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哲學思想

建設和諧文化既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文化自覺,也是社會主義高級階段的文化理想 在未來發展到社會主義的高級階段,和諧文化也是社會形態發展的重要文化基礎。 建設和諧文化,不僅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現實課題,也是達到社會主義高級階段的重要任務。

古代哲學思想文字

民族名稱:
英文名:
人口:
分布地區:
使用語言:
使用文字:

民族概況

 文化是人類文明的思想火矩,是社會進步的精神源泉。
實現社會和諧,既需要雄厚的物質基礎、可靠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撐、良好的文化條件。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決定》在黨的檔案中首次使用了“和諧文化”的新概念,明確提出了建設和諧文化的重大任務。這反映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的文化自覺
建設和諧文化既是優良傳統的繼承,也是現代文明的呼喚
和諧作為一種文化理念,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命題與核心精神。儒、道、法、墨等主要思想學派,對和諧思想都有深刻的闡發。儒家提倡“和為貴”、“和而不同”,注重人與人之間的和睦相處。道家則倡導合乎自然,“寬容海涵”,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法家主張對個人、社會、國家三者關係正確定位,實現國家主導下的社會和諧。墨家踐行“兼愛”、“非攻”思想,墨子曾與公輸班模擬對陣,“九攻九拒”皆勝,制止了楚國攻宋的戰爭。可以說,中華文化能夠生生不息,中華民族能夠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與傳統的和諧精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但傳統的“和合”文化並不能為我們提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現成答案,當今時代的和諧文化必然是一種現代文化。今天我們所倡導的和諧文化,不是“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式的綱常倫理,也不只是“和氣生財”、“中庸平和”式的修身秘訣,而是建立在現代公民身份和平等人格基礎上的文化。這種文化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如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需要以和諧理念來協調;人口資源環境壓力加大,需要以和諧理念來舒緩;一些社會成員誠信缺失、道德觀念不強,需要和諧理念來規範;就業、社會保障、教育、醫療、住房等方面關係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比較突出,需要和諧理念來化解;提高公民的綜合素質,需要提高全社會的科學文化水平;等等。
荷蘭哲學家馮?皮爾森曾說:“文化”不是一個名詞,而是一個動詞;文化必須變得更有動態性,更注重未來取向。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正在建設的和諧文化,是順應現代文明發展趨勢的主動選擇,是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變化的“現在進行時”,這就必然與當前經濟社會的發展階段具有緊密聯繫。如果沒有和諧文化的參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價值觀就難以確立;沒有和諧文化的支持,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道德基礎就會動搖;沒有和諧文化的作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存在與發展就會缺少精神支柱;沒有和諧文化的浸潤,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創造活力就會衰竭。所以,和諧社會建設需要和諧文化理念來引導,需要和諧文化精神來薰陶,需要和諧文化氛圍來營造,也需要和諧文化秩序來維繫。
建設和諧文化既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文化自覺,也是社會主義高級階段的文化理想
