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賈蘭

1999年6月29日上午,土耳其伊姆拉勒島。一位身著褐色西服、灰色襯衫的中年男子,站在一個看上去有點滑稽的特製防彈玻璃罩里,準備聆聽對他的最後宣判。此人便是被土耳其官方稱為“國家頭號公敵”的庫爾德工人黨領導人厄賈蘭。

土耳其安卡拉第二國家安全法庭大法官奧基埃宣布:宣判團一致決定判處厄賈蘭死刑。此時的厄賈蘭面無表情,一句話也沒有說。走過通向囚室的甬道,厄賈蘭突然看到了一抹久違的陽光,那一瞬間,他的神色變得異樣起來,目光中閃過了一絲深深的留戀。


庫德人的“太陽”

1949年,厄賈蘭出生在土耳其東南部烏爾法省一個庫爾德農民家中。
庫德人是西亞地區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中東地區的人口數量僅次於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和波斯人。然而,庫德人歷史上從未形成過獨立的國家,在中東各國都屬少數民族。因此,庫德人希望能爭取“民族自決”,最終建立一個獨立的庫爾德國。土耳其有1000多萬庫德人,占其總人口的百分之十五。土耳其政府不承認庫德人是一個獨立的民族,稱之為“山地土耳其人”,並對其採取同化政策,致使庫族人與政府間的矛盾十分尖銳,其反抗也最為激烈。
厄賈蘭身體結實,像第三世界許多傳奇性的游擊隊首領一樣,他也喜歡蓄著大鬍子,顯得威風凜凜,頗有魅力。1971年,在安卡拉大學政治學院上學時,厄賈蘭就秘密參加了庫爾德“獨立”運動。1979年4月,他領導創建了“土耳其庫爾德工人黨”,宣布其目標是建立獨立的“庫爾德斯坦共和國”。厄賈蘭在游擊隊中的聲望很高,被稱為庫德人的“太陽”和“叔叔”。在游擊隊營地,他的畫像更是隨處可見。
厄賈蘭曾與一位名叫卡西拉的女子結婚。卡西拉在庫爾德工人黨內曾被稱作是厄賈蘭的“忠實戰友”,但實際上,她卻是土耳其情治單位打入到庫爾德工人黨內的間諜。厄賈蘭發現這一情況後,或許是為情所困,竟然沒有追究,只是將她從自己身邊攆走了事,而此後的厄賈蘭沒有再婚。
80年代初期,庫爾德工人黨還是個默默無聞的小派別。在土耳其東南部庫族人的聚居區,每年都會出現一些類似的組織,又會有不少這樣的組織在政府的打擊和內部的傾軋下默默無聞地消失。怎樣才能使羽翼未豐的庫爾德工人黨避免“慘遭淘汰”的命運呢?
對此,厄賈蘭早就有了答案:走大規模武裝鬥爭的道路,以此擴大該黨在國內外的影響。厄賈蘭的苦心孤詣不久便初見成效,庫爾德工人黨游擊隊的力量在逐步壯大。1984年,他們在土耳其南部發動了第一次襲擊行動,打死2名土耳其士兵。厄賈蘭以此向世人宣告:庫爾德工人黨爭取“獨立”建國的鬥爭進入了新階段。在其鼎盛時期,庫爾德工人黨組織號召力極強,據稱可以在48小時內動員1萬人走上街頭,而支持者更有5萬之眾。據土耳其政府宣布,庫爾德工人黨從1984年至今製造了8000多起襲擊事件、3000多起爆炸事件和近400起綁架,與軍警發生武裝衝突達6000多次,在衝突中喪生的人數達35000多人,其中庫爾德工人黨成員死亡18000多人。
土耳其政府和軍方視厄賈蘭及其領導的游擊隊為心腹大患,採取堅決鎮壓的立場,政府每年用於打擊該組織的專項撥款達60億美元。自1987年起,土耳其政府即宣布在庫爾德工人黨主要活動地區實施“非常時期統治”。土耳其領導人多次強調要力爭在2000年前解決庫爾德工人黨問題。1997年5月14日,土耳其出動1萬人的軍隊,進入庫德人控制的伊拉克北部,開始半永久性地在那裡駐軍,並定期實施軍事行動。在土軍的嚴厲打擊下,庫爾德工人黨有生力量遭到重創。據土耳其軍方公布的數字,庫爾德工人黨目前只有約4800多名武裝人員,已減員過半。
庫爾德工人黨領袖厄賈蘭庫爾德工人黨領袖厄賈蘭

