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覆自然流產

習慣性流產在學術上稱為反覆自然流產(簡稱RSA),指連續兩次懷孕在同一妊娠周發生自然流產的現象,是婦產科常見的併發症,屬於不育症的範疇。

習慣性流產在學術上稱為反覆自然流產(簡稱RSA),指連續兩次懷孕在同一妊娠周發生自然流產的現象,是婦產科常見的併發症,屬於不育症的範疇。這類患者往往經歷多次的妊娠和多次流產,部分患者發生流產次數甚至高達7-8次,不但給患者
本人身心帶來極大痛苦,而且由此可能導致家庭的不和與婚姻的破裂。
一般來說,習慣性流產的女性在準備再次懷孕前,需首先排除非免疫性因素,因為內分泌功能的異常是可用藥物調整的,某些染色體異常引起流產是目前醫學無法解決的,而子宮形態異常、宮腔粘連等問題要靠手術解決。如果上述檢查均正常,就應考慮進行免疫相關因素檢查了。
以往由於對免疫因素引起的習慣性流產的病因不清,無有效分類方法,故臨床醫生多對這種習慣性流產給予中藥、孕激素或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予以所謂的保胎治療,但因病因不明確,其治療效果可想而知。
隨著生殖免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對妊娠免疫,免疫性習慣性流產的許多疑難問題有了新的認識,研究發現封閉抗體缺乏是習慣性流產的主要病因。正常孕婦的體內都存在一種保護胎兒的抗體——封閉抗體,而80%-90%的習慣性流產婦女體內測不到這種抗體,由於缺乏這種抗體,懷孕後母體對胚胎不能保護而遭排斥,導致流產。

反覆自然流產的病因

婚後連續2次發生自然流產者,稱為習慣性流產。習慣性流產的根本治療方法應是針對病因的治療。限於目前的科學水平,並非每個習慣性流產患者都能找到確切的原因。目前,婦產科臨床尋找習慣性流產的原因,大多在非孕期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①基礎體溫測定以了解黃體功能情況;
②黃體期(月經後半期)子宮內膜活檢(即診刮)以排除黃體期缺陷;
③B超檢查可發現子宮畸形或肌瘤等;
④子宮輸卵管碘油造影,發現宮腔粘連及其它子宮病變;
⑤夫妻雙方染色體核型分析,約7%早期流產是由於染色體平衡易位所致;
⑥夫妻雙方血型鑑定,排除ABO血型不合等;
⑦甲狀腺功能測定;
⑧丈夫精液檢查,有無精子畸形及精子過多等;
⑨抗精子抗體、弓形體抗體、衣原體及支原體等檢測;
⑩必要時可行垂體及卵巢內分泌功能測定。

反覆自然流產的治療:

(一)先兆流產應臥床休息,忌房事。必要時給予鎮靜劑、維生素E、黃體酮等。
(二)早期妊娠流血應與葡萄胎、異位妊娠等鑑別,陰道內排出的組織塊應送病理學檢查。
(三)習慣性流產應力求查明原因,對因治療。孕前男女雙方應作全面查體和泌尿生殖器官的檢查,有條件時可行染色體檢查、ABO系和Rh系血型、免疫及微量元素等方面的檢查。
(四)感染性流產必須先給抗生素數日,適時清理宮腔,以防炎症擴散。
(五)稽留性流產刮宮術前須查凝血功能試驗。若有異常,作適當處理後再行清宮術。術前術中作好輸液輸血準備,以防刮取粘連機化的胎盤時大失血,並及時給予宮縮劑。
(六)難免性流產和不完全性流產須及時清理宮腔。因失血過多致休克者應先糾正休克,同時清理宮腔,並給予宮縮劑止血。

反覆自然流產必做的5個檢查

反覆自然流產應做哪些檢查?
①早期妊娠流產、多為精子或卵子異常,受精卵異常,或染色體異常所致,因此可做精子檢查,因為卵子在體內檢查困難,但多數上述異常難以檢查出;
②要檢查孕婦有無異常,如:有無感染,有無內分泌異常,如甲狀腺功能亢進或甲狀腺功能低下,糖尿病等,有無免疫方面異常,如母體內是否存在特殊的抗體;
③孕婦有無營養缺乏,如葉酸缺乏,母體有無過度吸菸或飲酒;
④孕婦所處的環境,是否接觸鉛、汞等有毒物質,是否接觸X線等放射物質;
⑤檢查孕婦生殖器官是否有畸形,宮頸內口鬆弛與否等;
有無母一兒血型不合的問題,查夫婦雙方ABO及Rh血型及抗入抗B抗體,抗Rh有關抗體等,以上檢查目的在於找出流產的原因,並予以糾正、治療,如有宮頸內口鬆弛通過縫合宮頸內口就有成功妊娠的可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