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核果木

台灣核果木

台灣核果木Drypetesformosana(Kanehira&SasakiexShimada)Kaneh,小喬木,枝條具棱,無毛。葉片薄革質,橢圓形至長卵形,長5-8厘米,寬3-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鈍而兩側不等,邊緣全緣或有細圓齒,兩面無毛;葉柄長約7毫米。總狀花序腋生,長6-8毫米,被短絨毛,有苞片;雄花:萼片4-6,覆瓦狀排列;雄蕊2;花瓣、花盤及退化雌蕊均缺;雌花:萼片5,狹橢圓形,覆瓦狀排列;子房長卵圓形,2室。核果卵狀橢圓形,長10-13毫米,直徑7-8毫米,被緊貼的灰色短柔毛,1室,1種子。

基本信息

相關資料

台灣核果木台灣核果木樹葉
種中文名:台灣核果木

種拉丁名:Drypetes formosana (Kanehira et Sasaki ex Shimada) Kanehira

科中文名:大戟科

屬中文名:核果木屬

科拉丁名:Euphorbiaceae

屬拉丁名:Drypetes

國內分布:產於台灣省宜蘭的龜山島和台東等地。

命名來源:(植物分類學報)[Journ. Fac.Sc. Univ. Tokyo Bot. III, 6(6): 337. 1954]

中國植物志號:44(1):042

形態特徵

台灣核果木台灣核果木

台灣核果木屬於小喬木;枝條具棱,無毛。葉片薄革質,橢圓形至長卵形,長5-8厘米,寬3-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鈍而兩側不等,邊緣全緣或有細圓齒,兩面無毛;葉柄長約7毫米。總狀花序腋生,長6-8毫米,被短絨毛,有苞片;雄花:萼片4-6,覆瓦狀排列;雄蕊2;花瓣、花盤及退化雌蕊均缺;雌花:萼片5,狹橢圓形,覆瓦狀排列;子房長卵圓形,2室。核果卵狀橢圓形,長10-13毫米,直徑7-8毫米,被緊貼的灰色短柔毛,1室,1種子。

分類狀況

大戟科Euphorbiaceae

葉下珠亞科PhyllanthoideaeAscherson

核果木族Drypeteae(PaxetHoffm.)Hurusawa

核果木屬DrypetesVahl

現狀

瀕危(EN)
StatusinChina:Endangered(EN)

地理分布

南丫蒲台群島宋崗果洲群島青洲廣東台灣

生境生態

生於灌叢和林中。本種間斷分布於台灣、香港廣東,具有學術研究價值。因其分布區狹窄且種群小,可嘗試作遷地保護。

相關介紹

台灣核果木台灣核果木素描圖片
台灣核果木的科屬是雙子葉植物綱薔薇亞綱的一個大科。草本、灌木或喬木,體內常有乳白色液汁。葉通常互生,單葉,稀複葉,有托葉,基部或葉柄上有時有腺體。花單性,雌雄同株或異株,聚生成各種花序,通常為聚傘花序或特殊的杯狀聚傘花序(大戟花序);有些屬的種類有花萼而無花瓣,也有的花萼和花瓣均無;萼片離生或合生,覆瓦狀或鑷合狀排列;有花盤或退化為腺體;雄花:雄蕊與花被片同數,或 2倍,或極多或很少或1(在大戟屬整朵花僅含1裸露雄蕊);花絲離生或聯合成柱狀,花葯2~4室,退化子房有或無;雌花:退化雄蕊有或無;子房上位,通常3室,稀1至多室,每室有胚珠1~2顆,生於中軸胎座上,花柱與子房室同數。果多數為蒴果,成熟時分裂成3瓣,有時不開裂而成漿果狀或核果狀。台灣核果木的屬類是核果木屬,喬木;葉互生,全緣或有鋸齒;花單性異株,無花瓣,簇生或排成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雌花常單生於葉腋,有時側生於老枝上;雄花:萼片4-6,分離,覆瓦狀排列;雄蕊數至多枚,排成1至數輪,花絲分離;退化雌蕊極小或缺;雌花萼一如雄花;花盤環狀;子房1-2室,很少為3室,每室有下垂的胚珠2顆,花柱短或缺,柱頭闊,常擴大呈盾形或腎形;核果,稀蒴果,扁球形或卵形,稍肉質。

相關詞條

薔薇亞綱分類導航

薔薇目 | 傘形目 | 無患子目 | 桃金孃目 | 豆目 | 山茱萸目 | 鼠李目 | 大戟目 | 衛矛目 | 山龍眼目 | 紅樹目 | 大花草目 | 牻牛兒苗目 | 檀香目 | 亞麻目 | 遠志目| 川薹草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