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勒再特烏魯鄉

厄勒再特烏魯鄉

額勒再特烏魯鄉,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下轄鄉鎮,代碼:652827205,轄3個村委會:蓋乾塔克勒根村、古爾溫吐勒根村、額勒再特烏魯村。位於天山中段腹地,小尤魯都斯盆地,與和靜縣城相距212公里,與區公所相距60公里,周邊與巴音布魯克區公所、巴倫台鎮、鞏乃斯鄉毗鄰。全鄉行政面積8100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厄勒再特烏魯鄉厄勒再特烏魯鄉 位於和靜縣城西北212公里處

1、地理氣候
額勒再也特烏魯(蒙語意為吉祥的山)鄉位於天山中段腹地,小尤魯都斯盆地,與和靜縣城相距212公里,與區公所相距60公里,周邊與巴音布魯克區公所、巴侖台鎮鞏乃斯鄉毗鄰。全鄉行政面積8100平方公里,其中農區2500平方公里,耕地10000餘畝;天山牧區東西最寬40公里,南北最長140公里,有天然草場320.2萬畝,有可利用草場211萬畝,其中春季草場位於海拔2501米以上,冬季草場位於海拔 2800~3640米間,是一個以經營天然畜牧業為主的農牧結合鄉。該鄉山區氣候獨特,多風乾旱,冷季漫長,冷季枯草期長達9個月,終年可見積雪,年極端最低氣溫-47℃,極端最高氣溫28℃,年平均氣溫-4.7℃,年平均風速3.7米/秒。
2、民族人口
全鄉目前總人口843戶2999人,其中牧業人口397戶1480人,居住著蒙、漢、維等3個民族。2008年,按縣委、政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驗區生態移民搬遷計畫,山內各鄉鎮,還將陸續搬遷至我鄉察汗烏蘇村200戶1000餘人,屆時我鄉人口將增至1000餘戶4000餘人。
3、機構設定
該鄉建制於1950年8月,全鄉有4個行政村(一個農業村,三個牧業村) 以及衛生院、牧經站、獸醫站、文化站、電視台等5個站所和派出所、養路段、新盛銅礦、繼德加油站等4個駐鄉單位,區域內有23個外單位草場。

下轄村莊

厄勒再特烏魯鄉厄勒再特烏魯鄉 衛星地圖

1、古爾溫圖勒格村
該村屬自治州貧困村,位於鄉政府所在地西南13公里處,開都河南岸,總面積2100平方公里,草場面積134萬畝。全村人口169戶635人,均系蒙古族。有村幹部 5人,有特困戶11戶43人、貧困戶16戶52人、五保戶1戶2人、無畜戶10戶32人、富裕戶10戶42人。該村設黨支部一個,有黨員19人,“三老”人員1人。2005年,被縣委命名為“五好”村黨支部。2007年,全村年末牲畜存欄21909頭(只),集體鐵畜4930頭(只),村集體經濟收入 18.2萬元,村集體經濟積累 10.4萬元,牧民人均純收入達1288.35元。
2、蓋乾塔克勒根村
該村地處巴音布魯克區以南,位於托格斯台河畔,鄉政府南部,總面積1800平方公里,其中草場面積116萬畝。全村人口137戶458人,有村幹部5人。村黨支部下設7個黨小組,共有黨員23名,其中:35歲以下的黨員有3名、36~46歲之間的黨員11名、46歲以上的黨員9名。有“三老”人員2名。2005年,被縣委命名為“五好”村黨支部。2007年,全村年末牲畜存欄22593 頭(只),村有集體鐵畜5700頭(只),固定資產145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9萬元,村集體經濟積累62.3萬元,牧民人均純收入3180.57元。
3、額勒再特烏魯村
該村位於鄉政府以南,東與鞏乃斯鄉接壤,南與巴侖台鎮相依。全村行政面積1700平方公里,其中草場面積98萬畝。該村人口124戶404人,有村幹部5人。村黨支部有黨員17人,其中:35歲以下黨員4人、36~46歲之間的黨員11名、46歲以上的黨員2名。2005年,被縣委命名為“五好”村黨支部。 2007年,全村年末牲畜存欄22553頭(只),集體鐵畜5753頭(只),村集體經濟收入達21 萬元,村集體經濟積累14萬元,牧民人均純收入達3212元。
4、察汗烏蘇村
該村是在山區各鄉鎮生態移民搬遷來的貧困戶的基礎上,於2008年1月8日正式成立,現有人口363戶,1355人,黨員18人,有六個村民小組,耕地10000餘畝。目前,村黨支部在原莫呼查汗扶貧農場辦公室臨時辦公,自己還沒有辦公活動場所,村集體經濟還是個空白,村級負債119267.85元,村民人均收入470元。

