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金言系列叢書:法家金言

古典金言系列叢書:法家金言

《法家金言》是由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古典金言系列叢書。共分為八部分,主要內容包括:管仲、子產、李悝、商鞅、慎到、申不害、韓非、李斯。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古典金言系列叢書:法家金言古典金言系列叢書:法家金言
作 者:王光輝余秉頤,李季林 編

出 版 社: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2045838

出版時間:2012-02-01

版 次:1

頁 數:385

裝 幀:平裝

開 本:32開

內容簡介

法家之要在於鑽研治國之道、尊君之術,他們變法圖強,為利國、為利民,更為利君。當群雄割據並起時,誰能以法奪得天下?法家之說在此各展其長、盡顯其能,讓你我得以一窺古代帝王雄霸天下的真面目。

目錄

一、管仲

1.治國之道

苟大意得,不以小缺為傷

不官於物,而旁通於道

豐國之謂霸,兼正諸國之謂王

君子食於道,小人食於力

政平而無威則不行,愛而無親則流

上離其道,下失其事

道、德、義、禮、法

奪柄失位,令不行

執利之在,民自美安

據有餘而制不足,民無不累於上

現予之形,不現奪之理

泉雨五尺,其君必辱

2.以民為本

言室滿室,言堂滿堂

且懷且威,則君道備

天之所助,雖小必大

自媒之女,醜而不信

欲為其國者,必重用其民

備長在乎任賢,安高在乎同利

得人之道,莫如利之

盛必失而雄必敗

通德者王,謀得兵勝者霸

我有過為,民毋過命

有過則反之於身,有善則歸之於民

勝民之為道,非天下之大道

輻輳並進,則明不塞

親近者言無事

3.以法治國

非一令而民服之,不可以為大善

喜無以賞,怒無以殺

凡令之行,必待近者之勝

禁勝於身,令行於民

社稷戚於親

任法而不任智

君臣上下貴賤皆從法

見必然之政,立必勝之罰

先易者後難,先難而後易

雖有明智高行,不能廢法而治國

喜之有徵,惡之有刑

明君在上,刑省罰寡

安其位樂其群,務其職榮其名

賞罰之制,無逾於民

4.道德教化

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

守國之度,在飾四維

……

二、子產

三、李悝

四、商鞅

五、慎到

六、申不害

七、韓非

八、李斯

後記

精彩書摘

八、李斯

李斯(公元前280年一公元前208年),字通古,戰國末年楚國上蔡(今河南上蔡)人,著名政治家。早年擔任鄉中小吏,掌管文書資料。一次,李斯發現老鼠在廁所中吃髒東西,每當有人或狗走來時,就慌張逃跑。李斯又發現糧倉中的老鼠卻能夠飽食無憂,感慨地說:“一個人有出息還是沒有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樣,是由自己所處的環境決定的。”於是李斯就跟荀子學習帝王之術。學成後,他認為楚王無能,六國衰弱,就決定西行人秦。來到秦國後,投靠在相國呂不韋的門下擔任食客,受到呂不韋的賞識,並因此得到機會晉見秦王贏政,勸說贏政攻滅諸侯,成就帝業,受到信任後,被任為長史。

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韓國人鄭國以修築渠道為名,來到秦國做間諜被發覺。秦國的宗室大臣乘機請求秦王把從各諸侯國來從事遊說的客卿一概驅逐,李斯也在驅逐之列,於是他上書《諫逐客書》進行勸諫阻止,為秦王贏政所採納,並得到重用,被任為廷尉,輔助秦王加強對各國進攻。秦始皇統一天下後,任命李斯為丞相。李斯任丞相後,採取措施加強對人民的統治。先後拆除郡縣城牆,銷毀民間的兵器;廢止分封制,採用郡縣制;焚燒民間收藏的《詩》、《書》、百家著作,禁止私學,加強中央集權專制。之後,李斯還參與制定了法律,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制度。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