亂丟垃圾,坐公車搶座,排隊加塞,大庭廣眾脫鞋脫襪、赤膊袒胸,吃自助餐多拿多占,遇有糾紛惡語相向……近日,中央文明辦和國家旅遊局公布了從網上徵集的10類“中國公民出國(境)旅遊常見不文明行為”,以上行為全部榜上有名。一些中國公民在國外的旅遊陋習,也引起社會公眾尤其是網民的廣泛關注和猛烈批評。為何以前這些見怪不怪的陋習引起大家如此強烈的反應?是因為這些與現代文明格格不入的行為違背了中國“禮儀之邦”的傳統美德?還是因為“家醜外揚”出了“洋相”,國人“愛面子”心理的反映?從文化心理的原因上來看,這是剛富起來的中國人對珍愛自身榮譽和尊嚴的自然追求,也是對這種破壞“和諧”的行為的本能反對,是一種對和諧理念的文化自覺。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綜合國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人民生活明顯改善,社會政治長期保持穩定。但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包括文化轉型、素質提高、生存方式和行為方式轉變的“人自身的現代化”與物質文化的發展相比還存在“文化滯差”。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消除這種“滯差”的最佳途徑就是建設和諧文化。
文化具有穿越時空、穿越社會形態的永恆魅力。和諧文化始於初級階段,又不止於初級階段。在未來發展到社會主義的高級階段,和諧文化也是社會形態發展的重要文化基礎。這是因為,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社會理想,也是共產黨人不懈追求的社會理想。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產黨宣言》中就直接提到“社會和諧”的概念,並闡述了和諧社會的最高境界是“自由人的聯合體”的思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建設和諧文化,不僅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現實課題,也是達到社會主義高級階段的重要任務。
建設和諧文化既是廣泛性要求,也是先進性要求
文化如水,潤物無聲。人的行為背後有文化,社會現象的背後也有文化,和諧文化的廣泛性是不言而喻的。
在紅綠燈前,所有的車都停下來,等待放學的小朋友排隊走過;在欣賞音樂會過程中,觀眾們不交頭接耳,不亂鼓掌,等演員謝幕後再退場。這一幅幅和諧的動人畫面,包涵著豐富的文化意蘊。在價值觀念中,人們自覺按照社會規則行事;從對社會的總體認識上,人們確信,遵守規則可以使社會對自己回饋以友善、誠信、便利和快捷;如此充滿溫情與信任的做法,行而久之就成為一種生活方式,進而成為一種和諧的文化現象。英國文化人類學家泰勒曾將文化定義為“人的整個生活方式的總和”。社會和諧的廣泛性,具體地表現為社會成員的生活方式和在社會生活中所展現出的精神面貌。和諧文化也具有先進性。人類社會的發展,總是由失衡、混亂與和諧、有序這兩種狀態交替出現、過渡和存在的。我們黨所進行的一切奮鬥,都是為了實現民族解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為了建設一個民主、自由、公正的社會。我們現在所倡導的和諧文化,其中包含著對最大多數人的利益的關注,對人的生命存在、人的尊嚴和價值的關注,對自由、平等、正義以及幸福的追求,對人的全面發展的終極關懷,是走在時代前列的先進文化。
和諧文化既具有民族性的個性特徵,也具有世界性的共性特徵
故宮的核心建築三大殿的名稱,集中反映了“和諧”這一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太和殿:天地祥瑞,喻人與自然和諧;中和殿:中庸平和,喻人世和諧;保和殿:心態和順,身體安適,喻人的身心和諧。太極圖也畫出了中國古人對立中求和諧、差別中求統一、矛盾中求協調的思維模式。傳統文化中的和諧思想深刻地影響著我們這樣一個文明古國的發展節律,影響著我們民族的文化風範和精神韻味。
文化是跨國界的。和諧思想在西方國家思想發展史上同樣占有重要地位。從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的“整個天是一個和諧”、柏拉圖的“理想國”,到空想社會主義者傅立葉的“全世界和諧”、歐文的“新和諧公社”,都反映了人們對和諧美好社會的憧憬和探索。
不同文化的相互學習和借鑑,是文化發展的必要條件。建設和諧文化,離不開與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對話,離不開對各國有益文化成果的學習和借鑑。面對世界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盪、相互融合的現實,我們的態度無疑應當是: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廣闊的視野,充分吸收和借鑑世界優秀文明成果,使和諧文化不僅深深植根於中華文化的沃土,而且適應世界發展進步的潮流,從而具有更加強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建設和諧文化既需要構建社會道德體系,也需要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北京軍區總醫院外科專家華益慰視患者為自己的親人,患者也把華益慰譽為“值得託付生命的人”。這種和諧的醫患關係來自於“醫生的良知”。一個民族的道德高峰,是由千千萬萬普通公民的良知堆積而成的;一個社會的和諧氛圍,也是由千千萬萬普通公民的良知營造出來的。