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二十世紀中國文化與藝術:紀念何香凝誕辰一百三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文集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嶺南美術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5月1日)
平裝: 304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36240308, 7536240309
條形碼: 9787536240308
尺寸: 24.2 x 18.2 x 1.8 cm
重量: 599 g

內容簡介

《反思二十世紀中國文化與藝術:紀念何香凝誕辰一百三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文集》講述了:1878年,何香凝先生誕生於香港.在其後長達半個多世紀裡,她以特殊的社會身份、活動經歷成為中國近代史中許多重大事件的參與者與見證者。時至今日,中國社會在各個方面依然在不斷地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三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判斷依然成立。值此何香凝先生誕辰一百三十周年之際,從何香凝的藝術與歷史活動出發.以20世紀中國文化藝術為框架課題所召集的學術研討會,就增添了另一重現實意義。
對於有著多方面成果和貢獻的何香凝先生的研究亦是如此,建立有效的跨學科平台是深入理解何香凝思想並反思20世紀中國所必須具備的前提條件。為此,何香凝美術館與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合作,希望通過對各自學術領域內的資源進行整合.以加強學科之間的溝通,為我們在20世紀中國文化與藝術的大背景下.深入研究何香凝藝術、歷史拓展新的可能性,並以此反觀20世紀中國大歷史,為今天乃至未來中國社會的發展提供參照。

目錄

走近何香凝——何香凝與當代中國美術
雅集、信仰與藝術權利——何香凝的政治活動與藝術表達
現代文學的“新傳統”及其當代闡釋
文學的政治:國家、啟蒙、個人——關於近代以來中國文學的三種話語方式或權利訴求
山水畫走向“現代”的三步
何香凝留日時代的女子美術學校與相關問題
探索中國現代性的特徵
整一現代性——中國現代性的邏輯
現代手工藝中的傳統:東亞文化在新世紀合作的可能性
新文學的“嚴肅性”及其超越
畫家的古典修養——以陸儼少為例。
視差轉換:台灣後新電影中的受迫害感與身份認同
論文人書法
中國當代藝術中的個人與傳統
中山紀念堂——一個現代中國的宣講空間
文學與拯救——紀念《狂人日記》發表九十周年
關於西方美術對近世中國美術影響的幾點思考——讀蘇立文的《東西方美術的交流》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