軟,坐在了地上。

從那時起,華山“水簾洞”旁的山石上,有了兩個攜手而站的人影,後人把它叫“和合二仙”。你若游到華山,站到聚仙台上,往南一望, “和合二仙”就可隱約可見。

文化象徵意義

“和合二仙”是中國傳統典型的象徵形象,而且百年來作為“家庭和合,婚姻美滿”的象徵意義早已深入人心,雖然“和合二仙”並不像其他象徵圖案如魚紋,龍鳳紋那樣起源很早,卻流傳很廣,且“和合二仙”有著與時俱進的生命力,隨著歷史的變遷,時代又賦予“和合二仙”新的象徵意義,它是“和合文化”的象徵,也是“和諧社會”的象徵。這是其他象徵圖形所不具備的特徵。本文探討:“和合二仙”象徵形象的起源,發展乃至成熟升華。

形象的原型

1.1 唐末禪意詩僧形象

和合二仙是寒山拾得二位高僧的菩薩化身,又是無錫民間吉祥大阿福的映射,傳說他們的寶盒之中裝滿了金銀財寶,和氣生財,為千百年來的至理名言,又因為二人形影不離和睦美滿如意,人們結婚和每年的正月初五迎財神時每每會掛上他倆的畫像,以期夫妻恩愛和睦,來年招財進寶日進斗金。所以他們手捧寶盒既是招財的象徵又是中國的丘比特。

經典描述為“狀如貧子,形貌枯悴”及“寒山展卷、拾得持帚”的形態。

中國寒山題材的形象最早可追溯到唐末五代,從現有資料來看,在寒山傳說開始流傳的唐代就已經有了寒山的畫像了,當時的形象為呂丘胤《寒山子詩集序》中描繪的“狀如貧子,形貌枯悴……樺皮為冠,布裘破弊,木屐履地”等等,流露出一種狂放不羈的氣質。

流傳至今最早的寒拾像是晚唐著名詩僧貫休所作,雖其還有待考證,但從畫面來看,二人均蓬髮長袍,面目古怪,坐於松下,一人持卷朗讀,一人身邊置一掃帚,為“寒山展卷、拾得持帚”的經典形象。

唐末的寒山禪意詩僧形象基本奠定了宋元甚至明代的寒山繪畫的基本雛形,也為今後的象徵形象和合二仙奠定了基礎。

雖然早期的寒山繪畫中的詩僧形象和禪意繪畫中的意境描繪和明清時期的“和合二仙”形象相差甚遠,但其形象的廣泛傳播卻對後來“和合二仙”作為象徵形象的認知度帶來了非常良好的鋪墊。這是其作為形象傳播的基礎。

1.2 寒山拾得形象的廣泛流傳

寒山拾得形象因為寒山詩的流傳得到廣泛傳播。而且寒山詩的思想更是今後和合二仙象徵形象的升華的決定因素。

縱觀中國象徵紋飾發展,“和合二仙”是最具文化內涵和最具發展潛力的象徵形象之一。

寒山拾得所呈現的形象均為寒山子詩集思想的集中反映,寒山、拾得的詩(尤其是寒山),具有脫俗的氣韻與禪機,對於世俗名利榮華,全不措懷。不唯具有徜徉於大自然的坦蕩胸懷,而且往往有警醒佛教徒的精闢之句,因此甚為後人所推崇。甚至至今還對修身養性具有意義。成為“和合文化”的精要。著名的“寒山問拾得”中表現的是他們兩人之間的一段對話,可見他們的姿態:

昔日寒山問拾得曰: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①

在這段對話中,寒山師傅問得很好,拾得師傅答得很妙。其實,拾得的回答中,所表現出來的那種豁達、那種超然、那種大度、那種灑脫,對今人來講,仍有意義。

寒山詩藉助寒拾畫,除了在僧徒中廣為傳布外,在其他文人中也有很大的影響。王安石、朱熹等都十分喜歡寒山詩。這一方面由於中國的文人士大夫皈佛者眾,特別是禪宗影響的不斷擴大,他們十有七八都與禪宗或禪僧有些瓜葛。此高越夫先生在《談鈍老和寒山詩後評》中有較詳細的論述:“寒山子的詩,在詩界中系另闢一法門,說是捷徑,卻別有妙趣,不是天資高超,悟解禪理的人,很難了解他詩中的禪,禪中的詩。他的詩寫景象是悟到浮光掠影,寫境遇是於悲憫中啟示解脫。在文字上雖有時著上了華腴光彩的色相,本質上卻是靜穆聖潔。我們說他是詩,實際上乃是三藏中第二部的重頌,……他不入禪宗正系,可是機鋒敷暢,上承阿難、迦葉的拈花微笑,下啟溈仰、曹洞的月光寶鏡。”②上述議論,可謂有得之言。

