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爾圖鎮

古爾圖鎮

古爾圖鎮地處新疆北部。位於烏蘇市城區西84公里處,312國道4499公里處,準噶爾盆地南緣,介於北緯43°58΄至44°45΄,東經83°13΄至83°16΄΄;地形是南高北低,地域是南北長東西窄。東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師124團毗鄰,西與精河縣托托鄉為界,北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甘家湖林場接壤,南隔天山與尼勒克縣相鄰,是烏蘇市最大的農牧場鎮,牧場成立於1953年,1996年建鎮,現場鎮並存。

基本信息

(圖)古爾圖鎮古爾圖鎮

古爾圖鎮地處新疆北部。位於烏蘇市城區西84公里處,312國道4499公里處,準噶爾盆地南緣,介於北緯43°58΄至44°45΄,東經83°13΄至83°16΄΄;地形是南高北低,地域是南北長東西窄。東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師124團毗鄰,西與精河縣托托鄉為界,北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甘家湖林場接壤,南隔天山與尼勒克縣相鄰,是烏蘇市最大的農牧場鎮,牧場成立於1953年,1996年建鎮,現場鎮並存。

歷史沿革

(圖)古爾圖鎮古爾圖鎮黎明

古爾圖鎮(牧場)歷史悠久,地域廣闊,鐵路、公路交通便利,通訊設備先進,不但有電信通訊有線網,在轄區內同時建有移動、聯通通訊無線網,地理位置優越,水利資源。草場資源以及原始森林資源等都特別豐富,是一個以農牧業為主農牧結合,多種經營共同發展的鎮(牧場)。烏伊公路、亞歐大陸橋橫貫鎮(牧場)交通十分便利。

古爾圖鎮共轄14個農牧業生產隊,二十四個站所,全鎮(牧場)總面積466萬畝,現有耕地面積3.5萬畝,總人口11969人,由漢、回、維、哈、蒙等10個民族組成。從事農業生產的有4884人,從事牧業生產的5289人,從事交通運輸、飲食、服務、商業及維修等第三產業的有1796人。古爾圖鎮現有耕地面積3.5萬畝,2004年播種糧食作物面積7000畝,總產量4550噸;油料面積1300畝,總產量195噸;棉花25000畝,總產量7500噸;實現農業總產值4116萬元,農民人均收入4821元。

場(鎮)實現社會總產值11434萬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4979元。其中農業總產值7317萬元,農民人均收入5286元,牧業總產值4052萬元,牧民人均收入4508元。牲畜年末存欄6.2萬頭(只),其中牛存欄2736頭,改良牛110頭。母畜比例達到67.3%,引進優質種羊35隻,改良並建立絨山羊核心群840隻,優質薩帕樂細毛羊核心群2100隻,年內出欄各類牲畜39970頭(只);羊人工授精1.3萬隻,牛冷配564頭,胚胎移植9頭,全年最高飼養量達103576頭(只);鄉鎮企業總產值8275萬元,獲利潤927萬元,場(鎮)共有加工、維修、商業、飲食、服務業等個體戶192戶,每周一集貿市場交易額可達22萬元。

主要特色

(圖)古爾圖鎮古爾圖鎮--枊花茶

古爾圖鎮盛產枊花茶,據《烏蘇縣誌》記載:“南部山區和北部荒漠帶有豐富的林木,以雲杉、胡楊、檉柳、梭梭和楊、柳、榆、樺為主,其中以白柳所產的柳花為烏蘇特產,素稱‘《茶經》未載之茶’,在清代乾隆、光緒兩朝列為貢品。”古爾圖鎮風光無限,旅遊景點滿目皆是,有的正待開發,而有的已經建設成上檔次的旅遊勝地,如2005年9月建成的古爾圖沙漠綠洲風景區(原天鵝湖風景區),湖區呈帶狀,面積不大,但很秀氣,湖水碧綠,魚影常現。兩岸及湖中小島,滿目都是一人多高、密密匝匝的蘆葦叢。倒映湖中,就好似又多了一倍的綠色。如果你盪起小船兒,泛遊湖上,常見有天鵝成雙成對地飛來嬉水,有人竟能幻化出置身白洋淀的奇妙感覺……古爾圖鎮礦產資源也十分豐富,煤炭鐵礦石水泥礦石芒硝等儲量可觀,都具有大規模開採價值。已有200多年歷史的烏蘇柳花茶與西湖龍井一樣,是曾被清朝乾隆皇帝欽點的貢茶。

