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簫

口簫

口簫,黎族吹奏樂器。黎語稱利列。流行於海南省黎族地區。

 
外形和嗩吶桿相似。管身由若干節粗細不同的短竹管套接而成,呈喇叭狀。每節開一圓形音孔。原始口簫僅五孔。到了本世紀五十年代,流行於樂東、昌江、東方一帶的西路口簫,多為六節六孔,全長約22厘米,上端管上開有隙口,插入麥稈或樹葉為簧;流行於通什、保亭一帶的東路口簫,七節七孔,最上孔作為裝飾。將上端留節竹管削簿並刻一長方形簧片,簧舌朝下。現在流行的民間口簫,多為七節六孔,簧片也改竹片為蘆葦片。可吹出八個音。
口簫因取材不同,音孔有六、七、八、九之別。其長短、大小不一,有像鋼筆帽那樣的小口簫,也有像低音嗩吶那樣的大口簫。有單簧哨片,也有雙簧的嗩吶哨。
吹奏方法基本與小嗩吶相同。吸收了嗩吶吐音、花舌、滑音、斷音、頓音技巧。用於歌唱伴奏,男吹女唱。黎家在行路、放牧、青年男女戀愛或喜慶場合吹奏。經過改革,口簫已能發出b—g2十三個音。並製成高、中、低音口蕭。樂曲有《相會在山欄園》、《回憶》、《婚禮舞曲》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