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B類線形文字

古希臘B類線形文字

線形文字屬於古希臘早期的克里特-麥西尼文明的文字,按照歷史演變的時期早晚,分兩種字型類型,出現較晚的是線形文字B(Linear B),線形文字B在1952年被Michael Ventris初步破譯。線形文字B是歐洲最古老的文字,也是古希臘人進入文明社會的標誌。

簡介

古希臘B類線形文字 古希臘B類線形文字

古希臘文化遺址上出土和發現了許多由簡練線條組合的文字,被西方學者命名為線形文字,屬於古希臘早期的克里特-麥西尼文明的文字(MinoanMyceneanSyllabicscript)。其中按照歷史演變的時期早晚,分兩種字型類型,分別被叫做:一種是線形文字A(LinearA),出現較早;一種是線形文字B(LinearB),出現較晚。兩種文字的發明和最早出現,基本都在公元前2000年以前。線形文字B在1952年被MichaelVentris初步破譯。線形文字A至今沒有被破譯。線形文字B是歐洲最古老的文字,也是古希臘人進入文明社會的標誌。

特點

線形文字上承埃及象形文字,下啟拉丁文字和非尼基字母文字。並且顯現出某些非尼基象形文字,中東早期楔形文字,甚至中國甲骨文的痕跡和特徵。

發現過程

1900年,英國考古學家伊文思(ArthurJohnEvans)在希臘克里特島的克諾索斯古代宮殿廢墟內發現一些泥版殘片,上面刻有各種奇怪的符號,它們顯然屬於某種文字形式。後來,人們把它們稱為“克里特泥版文字”。經考證,克里特泥版文字的年代,可追溯至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650年間。年代稍晚的泥版文字,則出現在公元前1750年至公元前1450年間,伊文思稱之為“線形文字A”。另外,還有年代不詳的另一種線形文字曾取代“線形文字A”,伊文思稱之為“線形文字B”。刻有線形文字B的泥版為數甚多,為了解讀線形文字B,伊文思為之嘔心瀝血,直到他1941年去世,曾提出許多理論和假設。

破譯

在伊文思逝世前五年,有一名學生誓言繼續前人的未竟之業。1936年,伊文思在倫敦召開以“久被遺忘的古代克里特文明及其神秘的文字型系”為主題的一個學術會議。在與會者當中,有一名年僅14歲的男孩,對古代語言文字抱有極其濃厚的興趣。他一邊聽講學術報告,一邊暗自發誓:一定要揭開克里特文字之謎。這個男孩就是文屈斯(MichaelVentris)。

文屈斯開始與學者通信,向他們請教,經過多年的奮鬥,終於在前人失敗的地方獲得成功。文屈斯的成就,不僅在於破譯線形文字B,而且無可辯駁地證明了這種文字是希臘大陸邁錫尼(Mycènes)居民所使用的書寫體系,這些居民就是使用印歐語族語言的希臘人,他們生活的年代即是荷馬史詩英雄所屬的年代,即公元前十五世紀到公元前十二世紀。在獲得這個結論之前,他曾歷盡艱辛,仔細研究大批仿佛微不足道而且看似互相矛盾的出土證據。

正如文屈斯的朋友和同事查德威克(JohnChadwick)說:“文屈斯善於從古文字元號令人迷惑的各種形式中看出一個基本模式,並準確地辨認出其中恆常的要素,從而揭示所有符號背後的隱秘結構。總而言之,他的天賦即在於能夠從表面的混亂中發現秩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