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淵頭

1992年底,全村700戶、2028人。 全村有耕地1072畝,1992年產糧515噸,畝產近1000公斤。 1992年教職工35人,班級15個,在校學生608人。

近史

1929年稱第三區古淵村,1932年屬古淵鄉,1935年5月稱十三都鄉十一、十二保,1944年11月屬古淵鄉。1956年3月屬古光鄉,1958年9月屬巍山人民公社古光管理區,1961年9月屬古光人民公社,1966年12月至1980年7月屬八一人民公社,1983年8月屬古光鄉,1992年5月屬巍山鎮。1992年底,全村700戶、2028人。主姓李,占72.8%,共54姓。

學風悠長

明永樂年間李泓由義烏遷東陽城隍廟口,再遷今址定居。李泓長子為補廩生,嗣後宗族置產養賢,農戶耕讀傳家,子弟發憤為學相襲成風。明中葉至清末,舉進士1人,中舉2人,進學74人。至明末有70戶,文風興盛,甲於一方。
李學道,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進士。丹陽知縣任上,以土地貧瘠計田賦,民德之,稱"李田公"。歸奔父喪,有人贈百金以謝其為決冤獄雪死罪之恩,學道堅拒不受,謂:"感恩於我,即勿以此污我。"回家後貧困不能為父舉喪,靠講學為生。後拜中城監察御史,嚴禁宦蓄娼養童牟利,拘捕挾刀搶掠寡婦的內吏下獄,群宦洶洶。一日學道罷朝,遭群宦圍毆,幾乎命喪當場。著有《青霞集》。李能茂,學道次子。王世貞稱其詩"以才氣勝,而五七言古,尤更奇絕,若五言,得意時,翩翩建安矣",並把他介紹給胡應麟。此後與胡應麟作詩論文頗為相得,時稱"胡李"。
30餘歲,英年早逝。墓碑"東陽詞人李允達之墓"為胡應麟親題。著有《卑邇亭詩》、《武林游稿》、《友疴山房集》以及與胡應麟的唱和詩集《兩生唱和集》。李振聲,工詩,明亡後18年不出。著有《石艇子詩集》,毛奇齡為之撰序。李鳳雛,振聲子,幼承家教,工詩。王督學浙江,鳳雛呈《梅花詩》10章,被視為才子,遂貢入太學。太學試《瀛台觀荷詩》,鳳雛拔第一,聲名大噪。再應舉不中,歸而登毛奇齡之門,深受賞識。年五十後出為廣西曲江知縣,僅一年,即以強項落職,被發落至五仙驛為驛卒,因此自號仙驛狂奴。生平對詩頗為自負,每顯倨傲,故時時碰壁,而見其詩者莫不心折。毛奇齡稱其詩有典有則,一舉於雅,鏘然鍾呂之音。著有詩集《梧岡集》、《叩心集》若干卷,散文《隨筆》一卷,史書《春秋紀傳》五十一卷,後者收入《四庫全書》。李景蓮,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中舉,授陝西商州同知,因捕獲片戈官首犯,乾隆特嘉獎其"能事可嘉"。歷官漢中留壩撫民同知、陝西代理布政使、榆林知府兼神木同知、府谷知縣等職,以一人兼數任,興利除弊,威惠並行。積勞成疾,卒於任所。卒後篋中唯《粵游吟》、《棧道吟》、《西園詩草》數卷而已。
民國時期古淵人走在農村普及新文化知識之先。1912年,以養賢之資興辦學校--文選完全國小,使每個弟子都能得到新文化的薰陶。有22名子弟在此起步進入高等學府,其中有2人出國留學,有7人擔任過縣團級以上官員,有2人成為知名實業家。
李景林,畢業於浙江甲種工業學校紋工科,初被天章綢廠聘為紋工技師,1916年創辦杭州最早、規模最大的紋工廠。獨創風景織,首先試製平湖秋月、黎元洪、羅斯福頭像,開全國彩色裝飾綢之先河。紋業公會成立,被推選為會長。1926年出版《飛球圖案集》,為紋工業留下一份寶貴的藝術史料。因積勞成疾,遂將產業轉讓給同學都錦生。李春樓,1915年任山西石門知事,考績天足運動和興修水利,列山西省之冠。1929年任嵊縣法院院長,曾在法院門口設一板聯:"執法本如山,好教鹿胎(嵊縣山名)作榜樣;正人先潔己,常使剡水照丹心"。1931年,知事誘騙嘯聚上山的饑民70餘人,盡行誅殺,群情大嘩,欲以"逃匿格斃"上報塞責,遭到春樓嚴正拒絕,知事因此去職。李浩正,工詩,精於易理研究。著有《河洛精義》、《樂齋詩草》。李高發,木工出身,1941年在上海創辦第一家專業生產東陽木雕產品的工廠原利雕刻木器廠,生產外銷屏風、箱櫥等十幾種東陽木雕產品。1945年孫科夫婦親臨原利門市部,購去"呂洞賓戲白牡丹"以及寫字檯、啤酒櫃、大衣櫥等東陽木雕陳設品及家具。該廠全盛時職工2500餘名。
1949年後,古淵人尊師重教,尊重知識,勤勉好學,發憤上進,為國家輸送187名大學生,其中有3人出國留學,3人獲博士學位,10餘人獲碩士學位。有14人現任或曾任縣級以上幹部。其中有不少成為各行各業的佼佼者。教授李惠明因在建築領域中有所建樹,先後兩次獲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其事略載入《中國當代科技發明大辭典》;高級工程師李福新曾擔任杭州清泰立交橋的總工程師兼總指揮;《中國香料發展史》編委趙鶴慶是中國天燃精油研製、生產、套用的元老之一;民間工藝師李花白設計的彩雕工藝品遠銷7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國西南航空公司總飛行師、一級飛行員李淡行,南京部隊某部飛行大隊長、導航主任、烈士李益高是1949年後中國的長空驕子;詩人李玄深和李晨初父子分別著有《古典詩歌常識》、《古典詩歌選讀》和散文詩集《雪初》;畫家李項鴻的《雨後青山》、《瑤山歌韻》獲日本日中藝術交流中心美展金牌獎,《灕江春色》被作為外交禮品贈送泰國領導人。