道德規範可以使人們在一時一事上作出正確的道德選擇,維繫一個民族長期發展和存在的往往是人們內心的價值積澱,是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建設和諧文化不僅需要構建健康的社會道德體系,也需要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人是社會的存在物。社會要和諧,就必須有共同的價值目標和行為規範。沒有全社會都認同的文化價值,就不會有社會的和諧。我們正處在價值觀念深刻變革的時代,不同文化和價值體系的比較和衝突,在社會生活中越來越明顯。同一社會雖然可以有多個層次多元並存的價值觀念,但核心價值體系應當是共同和一元的。這是一個社會保持健康、穩定、協調、和諧發展的根本保證。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精神和生命之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從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以“八榮八恥”為社會主義榮辱觀四個方面,構成了我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進的精神紐帶。沒有這一體系的引領,和諧文化建設就會迷失方向,失去根本。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是要把這些要求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過程,融入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使之真正成為引領全民族奮發向上、開拓前進的旗幟。
建設和諧文化既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也是部隊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
在二炮工程技術總隊,書架上擺著全體官兵用青春和熱血書寫的51本《征戰風采錄》,網路上點擊率最高的是戰士們自拍自導自演的DV短劇,廣播裡播放著戰士們創作演唱的歌曲,漫步在這個全軍一流的綠色營區中,就會使人深深感受到一個現代文明軍營的和諧之美。
和諧文化,重在建設,人人有責。人民軍隊同樣應當走在建設和諧文化的前列。
文化體現著軍隊的生存智慧,文化是軍人奮進的號角。毛澤東同志早就說過,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而愚蠢的軍隊是不能戰勝敵人的。文化對部隊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就如“潤物細無聲”的春雨,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和諧文化出凝聚力、出戰鬥力。只有堅持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占領軍營文化陣地,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引導官兵,努力創作反映時代精神、具有軍旅特色的文化精品,為部隊提供更多健康向上、陶冶情操、愉悅身心的精神食糧,才能創造促進和諧、凝聚軍心、鼓舞士氣的文化環境,鞏固和發展團結、友愛、和諧、純潔的軍隊內部關係,讓廣大官兵在工作生活中“各得其所”,在本職崗位上“各盡其能”,形成一個風正氣順、穩定有序、活而不亂的和諧局面。有了身心和諧的官兵,有了官兵之間團結和諧的連隊,有了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新型軍政軍民關係,萬眾一心的凝聚力和無堅不摧的戰鬥力不就自然而生了嗎?
要積極倡導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充滿和諧理念、蘊含和諧精神的價值體系,是和諧文化的集中體現。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深刻理解和努力踐行貫穿其中的和諧理念和精神。要弘揚我國傳統文化中有利於社會和諧的內容,汲取世界文化中體現和諧理念的精華,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內涵。要努力營造和諧的文化氛圍,在全社會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促和諧的風尚。要以黨內和諧促進社會和諧。要大力建設和諧的人際關係,發揮各類社會組織溝通和協調人際關係的作用。要善於用文化方式與和諧理念解決認識和觀念中的是與非,最大限度地形成社會思想共識

民族歷史

 在此處添加文本內容

民族節日

 在此處添加文本內容

民族服飾

 在此處添加文本內容

飲食習慣

 在此處添加文本內容

舞蹈歌曲

 在此處添加文本內容

民族禮儀

 在此處添加文本內容

民族禁忌

 在此處添加文本內容

民族婚俗

 在此處添加文本內容

民族葬俗

 在此處添加文本內容

民族建築

 在此處添加文本內容

宗教信仰

 在此處添加文本內容

相關圖片

 在此處添加文本內容

相關文獻

 在此處添加文本內容

影視作品

 在此處添加文本內容

藝術作品

 在此處添加文本內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