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史話

《史學史話》是2011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謝保成。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史學是運用史料研究和描述人類歷史以展示未來的一門學科,中國史學的發展大致

史學史話

可以劃分為六個階段:先秦時期為史學的形成階段,這一時期出現了《春秋》、《左傳》、《國語》、《戰國策》等一批對後世有諸多影響的史學專著。漢初至唐前期為史學地位的確立階段,這一時期《史記》、《漢書》、《後漢書》等史學作品相繼出現,紀傳體史書逐漸取得了“獨尊”的地位。中唐至明末為史學的發展階段,這一階段中,《通典》與“三通”系列的形成,《資治通鑑》及其流派的演變,以及不斷續修的紀傳體“正史”,構成了中國史學發展的三大主幹。清前期為傳統史學迴光返照階段,這一時期官修史書大大超過以往任何一個朝代,差不多覆蓋了史部的各主要門類,顯示著乾嘉時期史學的輝煌。晚清民初為史學裂變階段,史學發展迎來了“史界革命”的新思潮。民國中後期為新舊史學碰撞階段,“民主與科學”作為世界歷史潮流,以其不可阻擋之勢衝撞著中國的舊傳統,從而也使中國史學自身發生了某些新的變化。

編輯推薦

《史學史話》為中國史話·思想學術系列之一。

作者簡介

謝保成,籍貫北京,1943年9月甘肅蘭州出生。1966年北京大學歷史學系畢業,198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畢業。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從事中國史學史、隋唐五代史、20世紀學術文化研究,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出版學術論著10餘種。代表作有《隋唐五代史學》(廈門大學出版社1995年、商務印書館2007年)、《郭沫若學術思想評傳》(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年)、《貞觀政要集校》(中華書局2003年、2009年)、《中國史學史》(三卷,商務印書館2006年)。目前,《中國史學史》續編“民國史學”正在定稿。

目錄

一 引語——如何認識中國史學

1.史學發展的基本線索

2.傳統史學的基本特點

3.史學傳統的利弊得失

二 史學的起源與先秦史學

1.史學的起源

2.史學的形成

三 《史記》與“二十四史”

1.《史記》的編纂與成就

2.兩漢史與三國史

3.兩晉南北朝史

4.兩《唐書》與兩《五代史》

5.遼金宋三史與元明史

四 漢初至唐前期史學的確立

1.漢唐之際史學的成長

2.鑑戒史學在唐初的發展

3.《史通》:史學的反思

五 《通典》與“三通”系列

1.《通典》及其展示的趨勢

2.《通志》與《文獻通考》

3.會要、會典的編纂

4.“三通”的續修

六 《資治通鑑》與《通鑑》流派

1.《資治通鑑》及續補之作

2.《通鑑紀事本末》及其續編

3.《資治通鑑綱目》及其影響

七 中唐至明末史學的發展

1.修史制度完善

2.民族史學勃興

3.方域史著發達

4.史學的通俗化趨勢

八 清前期史學從輝煌走向終結

1.清初主要史學流派

2.“乾嘉史學

3.《文史通義》:古典史學的終結

九 晚清民初史學的劇變

1.突破傳統格局

2.“新史學”的興起

3.民國初年的蛻變

十 新舊史學的劇烈碰撞

1.國外史學觀念傳入

2.本土文化遺存的發現與整理

3.主要史學流派及其影響

4.唯物史觀學術體系初步確立

改版書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