百業俱興

古淵頭地處山區與平原的交接地帶。1950年前是市前、蟠坑、西垣、山口一帶出山和盤溪、六石口、厚里一線去嵊縣的要衝,1976年省道諸王線開通,古淵頭處於吳寧、六石口、巍山、歌山、李宅的交通環線上,交通便利。
古淵頭村名與水密切相連,水利自古聞名遠近。早在明代,先人就在烏竹溪中砌堰引水,水渠環村而下,灌溉本村及下游村莊的農田。全村農田基本旱澇保收。1968年橫錦水庫北乾渠開通後,給農田水利上了"雙保險"。
80年代開放後,鄉鎮企業、農副業和勞務輸出收入迅速提高,並超過了農業收入。全村有耕地1072畝,1992年產糧515噸,畝產近1000公斤。有山林350餘畝,近幾年經過封山育林承包育林,森林覆蓋率在90%以上。基本為馬尾松、杉木為主的用材林。工業企業自1956年陸續興辦,有農機具加工製造、燈具、木雕、竹編、繡花製衣、紡織、五金、磚瓦等行業,辦辦停停、時上時下,效益低下。至改革開放後才穩定而迅速地發展起來,個體、私營企業應運而生。1992年工業總產值350多萬元。古淵頭化纖紡織廠、古淵頭磚瓦廠和古光五金福利廠是骨幹企業。古淵頭歷為東陽北鄉的商業集散地之一,清代、民國時期都有集市貿易,以農曆三、六、九為市日。農曆十一月十三為物資交流大會,屆時商賈攤販雲集,人流如潮。商業網點現有12個,其中農村供銷合作社1家,個體商店9家,肉店2家。每天大街兩側小菜攤點20多個。
古淵頭村落布局和民居建築具有典型的東陽民居風格。村落呈方形,主街道呈"井"字形,水渠伴主街道環流。建築軸線南北伸張。院落之間有小型花園點綴。水渠入口處,有小樹林,兩棵1200余齡的古樟,碩大無朋,綠蔭如雲。位於村中央的四本堂、一經堂均建於明中葉,古樸典雅。80年代以來,新建住宅如雨後春筍拔地而起,住宅區1992年比1949年擴大約4倍。其中不乏裝飾豪華的五層以上投資20餘萬元的現代化住宅。1991年全村主要街道鋪上了水泥路面,村容更加整潔,行路更為方便。
古淵頭中心學校,前身為文選完全國小,校園面積4627平方米,並有958平方米的體育場一個和燈光籃球場一個。教學樓3層,建築面積3675平方米。1992年教職工35人,班級15個,在校學生608人。
古光衛生院建於1952年,占地1160平方米,設有內外科、中醫科、婦產科和化驗室、放射室、心電圖室等科室,病床10張,醫師10人。
圖書室、錄像室和檯球、桌球活動場所均為近年開闢。老年協會1987年1月成立,活動室常年開放,文娛活動活躍。

文物

東陽土墩墓群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3年和2005年陸續發掘的東陽土墩墓群,被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陽又一次進入國內外眾目關注的光圈。
史前遺留的東陽土墩墓群之所以引起轟動,在於它深厚和鮮有特色的文化信息,它保存著幾千年前的歷史痕跡,提供給現代人豐富多彩的遐思。
有關東陽土墩墓群的文化信息可以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建築和工藝美術方面的文化信息;第二部分是東陽地方遠古歷史文化信息。
建築和工藝美術方面的文化信息 .
東陽土墩墓群主要集中分布在江北街道、六石街道、巍山鎮一帶,現有5處保存較好,它們是祥湖石角山石室土墩墓、派園石墎洞山石室土墩墓、石宅銀角山石室土墩墓、派園下馬柴自然村前山土墩墓、古淵頭峋界尖土墩墓。這些墓葬均坐落於小山之巔,作東西向,規模宏大。石角山、派園、銀角山三座石室土墩墓墓室均由巨大的石塊構築而成,選用巨石多為板狀、條狀或方形,有的巨石長及數米,重達數噸,為其他地方石室土墩墓所罕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