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咬鵑

古巴咬鵑

古巴咬鵑(學名Priotelus temnurus)是咬鵑科的一種鳥。它們是古巴加勒比海島嶼上的特有種,也是古巴的國鳥。它們棲息在乾旱及潮濕森林,以及退化森林。

基本信息

體貌特徵

古巴咬鵑 古巴咬鵑

古巴咬鵑體長24一46厘米,展約25一35厘米;頭頸部呈深藍色,眼睛鮮紅色,上喙黑下喙紅,內有鋸齒狀角質,背部深綠色,略帶金屬光澤,胸部白色,腹部紅色,腳爪黑色,兩翼夾雜有黑白條紋,尾羽呈月牙形;雌性比雄性略小,明顯區別之處在於雌性腹部的紅色略顯蒼白。

生活習性

古巴咬鵑棲息於熱帶雨林環境中,單獨生活,白天棲息於溪流附近。雖然飛行速度極快,但這種鳥生性懶惰,通常棲止在灌木叢中或高枝上啁哳鳴囀,古巴當地土著根據其叫聲給它起的名字叫做guatiní。

古巴咬鵑屬於雜食性鳥類,食物包括種子水果昆蟲等。 .

生育繁殖

古巴咬鵑古巴咬鵑

古巴咬鵑每年3一6月間交配繁殖,一雄配一雌,夫妻築巢於樹洞中,雌鳥每次產3一4枚,孵化期約14一21天,雌雄共同育雛,小鳥出殼一月後羽翼漸豐,兩個月大時即可獨立生活。

地區分布

古巴咬鵑系古巴特有鳥類,廣泛分布於古巴森林地區。

國鳥

古巴咬鵑郵票古巴咬鵑郵票

古巴咬鵑不可囿於樊籠的這種不羈的性格恰如其分的反映了古巴人民熱愛自由的精神,因此它被選定為該國的國鳥,而古巴的三色國旗圖案也採用了咬鵑的羽色。

物種保護

古巴咬鵑古巴咬鵑

由於濫砍濫伐導致的棲息環境的破壞,古巴咬鵑的數量日益減少,因此古巴咬鵑已名列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但屬無危物種。

命名人物及時間

古巴咬鵑是由荷蘭貴族及動物學家康拉德·雅各·特明克(CoenraadJacobTemminck)在1825命名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