寒山詩能夠在社會上產生如此大的影響,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由於佛、道者流的渲染和神化。《仙傳拾遺》的描述,致使人們心目中的寒山已經不是世間的“詩人”,而是一個神之又神的“詩仙”、“詩菩薩”乃至“詩佛”了。由於上述原因,不少詩僧、士大夫以及一般讀書人,他們或仿效,或擬和,或贈唱,莫不以善“寒山體”為榮,以知寒山詩為耀了。寒山拾得的形象也因寒山詩的流行而流傳,這在某種意義上來講也是今後“和合二仙”形象得以廣泛傳播的基礎。

2“和合二仙”的象徵形象轉變

寒山繪畫開始走向民俗化,形象上一改“狀如貧子,形貌枯悴”,的寫實形象,變得充滿了喜慶吉祥的氣氛,王行的《題寒山拾得圖》有“笑指天邊明月光,方寸要當如此耳”,的描繪,就是實證。

如揚州八怪之一的大畫家羅聘所繪的《寒山拾得圖》。

羅聘採用寫意的筆調描繪了兩個人物,張著嘴相對而笑,暢胸露懷,坦坦蕩蕩;衣紋筆觸奔放,不精雕細刻,與畫中人物的個性很吻合。原作現藏於美國納爾遜─艾金斯美術館,在蘇州寒山寺的大雄寶殿的後壁嵌有其石刻,此圖中的寒山拾得幾乎成為寒山寺的標誌性形象,也是今天“和合二仙”的典型形象。

出現這樣的變化,主要是由於進入明清之後,禪宗的鮮活的生命力已逐漸走向衰竭,其對寒山繪畫形象的影響也不再明顯,這時,隨著社會思潮的變化及寒山傳說的流變,寒山造型受到道教仙人形象及民間傳說的影響,就出現了袒胸散發,蓬頭歡笑的樣子,且極為親切,而不像一般僧人那樣不苟言笑。這對之後完全具象徵意義的“和合二仙”的形象起到了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

3和合二仙象徵形象的確立

3.1明清成熟形象的確立

明清時期為“和合二仙”作為象徵形象的決定時期。是象徵形象“和合二仙”的成熟期。

在中國歷史上明清時期是象徵圖形的鼎盛時期,民間的各種裝飾紋樣以及中國歷代書法圖形符號等,都被約定俗成地作為美好意義的象徵或符號,以至於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吉祥象徵圖形幾乎成為裝飾的唯一內容。而且圖案的形式更加豐富多彩,並施用圖案技法加以表現,使吉祥象徵圖案更趨成熟完美。吉祥圖、吉祥俗、吉祥語的流傳更為深遠,對社會文化的影響逐步加深。

如:牡丹蝴蝶象徵富貴無敵 ,竹眉綬帶鳥象徵齊眉到老,春燕桃子象徵長春比翼,繡球錦雞象徵前程似錦,秋葵玉蘭象徵玉堂生輝等。

當然“和合二仙”在明清同樣得到廣為流傳,而且在形式上也更為豐滿和更具親和力。

3.2“和合二仙”經典形象的描述

形象上的定型,1,大都為孩童像,披髮或束髻,笑容滿面,活潑可愛,2,一般都一個手持荷花,另一個手捧園盆,迎合“和合”之意,3,多為設色,而且色彩鮮明,使得和合二仙的形象在整體比較接近大眾的審美趣味,和原先的禪意畫中描繪的寒山拾得形象有很大的不同。

他們相親相愛,,十分的惹人喜愛,人們藉此來祝賀新婚夫婦白頭偕老,永結同心。而二仙手中所持之物件件都是有講究,符合中國的傳統理念和文化的。蓮花取意並蒂蓮,盒子象徵好合的意思,而五隻蝙蝠則寓意五福臨門,可以說,和合二仙這個題材所代表的就是大吉大利,和和好好。

稱呼上:由原來的寒山拾得改變為“和合二仙” 而且這樣的定名還出自敕封,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時,封天台寒山大士為“和聖”、拾得大士為“合聖”,於是,寒山、拾得這“和合二仙”又作“和合二聖”。

3.3“和合二仙”的文化象徵含義

“和合二仙”象徵意義包括三個方面,也是一些民間傳說的集合。

含義之一:象徵 “家庭和合”。相傳唐人有萬回者,因為兄長遠赴戰場,父母掛念而哭泣,逐往戰場探親。萬里之遙,朝發夕返,故名「萬回」,民間俗稱「萬回哥哥」。以其象徵家人之和合,自宋代開始祭祀作「和合」神。

含義之二:象徵 “朋友和合”。這個來自於寒山拾得的生平傳說,許多資料都有這樣的記載:寒山、拾得,一個是流浪漢,一個是棄兒,非親非故,萍水相逢,卻能以誠相待,患難與共。

含義之三:象徵 “夫妻和合”。相傳兩人親如兄弟,共愛一女。臨婚寒山得悉,即離家為僧,拾得亦舍女去尋覓寒山,相會後,兩人俱為僧,立廟“寒山寺”。而且連二人神像亦定型為蓬頭之笑面神,一持荷花,一捧圓盒,意為“和(荷)諧合(盒)好”。婚禮之日必掛懸與花燭洞房之中,或常掛與廳堂,以圖吉利。