自然資源

古爾圖鎮礦產資源也十分豐富,煤炭、鐵礦石、水泥礦石、芒硝等儲量可觀,都具有大規模開採價值。

古爾圖鎮風光無限,旅遊景點滿目皆是,有的正待開發,而有的已經建設成上檔次的旅遊勝地,如2005年9月建成的古爾圖沙漠綠洲風景區(原天鵝湖風景區),湖區呈帶狀,面積不大,但很秀氣,湖水碧綠,魚影常現。兩岸及湖中小島,滿目都是一人多高、密密匝匝的蘆葦叢。倒映湖中,就好似又多了一倍的綠色。如果你盪起小船兒,泛遊湖上,常見有天鵝成雙成對地飛來嬉水,有人竟能幻化出置身白洋淀的奇妙感覺。

農業資源

(圖)古爾圖鎮古爾圖鎮

鞏固和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 以綠色農業和特色產業為重點,進一步調整最佳化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全面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建立適應市場需求的高效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新框架。

(一)積極調整農業結構。 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面向市場,依靠科技, 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擴大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推進種植業由糧經二元結構向糧經飼三元結構轉變。發展食草型、節糧型畜牧業,加快牲畜品種改良,突出發展奶業,提高規模化養殖和精深加工水平,使畜牧業成為農業的第一支柱產業。以建設生態林、和高效經濟林為重點,大力發展林業。積極引導和鼓勵農業生產和服務從產中向產前、產後延伸,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提高加工深度和附加值。推行綠色食品行動計畫,擴大綠色食品生產,建立綠色食品生產基地。進一步發展精品農業、設施農業、創匯農業、加工農業、觀光休閒農業,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和效益。 在十一·五”期間,加快傳統農牧業向現代農牧業產業化發展的步伐,以農牧業產業化帶動傳統農牧業的發展,一是加大土地開發面積和科技投入,做大做強恰庫爾圖大棚蔬菜基地產業;二是進一步加快土地開發,實現由低產田向高、中產田的升級改造;三是加快水利設施建設,投資2500萬元,完成古爾圖鎮“一壩兩渠”水利樞紐建設,使現有農田得到全面灌溉和保護;四是針對哈希翁村人口多,土地少狀況,投資180萬元,新開發土地2000畝,五是加快由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的轉變,充分發揮地緣優勢、交通優勢,在“十一·五”期間建成高產、高效,綠色食品基地,重點扶持蔬菜種植業的發展。

(二)推進產業化龍頭企業。 加強體制創新,促進產業化龍頭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鼓勵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實現產業升級,帶動農村二三產業發展。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益,促進農村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在“十一·五”期間,重點扶持四大龍頭企業,一是投資612萬元,擴大古爾圖鎮春子鵝鴨開發有限公司生產建設規模,產業鏈條向深、細、精等方向發展;二是縮短阿勒泰地區畜牧產向運輸鏈,投資3100萬元,建成古爾圖鎮翼龍畜產品交易市場,三是加快扶持方龍畜禽企業的規模化發展,四是根據古爾圖鎮氣候條件和資源環境,加快以土雞為主養殖業的發展。

發展現狀

(圖)古爾圖鎮古爾圖鎮

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切實加強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倡導社會主義公民道德規範,繁榮社會主文化,健全社會主義民主法制,依法治鎮和以德治鎮相結合,確保全面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建設順利進行。為規範居民用法、學法行為,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在“十一·五”期間,將投資64萬元,建成古爾圖鎮法庭。
(一)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進一步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重視做好工商聯和各族各界人士的工作。豐富民主形式,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享有廣泛的權利自由 。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程度。加強機關和民眾性自治組織建設,完善村民自治,加強社區民主建設,紮實推行政務、廠務、村務、校務公開。重視發揮工、青、婦等民眾組織在經濟社會活動中的作用。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進步。

(二)健全社會主義法制。 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法制宣傳教育,增強幹部民眾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突出地方特色,進一步加強立法工作,提高立法的公眾參與度和立法質量。推進政府工作法制化,堅持從嚴治政,依法行政。加強廉政建設,遏制腐敗。深入開展打擊各種專項犯罪活動,重點打擊嚴重暴力犯罪,影響民眾安全感的盜竊、搶劫等多發性犯罪,嚴厲打擊和嚴密防範經濟犯罪活動。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堅決掃除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繼續深入開展基層安全創建活動,認真落實打防結合、預防為主的方針,實施打、防、控一體化,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項措施落實到基層。嚴厲打擊、堅決取締邪教組織。加強新時期人民內部矛盾的調解工作, 促進社會文明有序,人民安居樂業。

