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角龍

古角龍

古角龍(學名Archaeoceratops)是古角龍科下的一個屬,是種基礎新角龍類,生活於下白堊紀阿普第階的中國中北部。它從頭到尾似乎只有一米長,是雙足恐龍,頭盾小,沒有角。

基本信息

物種學史

它的化石於中國甘肅省馬鬃山地區公婆泉盆地的新民堡組被發現。它的屬下只有一個種,稱為大島氏古角龍( A. oshimai),是由董枝明及東洋一於1996年命名。古角龍是該地區第一個發現的基礎新角龍類。古角龍的模式標本(編號IVPP V11114)是一個部份完整的骨骸,包含頭顱骨、尾椎、骨盆、以及大部分的後腳掌。副模式標本(編號V11115)是一個不完整的骨骸,比模式標本小,有保存相當好的尾椎、部份後肢、一個完全保存的腳部 。

生存年代

古角龍生活在距今1.4億 - 1.3億年前的早白堊世。

分布範圍

古角龍發現於中國-甘肅,亞洲。

形態特徵

古角龍體形屬於小型恐龍,體長1米。

物種分類

古角龍想像圖 古角龍想像圖

古角龍 屬於角龍下目,這是一類草食性有著像鸚鵡喙的恐龍,生活於白堊紀的北美洲及亞洲。於1997年,董枝明及東洋一將它們分類在一個新的古角龍科之內。

生物食性

古角龍就像其他角龍下目恐龍一樣都是草食性的。在白堊紀,顯花植物是受地理環境所限制的,所以它們很有可能是以當時最顯著的蕨類、蘇鐵科及松科為食物。它用那鋒利的喙來咬斷葉子的 。

古角龍 古角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