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功至偉

厥功至偉

厥功至偉,亦作厥功甚偉,意思是在某件事上,功勞很大,是用來褒獎某人的功勞和貢獻的成語。

基本信息

詞語解釋

厥功至偉厥功至偉
”(jué),代詞,相當於“其”,“他的”。

蘇洵《六國論》:“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
顧炎武《復庵記》:“范君知其必且西奔,於是棄其家走之關中,將盡厥職焉。”(以上兩文先後收進了中學教材。)
成語有“大放厥詞”。出自唐韓愈《祭柳子厚文》:“玉佩瓊琚大放厥辭。”原意是極力鋪陳辭藻,本是褒義,後指誇誇其談,大發議論,含貶義。(“厥”本身並不含貶義。)

“厥功”一語常見於前代典籍,舉其要者如:
《尚書·大禹謨》:“皋陶矢厥謨,禹成厥功,帝舜申之。”
《詩·悶宮》:“敦商之旅,克鹹厥功。”
《史記·五帝本紀》:“此二十二人鹹成厥功。”
《漢書·宣帝紀》:“恩惠卓異,厥功茂焉。”

在“厥功”一語中,“厥”取代詞“其”義,做“功”的定語。“厥功”就是“他(他們)的功勞”。

厥功至偉”(亦作“厥功甚偉”),意思是“在某件事上,他(他們)的功勞很大”,是用來褒獎某人的功勞和貢獻的成語。

如《清史稿·一百三十七列傳》:“詔以牽肆逆十有四年,渠魁就殲,厥功甚偉。”

又如近現代的袁世凱挽宋教仁、蔣介石致張自忠等文、函(電)都套用過“厥功甚偉”。

錯誤運用

厥功至偉厥功至偉
2011年2月14日的《人民日報》上出現“居功至偉”的說法,這是錯誤的,正確的寫法是“厥功至偉”。

“居功”是貶義詞,《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認為某件事情的成功是由於自己的力量;自認為有功勞:居功自傲。《現代漢語規範詞典》中的解釋是:自以為有功:切莫居功止步,而要不斷創新/不居功,不諉過。就是說,“居功”常用於自我評價,組成“居功自傲”“居功自恃”這樣的短語,都含貶義。在表達正面的意思時,常用否定式,如“從不居功”“切莫居功”。不論如何用,“居功”本身都是貶義的。再說從語法上、構詞上,“居功至偉”都不合規範。

當下的報刊網路等媒體,“居功至偉”的錯誤寫法大行其道,甚至在中央大報上也不乏其例。上百度搜尋,“居功至偉”的用例大大地多於正確的寫法“厥功至偉”(“厥功甚偉”)。據今天在百度上搜尋的結果,“居功至偉”有網頁2390000,“厥功至偉”744000,“厥功甚偉”133000。甚至還有不少“居功厥偉”這樣更加莫名其妙的寫法。如:
①原配夫人毛福梅蔣經國的母親,按照傳統的倫理,她為蔣家傳後,居功至偉。(《中國經營報》2011年1月25日)
②山東男籃能獲勝,艾倫居功至偉(《齊魯晚報》2011年2月14日)
③對流行歌曲而言,媒體力量居功厥偉(《北方音樂》2010年第6期)
④商務印書館編寫《最新國小國文教科書》,編纂辭海,發明四角號碼檢字法,大量出版嚴復、林琴南等閩人著作,高夢旦先生實主其事,可謂居功厥偉。(《福建日報》2010年5月10日)

錯用原因

之所以“居功至偉”甚至更講不通的“居功厥偉”頻頻出現,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目前一些權威的語文詞典和成語詞典均未收“厥功至偉”和“厥功甚偉”,作者書寫和編校糾正都缺少依據。《現代漢語詞典》固然未收,我手頭上的《漢語成語詞典》《漢語成語大詞典》《中國成語大辭典》《新華成語詞典》也都漏收該成語,這是一個不小的遺憾。

二是“厥”是一個文言詞,除了成語“大放厥詞”(使用頻率也不高)以外,在現代漢語中幾乎沒有“市場”,很多讀者和作者對“厥”的準確含義並不了解,導致不敢用或誤用。

三是受了成語“居功自傲”的影響,而“居”“厥”二字讀音又比較接近。

四是以訛傳訛,甚至受港台及海外中文報刊的影響。

《咬文嚼字》雜誌2001年第3期發表汪惠迪的文章,就是糾正這個成語的誤寫的,作者說他在新加坡工作期間,看到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報章常用這個短語,香港出版物也用,但幾乎都把“厥”誤作“居”。當然從根本上說,還是有待國人的漢語和國學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語言分類導航

語言是人類交際的重要工具,是人們進行溝通交流的各種表達符號。凡有人類的地方就會有語言。據德國出版《語言學及語言交際工具問題手冊》,現在世界上查明的有5651種語言。在這些語言中,約有1400多種還沒有被人們承認是獨立的語言,或者是正在衰亡的語言。
文字符號方言俚語
民族語言瀕危語言肢體語言各國語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