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葉柯

卵葉柯

卵葉柯,Lithocarpus obovatilimbus Chun,殼斗科柯屬的一種喬木,高達15米,胸徑35厘米,當年生枝及花序軸被短柔毛,二年生枝幹後灰黑色。果期10-12月。模式標本采自海南陵水。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種中文名:卵葉柯
種拉丁名:LithocarpusobovatilimbusChun
科中文名:殼斗科
科拉丁名:Fagaceae
屬中文名:柯屬
屬拉丁名:Lithocarpus
國內分布:瓊
海拔:800-1100
命名來源:[JournaloftheArnoldarboretum28(2):236-2371947]
中國植物志:22:186
英文植物志:4:363

生長形狀

喬木,高達15米,胸徑35厘米,當年生枝及花序軸被短柔毛,二年生枝幹後灰黑色。葉近革質,倒卵形、倒披針形或橢圓形,長4-8厘米,寬1.5-2.5厘米,萌生枝的葉長達13厘米,寬3.5厘米,

卵葉柯卵葉柯

頂端鈍、急尖或短尾狀,少有長尖,基部寬楔形或楔尖,中脈在葉面凸起,側脈每邊7-9條,很少達13條,支脈纖細或不明顯,嫩葉背面中脈的下段被短柔毛,成長葉有較厚的帶灰色緊實蠟鱗層;葉柄長3-10毫米。雄穗狀花序多穗排成圓錐花序;雌花每3朵一簇,花柱長約1毫米。果序成對或3穗聚生於枝頂部,果序軸被短柔毛;殼斗淺碗狀,底部平展,高4-7毫米,寬8-14毫米,頂部邊緣甚薄,向下增厚,呈木質,小苞片甚小的三角形,緊貼,覆瓦狀排列,被微柔毛;堅果橢圓形至寬圓錐形,高10-15毫米,寬8-14毫米,無毛,暗栗褐色,常有淡薄的白色粉霜,果臍深約1毫米,口徑4-7毫米。果期10-12月。

基本特徵

葉近革質,倒卵形、倒披針形或橢圓形,長4-8厘米,寬1.5-2.5厘米,萌生枝的葉長達13厘米,寬3.5厘米,頂端鈍、急尖或短尾狀,少有長尖,基部寬楔形或楔尖,中
卵葉柯
卵葉柯脈在葉面凸起,側脈每邊7-9條,很少達13條,支脈纖細或不明顯,嫩葉背面中脈的下段被短柔摺疊基本特徵毛,成長葉有較厚的帶灰色緊實蠟鱗層;葉柄長3-10毫米。雄穗狀花序多穗排成圓錐花序;雌花每3朵一簇,花柱長約1毫米。果序成對或3穗聚生於枝頂部,果序軸被短柔毛;殼斗淺碗狀,底部平展,高4-7毫米,寬8-14毫米,頂部邊緣甚薄,向下增厚,呈木質,小苞片甚小的三角形,緊貼,覆瓦狀排列,被微柔毛;堅果橢圓形至寬圓錐形,高10-15毫米,寬8-14毫米,無毛,暗栗褐色,常有淡薄的白色粉霜,果臍深約1毫米,口徑4-7毫米。

相似種群

本種與L.glaber(Thunb.)Nakai很近緣且甚相似,但葉片、殼斗及堅果均較小,葉柄也較短,堅果有時為橢圓形,但通常為高與寬約相等的寬圓錐形,可能是柯分布至海南的一個地理代替種。

分布生境

海南。生於海拔800-1700米山地常綠林中,生於山頂較乾燥地方的其葉片長約3厘米,寬1厘米,多為倒卵形或倒卵狀橢圓形,枝、葉被毛較密。模式標本采自海南陵水。

物種鑑別

本種與L.glaber(Thunb.)Nakai很近緣且甚相似,但葉片、殼斗及堅果均較小,葉柄也較短,堅果有時為橢圓形,但通常為高與寬約相等的寬圓錐形,可能是柯分布至海南的一個地理代替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