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比雪夫

古比雪夫

1928-1936年稱“中伏爾加州”。在俄羅斯伏爾加河中游。面積5.36萬平方公里。人口326.4萬(1987)。1928年設州。首府薩馬拉。地勢東高西低,平原與丘陵相間。富石油,還有天然氣、油頁岩和硫黃等礦藏。溫帶大陸性氣候,1月平均氣溫-13℃,7月21℃。年降水量300-450毫米。地處森林草原帶和草原帶。伏爾加河流經西境,建有古比雪夫水庫和水電站。第二巴庫主要石油採區之一。

基本信息

主要內容

①州名。1928-1936年稱“中伏爾加州”。在俄羅斯伏爾加河中游。面積5.36萬平方公里。人口326.4萬(1987)。1928年設州。首府薩馬拉。地勢東高西低,平原與丘陵相間。富石油,還有天然氣、油頁岩和硫黃等礦藏。溫帶大陸性氣候,1月平均氣溫-13℃,7月21℃。年降水量300-450毫米。地處森林草原帶和草原帶。伏爾加河流經西境,建有古比雪夫水庫和水電站。第二巴庫主要石油採區之一。煉油、石油化工和機械製造(石油化工設備、精密工具機、汽車、農機、船舶和飛機)發達。農業主產春小麥,向日葵和甜菜。肉乳用畜牧業亦盛。水陸交通便利。主要城市有新古比雪夫斯克、日古列夫斯克、塞茲蘭、陶里亞蒂城。現已改稱薩馬拉州。

②市名。 1935年前稱“薩馬拉”,1991年恢復。俄羅斯伏爾加河中游城市,薩馬拉州首府。在薩馬拉河注入伏爾加河處,市區沿古比雪夫水庫延伸35公里以上。始建於1586年,1688年建市。人口125.7萬(1985)。水陸交通樞紐。工業以煉油和石油化工為主,機械製造(石油天然氣設備、精密工具機、儀表、車輛、船舶、飛機)亦重要。西北80公里處有伏爾加河列寧水電站(230萬千瓦)。有國立音樂館及10所高等學校。

人名。 瓦·弗·古比雪夫是前蘇聯早期卓越的黨和國家領導人,1888年5月2日生於鄂木斯克市。十四歲時已經參與革命組織,其後長期進行革命鬥爭,曾八次被捕、四次入獄、四次流放西伯利亞。十月革命後,古比雪夫在薩馬拉地區組織了抵抗白軍的戰役。其後被任命為土耳其斯坦戰線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1927年成為中央政治局委員,1930年成為國家計委主席,制定執行了蘇聯的第一和第二個五年計畫。1935年1月25日,古比雪夫因心臟病死於莫斯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