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嶺頭

說到“吃嶺頭”必須從廣西欽州民俗“跳嶺頭”說起,“跳嶺頭”是古代鄉儺(戲)的遺存,古老的儺文化與歷代民俗文化相結合的產物。 “跳嶺頭”的村子,家家戶戶必備一種點心叫“嶺頭”也稱“糯果”(類似粽子), 隨著時代的發展,“跳嶺頭”的村子家家戶戶殺雞宰羊、捕魚捉蟹,大宴賓客,俗稱“吃廟”也稱“吃嶺頭”。

民俗“吃嶺頭”
說到“吃嶺頭”必須從廣西欽州民俗“跳嶺頭”說起,“跳嶺頭”是古代鄉儺(戲)的遺存,古老的儺文化與歷代民俗文化相結合的產物。“跳嶺頭”是桂西南地區獨特的民間表演藝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跳嶺頭”又叫“嶺頭節”、“看嶺頭”、“儺舞”、“頌鼓”、“嶺頭調”、“跳鬼僮”, 是欽州最古老的一種祭祀形式的帶面具舞蹈,是一種驅瘟逐疫,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為目的的祭祀儀式。
明嘉靖《欽州志·風俗》載:“八月中秋,假名祭報,裝扮鬼像於嶺頭跳舞,謂之跳嶺頭。”;清嘉慶《靈山縣誌》載:“八、九月各鄉村多延師巫鬼童於社壇前賽社,謂之還年例,又謂之跳嶺頭”。
傳統“跳嶺頭”在八月中秋這天上演,隨著時代變遷,時間從每年的農曆八月初二開始至十月二十日,長達兩個月余。“跳嶺頭”表演一般從頭天下午開始,到次日上午結束。各村都有固定的活動日期,演出地點一般在村邊的山坡上,故稱“跳嶺頭”;開戲之前,都要到廟裡拜祭,在這裡,又是一場別開生面的表演,有些村莊祭完廟後就直接在廟前空地表演,故又稱“跳廟”。
“跳嶺頭”的村子,家家戶戶必備一種點心叫“嶺頭”也稱“糯果”(類似粽子), 即用糯米煮熟活成麵包上紅豆餡,然後用冬葉、竹葉、芭蕉葉包裹兩隻一對放籠上蒸熟,用來招待和回饋親友。
隨著時代的發展,“跳嶺頭”的村子家家戶戶殺雞宰羊、捕魚捉蟹,大宴賓客,俗稱“吃廟”也稱“吃嶺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