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河灌區

史河灌區,東界淠河,與淠河灌區隔河相望,西與同水源的河南省梅山灌區為鄰,南起金寨縣江店至六安分路口一線,北抵沿淮25~22.5米等高線。灌區控制面積3526平方公里。設計灌溉面積285萬畝,相當於史河灌區內耕地總面積的92%。近期規劃灌溉面積為273萬畝。其中自流灌溉面積256.4萬畝,提水灌溉面積16.63萬畝,總乾渠直灌面積19萬畝。提水補給該區30萬畝。

基本簡介

史河灌區,東界淠河,與淠河灌區隔河相望,西與同水源的河南省梅山灌區為鄰,南起金寨縣江店至六安分路口一線,北抵沿淮25~22.5米等高線。灌區控制面積3526平方公里。設計灌溉面積285萬畝,相當於史河灌區內耕地總面積的92%。近期規劃灌溉面積為273萬畝。其中自流灌溉面積256.4萬畝,提水灌溉面積16.63萬畝,總乾渠直灌面積19萬畝。提水補給該區30萬畝。

渠首樞紐

渠首樞紐位於金寨縣江店鎮西北,距梅山水庫下游9公里處的老河岔,為史河灌區總乾渠和河南省梅山灌區南乾渠的渠首,同時還承擔向河南省固始縣梅山灌區黎集樞紐的輸水任務。

樞紐工程由史河總乾渠進水閘、沖砂閘、溢流壩和河南省梅山灌區南乾渠進水閘組成。總乾渠進水閘為漿砌條石開敞式結構,6孔,單孔寬3.5米,1967年10月又擴建2孔。右側另有一淨寬1米的小孔,供水給金寨縣江店農場。閘前護擔高出上游引河河底2米,可起攔砂作用。設計流量145立方米每秒,1971年8月5日,進水閘最大瞬時流量177立方米每秒。沖砂閘亦用條石漿砌而成,4孔,單孔寬5米,設計流量為320立方米每秒。1969年7月14日過水500立方米每秒時,閘上水位69.5米,閘下水位65.5米。進水閘與沖砂閘之間建有控制室。

溢流壩動工興建時,因水泥、鋼筋等材料缺乏,就地取材先建砂心乾砌塊石護面簡易過水壩。臨時壩按過水流量620立方米每秒設計,壩長620米,頂寬6米,壩體由砂堆築,乾砌塊石護面。1969年7月14日大水,溢流壩過水流量達1200立方米每秒。中段潰決192米,河床最大沖深至59.4米高程。1969年汛後,對樞紐工程進行重建和加固。工程包括改建溢流壩為砂心鋼筋混凝土殼滾水壩,擴建進水閘、加固沖砂閘和新建攔河砂壩。10月動工,次年5月建成。新壩壩長446米,壩底寬22.09米,按200年一遇洪水標準校核,過壩流量為4000立方米每秒。

南乾渠進水閘位於溢流壩左端,開敞式圬工結構,3孔,每孔淨寬2.1米。設計進水流量45立方米每秒。

渠首樞紐工程由六安專區淠史杭工程指揮部設計,1958年11月正式動工。安徽省水電廳建築工程公司第六處負責施工技術,霍邱縣2500多民工和部分勞改、勞教人員參加施工。1959年7月27日,渠首臨時引水灌溉,1961年9月建成。南乾渠進水閘工程由河南省水利廳勘測設計院設計,固始縣組織實施。

渠首樞紐累計完成土方96.53萬立方米,石方42.2萬立方米,混凝土1.99萬立方米,總投資513.94萬元。

史河總乾渠

總乾渠自紅石咀渠首進水閘起,全程為42公里。設計灌溉面積285萬畝,總乾渠直灌面積為19萬畝。初建時,僅渠首至韓老莊段被稱為史河總乾渠,韓老莊至三元店稱為灃河乾渠。1963年修正了規劃,灃河乾渠段改稱為總乾渠。1982年總乾渠渠尾從灃西進水閘延至灃東進水閘。

1958年11月全線開始施工,經過霍邱縣民工兩個冬春的努力,於1960年8月全線通水。

總乾渠沿線地形複雜,切深14.6~25.6米的深切嶺有3處;填高10米以上的高填方工程有8處。平崗切嶺是淠史杭灌區最大的切嶺工程,全長3公里,最大切深25.6米。工程計有土方276萬立方米,石方67萬立方米。石方主要是礫質砂岩,風化嚴重,機械打眼放炮,工效甚低。1959年4月28日,省建築廳機械公司機鑽隊進行“洞室爆破”試驗,獲得成功,並全面推廣。霍邱城關水利團馮克山進行洞室爆破有功,被評為淠史杭工程建設的特等勞動模範。負責爆破技術的有關工程技術人員也受到嘉獎。

