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之有道

取之有道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有才德的人喜歡正道得到的財務,不要不義之財。

簡介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jūn zǐ ài cái,qǔ zhī yǒu dào)

解釋:君子:有才德的人。君子喜歡正道得到的財物,不要不義之財。

出處:高陽《胡雪岩全傳·平步青雲》上冊:“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該當你老夫子的,自然當仁不讓。”

用法:作賓語、定語、分句;用於處世

解釋

論語

【原文】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①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② 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③必於是,顛沛④必於是。”

【注釋】

①這句的“得”字應是“去”字之誤。

②惡(Wu)乎:哪裡,怎么。

③造次:匆忙,倉促。

④顛沛;窮困,受挫折。

【譯文】

孔子說:“有錢有地位,這是人人都想望的,但如果不是用仁道的方式得來,君子是不接受的;貧窮低賤,這是人人都厭惡的,但如果不是用仁道的方式擺脫,君子是不擺脫的。君子一旦離開了仁道,還怎么成就好名聲呢?所以,君子任何時候—一哪怕是在吃完一頓飯的短暫時間裡也不離開仁道,倉促匆忙的時候是這樣,顛沛流離的時候也是這樣。”

【讀解】

我們今天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什麼“道”?合法之道。

說到底,也就是仁義之道—一仁道。

仁道是安身立命的基礎,生活的原則。所以,無論是富貴還是貧賤,無論是倉促之間還是顛沛流離之時,都絕不能違背這個基礎和原則。用孟子的話來說,還是那句名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

當然,這裡的前提是要有生活的原則。對於那些“跟著感覺走”,甚至“過把癮就死”的人來說,這一切都是沒有意義的了。面對激烈的競爭,弱肉強食,爾虞我詐,只要能達到目的,不擇一切手段,還有什麼仁道的原則可遵循呢?如果說有,那也是“盜亦有道”的原則——目的就是一切。

這已是世界觀和人生觀的選擇問題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