(三)加強思想道德建設。 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引導人們牢記兩個“務必”,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弘揚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社會主義精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社會基本道德規範。的創建活動,真正樹立起繼承優良歷史文化傳統、體現新時期誠信形象的嶄新精神風貌。以提高居民素質和城鎮文明程度為目標,以做文明居民為導向,大力開展創建文明城鎮活動。以提高農民素質、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繼續抓好創建“十星級”文明戶和創建文明村鎮、文明農戶活動。以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為宗旨,深入開展創建文明行業活動。進一步拓展創建活動領域,紮實開展創建文明單位活動。開展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無神論和科普宣傳,引導居民崇尚科學文明,提高全鎮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

自然條件

(一)氣候。古爾圖鎮地處歐亞大陸中心,遠離海洋,緯度羅高,屬大陸性寒溫帶乾旱氣候,光能資源豐富,太陽輻射強。年輻射總量為1338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805小時,日照率為65-70%,大於100C年積溫為30940C,氣候乾燥,年平均氣溫4.30C,極端最高氣溫40.60C,極端最低氣溫為-41.70C,無霜期平均為150天,最大凍土深度為160cm。

(二)地形、地貌。古爾圖鎮地處烏倫古河河谷地帶,南北兩岸為丘陵戈壁台地,南岸坡較緩,北岸坡較低,東高西低,地勢比較平坦,可擴延數公里,總地形為南北台地,中間河谷,東西平坦狹長的帶狀地形。

(三)水文、地質。古爾圖鎮為河谷地帶,北岸陡峭,第四系土層覆蓋較薄,南岸較緩,第四系土層覆蓋較厚,相當部分分布為第三層泥岩。河谷地帶地表為第四系沖洪積砂土覆蓋,下伏沙砂石,厚度由幾米至十幾米不等。境內河流主要是烏倫古河,河谷地帶較厚的沙礫石地層,給地下水的貯存和運動創造了有利條件,又有烏倫古河補給,恰庫爾圖河谷地下水量比較豐富。

(四)動物資源。古爾圖鎮處在中國最大的有蹄類野生動物保護區-卡拉麥里山自然保護區,該保護區總面積約1.7萬平方公里。在保護區內活動的鵝喉羚約1.5-1.8萬隻,盤羊約200隻,蒙古野驢約5000-7000頭。

(五)旅遊資源。古爾圖鎮處在烏倫古河河谷地帶,周邊地區為戈壁荒漠。地處的卡拉麥里山自然保護區在疆內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保護區內有野生動物、矽化木、五彩城、滴水泉景點,烏倫古河段為河狸保護區。

歷史情況

(圖)古爾圖鎮古爾圖鎮

據《烏蘇縣誌》記載:“烏蘇南部山區和北部荒漠帶有豐富的林木,以雲杉、胡楊、檉柳、梭梭和楊、柳、榆、樺為主,其中以白柳所產的柳花為烏蘇特產,素稱‘《茶經》未載之茶’,在清代乾隆、光緒兩朝列為貢品。”只可惜柳花茶在經歷了短暫的輝煌後,在歲月的流逝中慢慢沉寂。

有關柳花茶的敘述很多,清代宣統年間的《新疆圖志》中說:“庫爾喀喇烏蘇土產柳花以之待茶,勝於龍井。”庫爾喀喇烏蘇就是今天的烏蘇市。柳花茶是一種河柳樹上開的“花”,產地在新疆烏蘇四棵樹河谷流域下游的古爾圖鎮。古爾圖,蒙古語意指橋,因該地有一木橋而得名。柳花茶在清朝乾隆光緒年間為西域珍品,是蒙古王爺向朝廷進獻的貢品。

翻開《庫爾喀喇烏蘇直隸廳鄉土志》中有這樣的描述:此品“結花細疊如菊,中心有蟲,大亦如之心無蟲,朵大稍次之。瓣似柳葉,清綠可愛,可點茶味,微苦性涼。能滌腹垢,淌三焦邪惡火。” 從乾隆年間及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以之入貢起,柳花茶以一份少有的耐性靜靜地延續著自己的美麗,用悠悠百餘年延綿不絕的清香繚繞著烏蘇這塊土地上的人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