總乾渠上建築物有進水閘1座、節制閘1座、泄水閘2座、放水口門49處、渠下涵7座及交通橋12座。

總乾渠與14條天然河溝相交,側翼來水面積162平方公里。灌區初建時,為排泄洪河、傅家河水,興建了胡莊、徐小圩兩泄水閘及侯堰頭等7座渠下涵。兩閘均為開敞式圬工結構。設計排洪流量185立方米每秒。1968年以後,閘下史河故道灘地圍墾造田,河床變窄,泄洪功能受到限制,曾出現河水高於渠水,有水排不出的情況。

中型水庫有侯堰頭水庫1座,集水面積15.7平方公里,主要用於調蓄梅山水庫冬春發電尾水,汛期蓄納洪水,並可灌溉總乾渠右側4.5萬畝農田。水庫主壩就是史河總乾渠渠堤,長1347米。1966年改建為反調節水庫。

總乾渠上已建抽水站21處,總裝機47台套、2528千瓦。霍邱縣建有電灌站6處,共裝機25台1795千瓦,分布於總乾渠左側,抽灌面積4.4萬畝;金寨縣抽水站主要分布於總乾渠右側,抽灌面積9950畝。總乾渠灌區內已建有中型水庫1座,小(一)型水庫3座。

汲東乾渠

汲東乾渠灌區西抵汲河,與史河總乾渠直灌區及灃東灌區為鄰;東以淠河為界,南入金寨白大、六安獨山深丘區,北過左王集接沿淮湖窪地。灌溉控制面積1358.23平方公里,設計灌溉金寨、霍邱、六安103.41萬畝耕地。其中自流灌溉89.61萬畝,提水灌溉13.8萬畝。灌區興建於1958年,1962年開始受益,1965年乾渠全線通水,1986年列入淠史杭工程續建配套項目。

乾渠全長112.58公里,進口段寬30米,至上壩節制閘以下降為8米。乾渠上段設計引水流量51.5立方米每秒,渠尾部分兼有泄洪任務,渠道末端引水流量按10.2立方米每秒設計。

乾渠上切深10米以上的深切嶺有6處,全長5680米;築堤10米以上填方工程有9處,全長約9000米。最大的切嶺工程為潘家樓,全長1113米,切深18.1米。最大填方工程為大關橋填方,全長1390米,填高21.2米。乾渠上段地形複雜,施工時又受資金、器材短缺和人力不足的影響,23處切嶺渠底高於設計0.3~0.5米,許多需要的工程未做,影響效益。乾渠已完成土石方3234萬立方米,護坡1.07萬立方米。1985年開始續建,計畫完成餘下的土石方109萬立方米。新增現場澆築混凝土塊石護坡3.4萬米,護砌厚度8厘米。

乾渠灌區有清涼寺分乾渠1條,全長33公里,設計灌溉11.77萬畝耕地。有支渠23條,其中紅星支渠灌溉8.06萬畝。乾渠上有節制閘4座。其中看花樓節制閘,既是節制閘,又是跌水,為利用水頭落差,建有水輪泵站,1990年閘後右側建水電站1座,裝機3台,單機容量750千瓦。節制閘為開敞式圬工結構,6孔,單孔寬2.5米。設計過水流量45.7立方米每秒。1959年11月霍邱縣自己組織力量施工,1961年6月停工。1963年5月省水電廳安裝處續建,12月竣工。

乾渠側翼有自然沖窪37處,已經建交叉建築物11座,初步解決了來自26處沖灣、431.29平方公里洪水出路。有泄水閘3座,高稻場泄水閘為開敞式圬工結構,5孔,每孔淨寬3米,高3.65米,設計流量120立方米每秒。1963年5月建成。

乾渠尾端有5級跌水用於退水泄洪。退水渠長6公里,設計流量8立方米每秒。

乾渠跨越漫流河的建築物——河套汀渡槽,全長78米,為雙懸臂鋼筋混凝土U型槽,設計流量50.5立方米每秒。灌溉面積90.12萬畝,可通航100噸級船隻。1964年3月開工,次年5月竣工。有渠下涵7座。有跨乾渠公路橋8座。1985年續建工程初步設計新增機耕橋11座、生產橋23座。

