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厚唇蘭

台灣厚唇蘭

台灣厚唇蘭是蘭科、厚唇蘭屬植物,分布於中國台灣。

基本信息

簡介

中文名:台灣厚唇蘭

Name:Epigeneiumnakahareai(Schltr.)Summerh

別名:連珠石斛(台灣植物志),頦蘭(台灣蘭科植物彩色圖志)

Family:Orchidaceae

植物形態

植株矮小,高約4厘米。根狀莖匍匐,具細長而彎曲的根。假鱗莖密生於根狀莖上,卵狀長圓形,中部以下伏臥在根狀莖上而弧曲

台灣厚唇蘭台灣厚唇蘭
上舉,長13—30毫米;粗6—10毫米,頂生1枚葉,被黃綠色或黃色的鱗片狀鞘。葉厚革質,直立;橢圓形至長圓狀倒卵形,長2—5厘米,寬9—15毫米,先端近圓形並稍帶凹缺廠基部收狹,具1個關節。

花序頂生於假鱗莖,具單花;花序柄短,被長鞘;花苞片卵形,長3—4毫米,先端急尖;花梗子房長2—3厘米;萼片花瓣黃綠色帶紫褐色,中萼片卵狀披針形,長10—17毫米,寬7—8毫米,先端急尖;側萼片鐮刀狀披針形,長12—19毫米,寬6—8毫米,先端急尖,基部貼生在蕊柱足上;

花瓣狹長圓形,與側萼片等長,寬約4毫米;唇瓣白色帶紫褐色,基部楔形,整體輪廓為小提琴形,長12—19毫米,中部以下寬7—9毫米; 前唇圓形或寬倒卵形,長7—8毫米,先端圓形具1個短突或稍凹缺;後唇上面具2條縱向褶片;蕊柱長約2毫米,具長6—10毫米的蕊柱足;藥帽僧帽狀,前端鈍。

花期10月至次年2月。

生長習性

蘭花一般生長在深山幽谷的山腰谷壁,透水和保水性良好的傾斜山坡或石隙,稀疏的山草旁,次生雜木林陰下。或有遮陰,日照時間短或只有星散漏光的地方。空氣濕度大且空氣能流通的地方,有時也生於山溪邊峭壁之上。蘭花宜種植於空氣流通的環境。性喜陰,忌陽光直射,喜濕潤,忌乾燥,15℃至30℃最宜生長。35℃以上生長不良。5℃以下的嚴寒會影響其生長力,這時,蘭花常處於休眠狀態。如氣溫太高加上陽光曝曬則一兩天內即出現葉子灼傷或枯焦。如氣溫太低又沒及時轉移進屋裡,則會出現凍傷的現象。蘭花是肉質根,適合採用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排水性能必須良好,應選用腐葉土或含腐殖質較多的山土。微酸性的鬆土或含鐵質的土壤,pH值以5.5-6.5為宜。

產地生境

產中國台灣(宜蘭、台東、屏東、南投等地)。生於海拔700-2400米的闊葉林中樹幹上。

繁殖方式

在春秋兩季均可進行,一般每隔三年分株一次。凡植株生長健壯,假球莖密集的都可分株,分株後每叢至少要保存5個連結在一起的假球莖。分株前要減少灌水,使盆土較於。分株後上盆時,先以碎瓦片覆在盆底孔上,再鋪上粗石子,占盆深度1/5至1/4,再放粗粒土及少量細土,然後用富含腐殖質的沙質壤土栽植。栽植深度以將假球莖剛剛埋入土中力度,盆邊緣留2厘米沿口,上鋪翠雲草或細石子,最後澆透水,置陰處10-15天,保持土壤潮濕,逐漸減少澆水,進行正常養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