奈洛比遭擒

1998年秋,土耳其向厄賈蘭的主要支持者敘利亞施加政治、軍事壓力,並向土敘邊境集結重兵,欲以武力逼迫敘利亞給個“說法”。在埃及等國斡鏇下,處於不利地位的敘利亞經與土耳其秘密談判後,放棄了對厄賈蘭及其領導下的游擊隊的支持,並拆除了庫爾德工人黨在敘境內的營地。
靠山既失,厄賈蘭頓成驚弓之鳥,被迫逃離敘利亞,開始了新的流亡生活。他先轉道雅典繼而飛抵莫斯科。土耳其政府立即向俄羅斯提出要引渡厄賈蘭,厄賈蘭只好離開俄羅斯。1998年11月12日,他在莫斯科飛抵羅馬時,因持假護照而被義大利警方逮捕。義大利政府拒絕了土耳其的引渡要求。意土兩國關係因此而一度惡化。後經多方努力,義大利想方設法將厄賈蘭這塊“燙手的山芋”拋了出去。1999年1月16日,意政府宣布厄賈蘭已離開義大利。但對於他的具體去向,意方卻始終保持緘默。土耳其媒體猜測可能是俄羅斯,但俄政府予以否認。於是,厄賈蘭像隱身法一般,突然從世人眼中消失了。
1999年2月15日上午,土耳其總理埃傑維特正與來訪的伊拉克副總理阿齊茲舉行會談。突然,一位助手走到埃傑維特身邊,遞給他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厄賈蘭已在肯亞被土耳其特別行動隊逮捕”。
庫爾德有一句諺語說,“庫德人無朋友”。原來,厄賈蘭離開義大利後,確實又返回了俄羅斯。但他心裡很清楚,俄羅斯不會長久收留他這個國際社會的“棄兒”,他必須為自己另尋活路。不久,他就又到了與土耳其不睦的希臘。不料,希臘人也不願背上這個“包袱”,極力勸說厄賈蘭投奔他方。可荷蘭、白俄羅斯和蘇丹等國都拒絕了厄賈蘭提出的避難要求。此時的厄賈蘭,真有一種窮途末路的淒涼感受,只好按希臘人的安排,於2月2日到希臘駐肯亞大使館暫避風頭。
厄賈蘭在奈洛比的日子也不好過。肯亞有關部門得知他住進希臘使館後,一再施加壓力,警告說肯方不能保證厄賈蘭在奈洛比的安全,但許諾可護送他安全出境。希臘外長也給希駐肯大使打電話,讓厄賈蘭返回歐洲。
不管是厄賈蘭,還是希臘人,都沒有想到,他們的一舉一動早被土耳其情報機關嚴密跟蹤。厄賈蘭剛到奈洛比,由土耳其情報組織和軍方聯合組成的特別行動隊就趕到了。因為希臘使館受外交豁免權保護,土方人員無法進入,於是只得對使館實施24小時日夜監控,並制定了逮捕厄賈蘭的行動方案,並在美國幫助下向肯亞有關部門進行了疏通。據透露,在厄賈蘭的流亡過程中,美國甚至出面干預,要求所有有關國家不得對厄賈蘭施以援手。肯亞當局之所以出面逮捕厄賈蘭,也是美國的影響使然。在庫德人問題上,美國為了自身的利益採取了兩種原則:在伊拉克,美國為了打擊薩達姆而偏袒北部的庫德人;在土耳其,美國為了獲得更好的國際戰略態勢,而偏袒土耳其政府鎮壓庫德人。
2月14日一大早,厄賈蘭步出使館,看上去有點心神不定。他徑直走向希臘大使本人的座車。不料,肯亞官員攔住了他,示意他去坐肯方派來的一輛越野吉普。希臘大使指出肯方原來曾同意厄賈蘭坐他的專車去機場。而肯亞官員卻說,正是出於對厄氏安全的考慮,上峰才指示讓他獨自坐肯方派來的警車。希臘大使反覆交涉,都被肯方官員一副“奉令行事”的官腔頂了回來。
無奈之下,厄賈蘭只好一個人坐進了那輛肯方專門為他準備的車。厄賈蘭隨行的女翻譯內婭回憶說:“他看上去如坐針氈、憂心忡忡。我認為他有了不祥的預感。”
厄賈蘭的預感沒過多久就應驗了。當他再從車上走下來時,出現在他面前的是早已守株待兔的土耳其特別行動人員。
厄賈蘭被土耳其情報人員逮捕後,立即被送上一架早已準備好的土耳其專機。2月16日凌晨3時,專機飛抵伊斯坦堡。當天上午,土耳其政府突然召開記者招待會。總理埃傑維特神采飛揚地走入會場,以勝利者的姿態宣布:“厄賈蘭已被遣送回土耳其境內,我們對死難者家屬許下的諾言現在已經實現了!”
奈洛比奈洛比

