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重力技術

反重力技術

反重力技術的基本原理就是依靠機器自身所形成的逆向引力場, 抵消或阻絕外部環境的引力場而獲得推力。

基本信息

成為新能源不再是夢

牛頓最早發現地球的重力,並提出萬有引力定律,這一發明對人類文明的貢獻是無法衡量的。誠然,我們都知道重力,卻很少有人想過反重力。而這個名詞早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中被提及,更在《未來科學家》中列出的“人類未來八大挑戰”中排名第四位。今天,反重力技術被中國發明家成功突破,並成功獲得美國的發明專利(8919111)。

反重力技術即從重力場中獲取能量,實現無推進劑驅動。該發明是根據愛因斯坦關於引力波的預言。引力波是波動形式和有限速度傳播的引力場。引力波與坐標的選取有關,在某一參考系下可能有能量,換另一參考系可能就沒有能量了。在引力波的基礎上,科學家又結合300年前的帕斯卡定律:液體內壓強向各個方向傳遞大小相等,即液體壓強向任意方向做功能量都是守恆的。因此人們設計了液壓系統和可以反重力懸浮的潛艇(潛體)。當這兩個壓強同時向潛體做功時,就可以依靠外力壓強的能量守恆,實現潛體反重力做功。總而言之,就是利用地球的重力轉換獲得液體的內能,然後再通過軸扭矩成功生成電能。

“如果反重力是確實存在的,它必將改變整個世界。”這是《簡氏防務周刊》對反重力技術的評價。那么,反重力技術到底能有什麼作用呢?這項技術主要源於對重力能源的一種突破。這種由技術突破產生的能源,早年間就被蓋茨聯盟命名為“突破性能源”。尤其是在發電上面,它突破了水電、風力、核能、以及光伏發電的劣勢,沒有技術、工藝上的瓶頸。最重要的是利用“突破性能源”技術的發電站投資回收期是1-2年,火電是6-7年,而一般的電站要到10年以後。這樣的投資回報率是一般電站無法比擬的。

眾所周知,現在的環境污染問題十分嚴重。重力屬於地球固有的能量,是最理想的零碳能源。隨著人類資源消耗量的增大,人類可利用的能源數量也越來越少。但是,地球的重力是不會消失的。所以,運用反重力技術就能有效解決人類的能源問題,更是應對氣候變化的有效技術手段。

每一次的科學突破,都會給人類文明帶來巨大的貢獻,反重力技術更是如此,正如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高銳所說:一些別具匠心的發明,有時會改變社會的運轉方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