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集

史集

《史集》(Jami‘al—Tarikh) ,中世紀著名世界通史。又名《集史》。波斯文。波斯伊兒汗國宰相拉希德丁(Rashid al-Din,1247~1317,又譯“拉施特”)奉第七代伊兒汗合贊之命主持編纂。成書於1300年~1310年間。為卷帙浩繁、內容豐富的歷史巨著。該書現存多種波斯語抄本。現存於土耳其伊斯坦堡市托普卡庇·薩萊圖書館中的1317年抄本是拉希德丁在世時的抄本,抄本上寫明該本於1317年11月在巴格達抄寫。內容主要包括世界各民族史,尤其是蒙古帝國史,以及信仰伊斯蘭教的各民族歷史。書中所述14世紀以前蒙古族歷史,是極為豐富的第一手材料。

圖書簡介

該書現存多種波斯語抄本。現存於土耳其伊斯坦堡市托普卡庇·薩萊圖書館中的1317年抄本是拉希德丁在世時的抄本,抄本上寫明該本於1317年11月在巴格達抄寫。該抄本書寫工整清晰,包含了第一部(蒙古史)的全部內容,是現存包含第一部的各種抄本中最古老、最好的抄本。現存於倫敦大英博物館的Ad.7628號抄本則包含了第一和第二部,即現存《史集》的全部內容,抄寫欠工整,但年代久遠,是1433年所抄。目前共存有該書的11份主要抄本在各國博物館及研究機構,其餘零散抄本也有不少。

全書共分3部:第1部為蒙古史,共3卷。第1卷為突厥蒙古部族志、成吉思汗先祖紀及成吉思汗傳記。第2卷為波斯伊兒汗以外的成吉思汗後裔史。第3卷為波斯伊兒汗國史。第2部為世界史,記述了從波斯古代諸帝王到薩珊王朝的興衰史,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傳記,哈里發艾布·伯克爾以及穆斯塔法諸哈里發時期的歷史,包括伽色尼王朝、塞爾柱王朝、花刺子模王朝、撒勒噶爾王朝以及伊斯瑪儀教派史和印度等民族史。第3部為世界各地區的地理志,已佚。西方學者卡爾·雅恩的根據他花費四十多年時間對該書的研究,認為上述三部已經在1307年以前編撰完成,在1310年時對全書進行了增補,增加了《阿拉伯、猶太、蒙古、拂郎、中華五民族世系譜》。

根據《史集》現存的各種波斯語抄本來看,《史集》只包含第一部、第二部和《阿拉伯、猶太、蒙古、拂郎、中華五民族世系譜》。原擬編寫的第三部,在各種抄本中均沒有發現,很有可能該部分當時就沒能完成;或者是拉希德丁被政敵陷害而死後就被毀掉了,總之沒有流傳下來。

拉希德丁編纂該書歷時10年。他除親自任主編和撰寫一部分內容外,還直接請教了蒙古、中國、印度、畏吾兒等各民族的學者。參加編纂工作的還有漢族學者李達時、倪克孫(均為音譯)。他們除參與編纂外,還為拉希德丁講述中國的乾支紀年法,介紹傑出的蒙古學者。原元朝丞相孛羅亦曾為他口授蒙古各部族及成吉思汗建國以來的歷史和元朝的各種典章制度。編寫中除參考了當時波斯、阿拉伯文有關著作如《突厥語詞典》、《世界征服者史》外,還參閱了伊兒汗宮廷所藏《金冊》等檔案,史料價值極高,被譽為“歷史百科全書”、“中世紀最重要的文獻之一”,是研究中世紀蒙古、突厥及中亞、中國各民族歷史、民族關係史、地區史、伊斯蘭教史的重要文獻。19世紀以來,該書被選譯或全譯成多種文字並為史學界所引用。清末洪鈞根據貝勒津俄文本,將成吉思汗先世及成吉思汗紀節譯為漢文,收入《元史譯文證補》。

社會影響

該書是目前古文獻中對蒙古史研究中最重要的書籍之一,書中對蒙古史的許多記載,都是以前為學者所廣泛參閱的《蒙古秘史》中所述不詳或沒有記載的,史料價值極高。

該書的第一部目前已經有多國學者出版了多種語言的譯本。目前以蘇聯的俄文譯本質量最高,但某些地方仍然做的不夠好。

1946~1960年蘇聯出版了蒙古史的俄文譯本。該書由余大鈞、周建奇等人據俄文本譯成漢文,並利用漢、蒙文資料對其進行了校對和注釋,商務印書館將其列入《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漢譯版第一部3卷本已於1986年11月出齊,共約130萬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