在乾渠灌區的自然河道上建有水電站2座。裝機均為3台,總容量106千瓦。有放水口207處,已建涵閘198座。有小(一)型水庫17座,合計集水面積60.09平方公里,總庫容3611萬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13萬畝。

以乾渠為水源的抽水站有29處,其中電灌站5處,水輪泵站2處,余為機灌站。電灌站裝機9台585千瓦;機灌站裝機42台、2510馬力;水輪泵10台,抽灌面積13.75萬畝。

以城東湖、淠河、汲河為水源的補給抽水站有19處。其中電灌站13處,裝機40台4200千瓦;機灌站5處,裝機35台2045馬力。二級抽水的有4處,一級站抽水能力約14立方米每秒。

灃西乾渠

灃西乾渠灌區,南接史河總乾渠的平崗電灌區,北抵淮河南岸25米等高線,西至豫、皖兩省邊界,與同水源之河南省梅山灌區毗連,東隔灃河、城西湖,與灃東灌區相望。灌區總控制面積為1158平方公里,設計灌溉農田93.4萬畝。其中自流灌溉87.8萬畝,提水灌溉5.6萬畝,近期續建配套規劃,灌溉面積為91萬畝。灌區始建於1958年,1961年受益。1963年乾渠全線通水,1969年基本建成。

乾渠自總乾渠三元進水閘起至蠍子山水庫東側,全長77.52公里,渠底寬20~15米,設計灌溉流量:進口段46.5立方米每秒,渠尾段11.6立方米每秒。

乾渠有切深10米以上的切嶺6處,總長3990米。乾渠已做土石方1888.2萬立方米,下余任務為169萬立方米,因尚未達到設計斷面,配套建築物也未建成,加上炭化等其它原因,灌溉期跑水現象相當嚴重。周集區設計灌溉面積22萬畝,實際上只灌一半左右。

灌區有分乾渠2條、支渠18條。其中直接從乾渠引水的支渠2條,從分乾渠引水的4條,從退水渠引水的2條。乾渠上已建進水閘1座、節制閘5座、水庫進水閘兼泄水閘1座、渠下涵3座、公路橋8座。灌區有中型反調節水庫2座。小(一)型水庫6座。

乾渠通水後曾先後建有10多處機灌站。1978年後,國家投資改建為4座電灌站,總裝機13台695千瓦。設計灌溉面積4.22萬畝,實灌面積3.22萬畝。

灃東乾渠

灃東乾渠灌區,南起史河總乾渠尾,東至汲河,西界灃河,控制面積718平方公里。設計灌溉69.5萬畝耕地,全部自流灌溉。1958年全線動工,1960年開始受益,當年灌溉6萬畝。乾渠自三元進水閘起,止於霍邱城東五里拐,全長53.6公里,渠底寬30~8米。1958年開始施工,為實現通航,三元至眾興有部分渠段已做至40米底寬,設計引水流量34.8立方米每秒。至1961年乾渠共完成土方1443萬立方米,尚有79.8萬立方米有待繼續完成。

灌區有眾夏分乾渠1條,支渠有16條。從眾夏分乾渠引水的支渠有3條;直接從乾渠引水的支渠有8條;從退水渠引水的支渠有5條。

乾渠上建築物有進水閘1座,開敞式圬工結構,3孔,設計過閘流量35.5立方米每秒,1975年4月建成。有節制閘3座,眾興節制閘為開敞式圬工結構,陡坡跌水,2孔,設計過閘流量19.3立方米每秒,1964年12月完成。1982年於閘之西側利用水位差建一水電站,裝機2台,單機容量100千瓦。1985年又於閘之東側建一水電站,裝機2台,500千瓦。

在乾渠穿過六安至霍邱公路、長集至孟集公路處建有眾興、長集2座公路橋。前者為雙曲拱結構,後者為板梁結構,1963年建成。

乾渠(包括退水渠)上有各類放水口144個,分乾渠以下放水建築物108座,土口子22處。乾渠上建有公路橋2座。

灌區有中型水庫2座。老圈巷水庫,是一座三面築壩的反調節水庫,調節灌溉面積14.33萬畝。1966年始建,1971年開始蓄水。1976年起採取加大大壩斷面,增建護坡工程等加固措施。水門塘水庫為四面築壩之平原水庫,設計灌溉面積9.08萬畝。有小(一)型水庫3座,集水面積合計1.48平方公里,總庫容為520萬立方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