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笄禮

及笄禮

古代女子的成人禮,舉行於15歲時,標示已到婚嫁年齡。

定義

及笄禮及笄禮

古代女子滿15歲結髮,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15歲為及笄。也指已到了結婚的年齡,如“年已及笄”。

笄:束髮用的簪子。古時女子十五歲時許配的,當年就束髮戴上簪子:未許配的,二十歲時束髮戴上簪子。

語出《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謂結髮而用笄貫之,鄭玄註:“謂應年許嫁者。女子許嫁,笄而字之,其未許嫁,二十則笄。”笄,髮簪。後因稱女子年滿十五為及笄。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流程

【準備活動】

參禮人員:

笄者;

主人——一般為笄者的雙親;

正賓——有德才的女性長輩;

有司1人——為笄者托盤的人;

贊者1人——協助正賓行禮,一般為笄者的好友、姊妹;

觀禮者若干。

器物陳設:場地、服制、禮器、音樂等。

【笄禮儀程】

1.迎賓:主人立於東面台階位等候賓客;有司托盤站在西面台階下;客人立於場地外等候;笄者(沐浴後),換好采衣采履,安坐在東房(更衣間)內等候;音樂演奏開始。

2.就位:有嚴格的順序。正賓來到,父母親上前迎接,相互行正規揖禮後入場,主賓落坐於主賓位;客人就座於觀禮位;賓客都落坐後主人才就坐於主人位。

3.開禮:主人(父親)起身,簡單致辭,可以說:今天,小女某某行成人笄禮,感謝各位賓朋佳客的光臨!下面,小女某某成人笄禮正式開始!稍頓片刻,說,請某某入場拜見各位賓朋!

4.笄者就位:贊者先走出來,以盥洗手,於西階就位;笄者走出來,至場地中,面向南,向觀禮賓客行揖禮。然後面向西正坐(就是跪坐)在笄者席上。贊者為其梳頭,然後把梳子放到蓆子南邊。

5.賓盥:就是正賓洗手做準備。正賓先起身,主人隨後起身相陪。正賓於東階下盥洗手,拭乾。相互揖讓後主賓與主人各自歸位就坐。

6.初加:笄者轉向東正坐;有司奉上羅帕和發笄,正賓走到笄者面前;高聲吟頌祝辭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壽考惟祺,介爾景福。”然後跪坐下(膝蓋著席)為笄者梳頭加笄,然後起身,回到原位。贊者為笄者象徵性地正笄。笄者起身,賓向笄者作揖祝賀。笄者回到東房,贊者從有司手中取過衣服,去房內更換與頭上幅盡相配套的素衣襦裙。

7.一拜:笄者著襦裙出房後,向來賓展示。然後面向父母親,行正規拜禮。這是第一次拜。這次是表示感念父母養育之恩。

8.二加:笄者面向東正坐;正賓再洗手,再復位;有司奉上髮釵,正賓接過,走到笄者面前;高聲吟頌祝辭曰:“吉月令辰,乃申爾服。敬爾威儀,淑慎爾德。眉壽萬年,永受胡福。”贊著為笄者去發笄。正賓跪下,為笄者簪上髮釵,然後起身復位。贊者幫笄者象徵性地正髮釵。賓向笄者作揖。笄者回到東房,贊者取衣協助,去房內更換與頭上髮釵相配套的曲裾深衣。

9.二拜:笄者著深衣出來向來賓展示。然後面向正賓,行正規拜禮。這是第二次拜。這次是表示對師長和前輩的尊敬。

10.三加:笄者面向東正坐;正賓再洗手,再復位;有司奉上釵冠,正賓接過,走到笄者面前;高聲吟頌祝辭曰:“以歲之正,以月之令,鹹加爾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黃耇無疆,受天之慶。”贊者為笄者去髮釵。正賓跪下,為笄者加釵冠,然後起身復位。贊者幫笄者正冠。賓向笄者作揖。笄者回到東房,贊者取衣協助,去房內更換與頭上幞頭相配套的大袖長裙禮服。

11.三拜:笄者著大袖禮服、釵冠出房後,向來賓展示。然後面向國旗,行正規拜禮,這是第三次拜。這次是表示傳承文明報效祖國的決心。

12.置醴:有司撤去笄禮的陳設,在西階位置擺好醴酒席。正賓揖禮請笄者入席。笄者於是站到席的西側,面向南。

13.醮子:正賓向著西邊,贊者奉上酒,笄者轉向北,正賓接過醴酒,走到笄者席前,面向笄者,念祝辭曰:“甘醴惟厚,嘉薦令芳。拜受祭之,以定爾祥。承天之休,壽考不忘。”笄者行拜禮,接過醴酒。正賓回拜。笄者入席,跪著把酒撒些在地上作祭酒。然後持酒象徵性地沾嘴唇,再將酒置於几上,有司奉上飯,笄者接過,象徵性地吃一點。笄者拜,正賓答拜。笄者起身離席,站到西階東面,面朝南。