世紀判決

5月31日,土耳其法院以叛國罪等罪名開始對厄賈蘭進行審判。
據說,土最高領導層在抓住厄賈蘭後,就一直在討論對他應如何處置。最後一致認為應判死刑,理由是:其一,厄賈蘭罪大難赦,處死他是大多數土耳其人的心愿。其二,如不處死他,庫爾德工人黨游擊隊可能會採取綁架人質的做法,要挾政府釋放厄賈蘭,屆時政府將面臨兩難。其三,處死厄賈蘭雖可能遭到歐洲國家的譴責甚至制裁,但畢竟只是“短痛”;若留其一命,反而可能成為各國今後指責土耳其內政的口實,那就是“長痛”了。
於是,6月29日,土耳其判處厄賈蘭死刑。
厄賈蘭一遭被捕就激起了全歐洲庫德人激烈的反應。從羅馬到斯德哥爾摩,從馬德里到柏林,狂怒的庫德人到處衝擊外交代表機構、公共建築,扣押人質,搗毀設施,甚至不惜自焚。柏林的以色列總領事館為此開槍打死了3名庫德人,1名庫爾德婦女在倫敦自焚。
死刑判決傳出後更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土耳其國內的死難者家屬激動地高唱國歌,揮動國旗,載歌載舞以示慶賀。歐洲各國則普遍發表聲明表示遺憾乃至譴責。庫爾德工人黨等反政府組織警告說,判處厄賈蘭死刑將會在土耳其人和庫德人之間引發一場真正的內戰。事實上,判決一出就在土耳其國內連續發生了一系列襲擊事件,造成數十人死傷。為此土耳其議會宣布東南六省的緊急狀態將延長6個月。
儘管已被判處死刑,但厄賈蘭仍表示願意向政府妥協。早在受審時:他就表示對庫爾德工人黨所做的一切承擔責任,並希望能給予他為和平效力的機會。“我感到後悔。不要絞死我。我願意坦白一切”。8月3日,厄賈蘭在獄中發表聲明,呼籲庫爾德工人黨結束武裝鬥爭,並從1999年9月1日起將游擊隊撤到土耳其邊界以外。
對於厄賈蘭這一呼籲,土耳其官方的態度十分冷淡。據觀察家分析,土耳其官方認為厄賈蘭的呼籲是個騙局,目的是爭取國內輿論和國際社會的同情,通過“政治解決”挽救已分崩離析的庫爾德工人黨,同時他本人或可避免一死。人們注意到厄氏在呼籲中並未要求庫爾德工人黨成員向政府投降,而是讓他們撤到國外。這似乎暗含了日後東山再起的意圖。無獨有偶,庫爾德工人黨中央委員會在7月下旬召開的會議上也認為,武裝鬥爭的方式已“毫無意義”,取而代之的應是政治途徑。他們宣布接受厄賈蘭的呼籲,放棄武裝鬥爭。
按土耳其有關法律規定,在對厄賈蘭作出死刑判決後,還有一系列法律程式需要履行。整個過程至少需要3至4個月。然而,由於土耳其是歐洲委員會成員,其辯護律師仍可向歐洲人權法院提出抗訴,而該法院的判決過程可能要拖上幾年時間。再則,歐洲各國早已廢除死刑,此次各國政府已多次表示反對土耳其的死刑判決,因此歐洲人權法院極可能裁定要求土耳其取消這一判決。屆時土耳其政府將面臨新的難題:如果不理睬人權法院取消死刑判決的裁定,就可能受到歐洲各國的制裁,土耳其多年來孜孜以求想加入歐盟的目標也將泡湯;如果屈從於壓力放厄賈蘭一條生路,又勢必在國內招致不滿,還可能使已遭沉重打擊的庫爾德工人黨死灰復燃。
那么土耳其政府究竟會作何選擇呢?
歐洲人權法院歐洲人權法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