因而,作為象徵“家庭和合”﹑“朋友和合” ﹑“夫妻和合”的“和合二仙”在明清時期,特別是清代,在民間廣泛流傳開來,而且形式多樣,我們今天看到的許多明清兩代的文玩上都有其身影,而且形式多樣,有木雕,石雕,磚雕,玉雕,泥塑等等,傳播廣泛,成為一個全中國都知曉的一個圖像。可以說明清時期,是“和合二仙”的形象成熟期。

4和合二仙象徵形象的升華

4.1“和合二仙”是當前和諧社會的象徵

“和合二仙”在形象上,可以囊括之前的所有形式。因為“和合二仙”在內容上已經涵蓋了之前的所有。

“和合”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精髓和和合價值觀如果說 “鳥巢” 是繼故宮、長城、京劇等符號之後,成為最新的能象徵中國的“中國符號”。那么“和合二仙”就是中國“和合文化”和“和諧社會”的象徵。他的意義超越了任何一個歷史時期的所包含的內容。

“和合二仙”既是寒山詩中所體現的禪意和諧,淡泊自由的開闊心境。人與自然的和諧及和諧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境界,維持保護和諧的社會自然與環境,一種知足常樂心境,一種真正的幸福。如詩云:“自樂平生道,煙蘿石洞間。野情多放曠,長伴白雲閒。有路不通世,無心孰可攀。石床孤夜坐,圓月上寒山。”

也包涵了明清“夫妻和合” “朋友和合” “家庭和合”的民俗色彩的和合人與人之間的和諧。

如在台灣新黨大陸訪問團05年7月訪問中國人民大學時。人民大學贈送訪問團三件禮物中,有一件就是國畫“和合二仙圖”,就借用“和合二仙”象徵台灣儘早回歸,實現統一。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和諧意識,表現於兩個方面:一是“天人合一”,指人與自然關係的和諧;二是“中庸”,指人際關係,即人與人、人與社會關係的和諧。“天人和一”旨在承認人與自然的統一性、反對將它們割裂開來。“中庸”則強調對待事物關係要把握一個度,以避免對立和衝突。提倡“貴和”、“持中”的和諧意識,有利於處理現代社會各種矛盾,以保持社會的穩定。這些和諧意識都可以歸結為“和合文化”都是和諧社會所倡導的主旨。

4.2“和合二仙”將走向世界

當代國內著名學者張立文先生所明確提出的所謂“和合學”理論,時至今日,已超過20年的時間了。其影響所及,非限三教九家、更在政界,甚至還流播到了異域。他認為,“和合”乃是中華文化的首要價值,更是中華人文精神之精髓,只有“和合”才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思想;同時,他還明確指出,和生、和處、和立、和達、和愛五大原理,亦即五大中心價值,是21世紀人類最大的原理和最高的價值。

“和合二仙”體現的是中華文化的強大凝聚力、親和力。中華文化的精髓之一,是“和合”文化。隨著和合文化國際間交流的日益頻繁,如2008年5月10日寒山子與“和合文化”國際研討會上傳出信息:以寒山子為代表的“和合文化”正在形成國際文化傳播新的“寒山熱”目前,人民大學已經成立了專門的“和合文化研所”,蘇州寒山寺也成立了“寒山寺文化研究院”並每年舉行文化論壇。“和合文化”在日本、韓國以及東南亞地區產生了深遠影響,而目前在國際文化交流中形成的“寒山熱”,正是體現了多種文化融合的積極意義。“和合二仙”象徵形象隨著“和合文化”的日益交流頻繁,必將代表和平、和諧而走向世界!

5結語

“和合二仙”象徵著“和合文化”包涵的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以及人自身發展的和諧,作為傳統文化精髓的“和合文化”,在現代社會的發展中仍有著它積極的意義。尤其是寒山詩歌所傳達的“和合文化”意蘊,則是這種中國文化傳播的一個重要載體。“和合二仙”就是其的形象符號。

“和合二仙”象徵著“和合﹑和諧﹑和平!”

參考文獻:

[1]空靈.《寒山題材繪畫創作及其演變》,《寒山寺》季刊2006,2夏季號。

[2]趙茂生編著.《裝飾圖案》 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1999年1月。

[3]陳慧劍.《寒山子研究》,《浙江月刊》第10卷第2期。

[4]島田修二郎.《中國繪畫史研究》,東京:中央公論美術出版,1993。

[5]嚴雅美.《試論宋元禪宗繪畫》,《中華佛學研究第四期(2000.3)中華佛學研究》第四期(2000.3)。

[6]鄧福星.《文化與象徵

[7]錢學烈.《寒山拾得詩校評》 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8年第一版。

[8]鍾玲.《寒山詩的流傳》載《中國古典文學比較研究》 1977年版。

[9]王早娟.《寒山子研究綜述》佛學研究網。

注釋:

① 錢學烈《 寒山子與寒山詩版本》載於《文學遺產(總十六緝)》,1983年。

② 武氏莉 《寒山詩中的禪意 》

(作者單位:蘇州科技學院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出自: 《時代文學·上半月 》 2010年10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