14.字笄者:就是給笄者取“字”。正賓起身下來面向東。主人起身下來面向西。賓為笄者取字,念祝辭曰:“禮儀既備,令月吉日,昭告爾字。爰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於假,永受保之,曰××甫。”笄者答:“某雖不敏,敢不夙夜祗來。”笄者向賓行揖禮,正賓回禮。正賓復位。

15.聆訓:笄者跪在父母面前,由父母對其進行教誨。具體內容父母酌定。笄者靜心聆聽,在父母說完後答:“兒雖不敏,敢不祗承!”。對父母行拜禮。

16.笄者揖謝:就是笄者分別向在場的所有參禮者行揖禮以示感謝。笄者立於場地中央,先後行揖禮於:正賓、客人、樂者、有司、贊者、旁觀民眾、父母。受禮者微微點頭示意即可。

17.禮成:笄者與父母並列,全體起立。父親面向全體參禮者宣布:小女某某笄禮已成,感謝各位賓朋嘉客盛情參與!並與笄者向全場再行揖禮表示感謝……贊者有司朋友等人可先留下整理打掃笄禮場地。

至此,笄禮結束。

及笄禮舉例:

具體流程,在此節選《柔福帝姬》中柔福的笄禮可以供參考:

兩位皇帝升御座後,提舉官啟聲奏道:“帝姬行笄禮。”於是笙樂大作,在女官的引導下散發垂肩的柔福緩步入大殿東房,等候在其間的朱皇后為之梳發總髻,梳成後再引至殿中,樂聲稍歇,宮人唱祝詞:

“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壽考綿鴻,以介景福。”

先由主持宗婦為柔福加一普通釵冠,施以首飾,然後柔福再入東房著裙背、飲執事者所酌之酒,象徵性地略進饌食,又加大袖長裙,再進酒。最後再入正殿,宗婦為她脫去適才所加之冠,置於盤中命人徹去,然後太上皇后起身,含笑將帝姬的正式釵冠九翬四鳳冠給柔福戴上,並從一旁宮女所託的盤上緩緩取過一枝枝冠笄、冠朵,細心地一一插到她的頭上。隨後有執事者奉褕翟之衣進殿,請柔福著衣,並再酌一杯酒,請太上皇后親執,祝詞再響:

“旨酒嘉薦,有其香。鹹加爾服,眉壽無疆。永承天休,俾熾而昌。”祝畢太上皇后賜酒,柔福飲完,再食執事者所奉饌食。

此時的柔福身形雖依舊嬌小玲瓏,但加冠著服之後已有一派少女風姿,眼波偶爾流轉顧盼,落到趙構身上時卻仍會不禁地流露出他熟悉的那一抹頑皮之色。禮成後女官引柔福至趙佶面前,柔福朝父皇下拜,趙佶微笑命她平身,她依禮謝恩而再拜。經過一番瑣碎累人的儀式,柔福看上去略有倦意而有些不耐煩,平身之後微微朝前壓低聲音笑著對父皇說:“是不是這樣就可以了呀?”

趙佶正色道:“都及笄了卻還這般不懂事!先聽宣訓,再拜你母后,然後接受內眷及幾個兄弟的祝賀。注意行動走路要輕柔優雅,再不能像以前那般蹦蹦跳跳了。”

柔福略嘟了嘟嘴,說:“喔。”於是再拜聆聽提舉宣訓:

“事親以孝,接下以慈。和柔正順,恭儉謙儀。不溢不驕,毋毋欺。古訓是式,爾其守之。”

隨後柔福再拜,一字一字地背出她的答辭:“兒雖不敏,敢不祗承!”

歸位再拜,並再三拜謝太上皇后。

禮畢

現代及笄禮

及笄禮,俗稱上頭、梳頭。要準備一套棉布中衣,一套禮服(襦裙或曲裾都可以);一支精美的長簪子(就是笄),還可以準備別的精美髮飾,銀釵、步搖,還有耳環戒指等等;一面銅鏡(沒銅鏡,我們用的鏡子就行);一盆百花水(銅盆里浸滿鮮花的水),一瓶茶油(廣西尚有出產,沒有就用普通的護髮用品吧);一套胭脂水粉,一根長長的紅線。(揚州謝馥春的最好,沒有就用日常用的吧)

行禮時,女孩沐浴,換中衣出場,坐在鏡子前(跪坐或坐在椅子上),儐相請長輩(女子)在女孩臉上撲些粉,用紅線絞去汗毛,使臉容光潔(這就叫做開臉);用百花水象徵性洗頭,用頭油潤發,挽髮髻,插上簪子,還可以插鮮花或別的髮飾。這就是上頭。然後請母親等長輩訓誡幾句成人的意義,女孩跪拜行禮,表示接受;儐相宣布禮成

至今這套古禮尚存於民間,不過是與婚禮結合而已。在古代,是和婚禮分開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