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所思

古有所思

《古有所思》是唐代詩人李白寫的一首遊仙詩。

作品原文

古有所思
我思仙人乃在碧海之東隅⑵。
海寒多天風,白波連山倒蓬壺⑶。
長鯨噴涌不可涉,撫心茫茫淚如珠。
西來青鳥東飛去⑷,願寄一書謝麻姑⑸。

注釋譯文

注釋

⑴《樂府古題要解》:《有所思》其詞大略言“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問遺君,雙珠玳瑁簪。聞君有他心,燒之當風揚其灰。從今已往,勿復相思。”
⑵仙:一作“佳”。碧海:《十洲記》:東海之東登岸一萬里,東復有碧海,廣狹浩汗,與東海等,水既不鹹苦,正作碧色,甘香味美。
⑶山:一作“天”。蓬壺:即蓬萊,海上仙山之一。
⑷青鳥:神話傳說為西王母使者班固漢武故事》:七月七日,上於承華殿齋。日正中,忽見有青鳥從西來。上問東方朔。朔對曰:“西王母暮必降尊像。”有傾,王母至,乘紫車,玉女夾馭,有二青鳥如鸞,夾侍王母。
⑸麻姑:傳說中的神女。晉葛洪神仙傳》王遠遣人召麻姑,麻姑至,是好女子,年可十八九許,於頂上作髻,余發散垂至腰,衣有文采而非錦綺,光彩耀目,不可名狀。

譯文

我想仙人就在碧海的東面。
海寒多有天風,風吹白波連山涌天,猶如蓬萊傾倒。
長鯨噴白浪,洶湧不可涉,撫心茫茫,眼淚如珠。
王母的青鳥西來又東去,真想讓它帶一封情書給麻姑仙女。

作品簡析

此詩載《李白全集》(王琦本)。這是一首遊仙詩,寫求仙不得,寓理想抱負不得實現,壯志豪情不得抒展的情懷。全詩僅五十一字,卻把神仙世界描繪得神奇美妙,光彩奪目,具有引人入勝的藝術效果,營造出一個空靈縹緲的境界,表達了詩人對仙道生活的景仰和追求。同時暗批現實,抒發詩人懷才不遇之憤。

作者簡介

李白

李白像李白像
(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葉(唐時屬安西都護府,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並好行俠。從25歲起離川,長期在各地漫遊,對社會生活多所體驗。公元742年(天寶元年)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遭權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杜甫結交。安史之亂爆發後,他懷著平亂的志願,於公元756年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爭奪帝位失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漂泊東南一帶,卒於當塗(今屬安徽)。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