建設發展

厄勒再特烏魯鄉厄勒再特烏魯鄉
1、黨組織建設
該鄉黨委下屬4個黨支部,共有黨員108名,其中:少數民族黨員106名、牧民黨員78名、占全體黨員的72 % ;女性黨員39名,占全體黨員的36 % ;本科以上學歷的黨員7名,占全體黨員的6.5 % ;大專22名,占全體黨員的20.3 % ;國中以下文化程度的黨員53名,占全體黨員的49 % ;35歲以下的黨員29名, 占全體黨員的27 % ;60 歲以上的黨員8名, 占全體黨員的7.4 % ;
鄉黨政領導班子成員中,現有副科以上幹部 12 人,其中:正科 2 人,副科 10 人;男 10 人,女 2 人;漢族 2 人,少數民族 10 人;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 5 人、大專學歷 7 人;班子成員的平均年齡在 35.7 歲。2005年,該鄉被州委命名為“五好”鄉黨委。
2、發展思路及特色
發展思路:堅持以黨的十七大會議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搶抓“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巴音布魯克試驗區”歷史性機遇,按照我鄉的“234” 發展思路,(2是抓好兩個重點:科學發展畜牧業、增加牧民收入;3是堅持三個發展方向:生態立鄉、牧業富鄉、科技興鄉;4是建設四個基地:發展絨山羊基地、發展伴野血氂牛基地、育肥基地、發展巴音布魯克羊改良基地)。通過以上措施,促進我鄉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加快牧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時,我們還將進一步加強農牧民的宣傳教育,促其轉變思想觀念和傳統落後的生產經營方式。大力開展有機畜生產基地建設,畜牧業實現由數量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提高畜牧業產業附加值,使之真正成為牧民增收的重要支柱產業。同時,要積極加大項目申報力度,以項目拉動全鄉經濟、社會的發展。另外,要切實抓好新成立莫呼查汗村的各項工作,使全村民眾能夠搬下來、穩的住、富起來。
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
2008年,全鄉年末牲畜存欄穩定在7.15萬頭/只 ,重點抓好品種改良,因引進種畜黑頭羊130隻,絨山羊30隻,羯牛1頭, 提高牲畜出欄率和商品率,把我鄉建成無規定疫病區。到2010年,全鄉牲畜出欄率,商品率分別達到65%和90%,鄉村居民的收入不斷增加,居住環境明顯得到改善,生活質量顯著提高。2008年,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增加300元以上,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748.21元,年均增長12.5 %;農區村民年內實現自給自足。
科技文衛等各項社會事業得到全面發展,科技在鄉域經濟成長中的作用明顯提高,教育的基礎地位得到鞏固,文化體育事業不斷進步,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得到完善。到2010年,全鄉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國中適齡少年入學率達到99%,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覆蓋率達到100%,社會保障覆蓋率達90%,廣播電視覆蓋率達到60%,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9.5‰以內。
6、基礎設施建設
近年來,該鄉積極爭取項目並自籌資金,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先後在奎屯溝新建了額勒再也特烏魯村辦公室,並爭取項目資金40萬元,新修了奎屯溝15公里道路。為古爾溫吐魯尕村爭取項目資金4.2萬元維修了村委會辦公室。蓋乾塔克勒根村自籌5.4萬元資金維修了村委會辦公室。
7、主要經濟指標
2007年,全鄉年末牲畜存欄70762頭(只),牧民人均純收入2398.91元,比2006年增長367.88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