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食酵母粉

千克的牛, 千克的蛋白質,而500千克的即食酵母粉菌, 氧-31

即食酵母粉簡介

未來人類大饑荒,如何應對?

也許你認為這個問題未免有點“杞人憂天”之虞,覺得現在糧食多么充足啊,不會出現短缺的問題。可是,您知道嗎,即使是在糧食富足的今天,全世界每年蛋白質的缺口仍高達3000—4000萬噸。而隨著世界人口的不斷增長,耕地越來越少,世界上不穩定的因素也越來越多,戰爭、饑荒等問題仍然在不斷發生,當人類真正面臨糧食短缺問題的時候,我們靠什麼來解決溫飽問題呢?僅靠農業嗎?顯然是遠遠不夠的。 

讓我們首先來看看在世界大戰期間,世界上面臨糧食短缺時,人們是怎么度過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彌補戰亂期間糧食作物的不足,法國的微生物科學家研製出一種源自於微生物的食品,經過科研人員的特殊處理之後,這種食品外表看起來很象牛排或豬排,更可貴的是,這種食品的食用品質非常高,既美味可口,同時富含了高蛋白、胺基酸、維生素和礦物質營養,其營養價值比一般的牛肉和豬肉要高很多,因此,這個研究成果在工業化生產之後,紛紛作為當時的戰備食品來供應前線,據說,當時很多傷員吃了這種食品之後,傷口恢復的很快,很多士兵們吃了之後,精神狀態很好,戰鬥力大大提升。

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踵而來,德國人發現通過微生物生產高蛋白的速度要比養殖豬、牛、雞等畜禽來獲取肉製品快的多,更比種植大豆等來獲得蛋白營養的速度快很多,因而率先在國內通過微生物來大規模生產;由於生產微生物蛋白所要的周期極短,一般只需要幾天的時間,而且很容易規模化生產,產品的營養價值非常高,所以很適合作為一種戰備食品來推廣,因此在德國人大規模生產之後不久,英、美和北歐的許多國家也紛紛效仿,緊急應對當時的戰事需要而開發這種新型的食品,成為二戰期間營救受傷士兵和災民的重要生存性物資。

其實,這種高蛋白的神秘材料來源就是一種微生物——酵母,這也是迄今為止人類利用最廣、最為成功的一種微生物,是人類認識微生物的敲門磚之一,也是生物學發展中創造多項里程碑意義的小生物體。

如今,通過酵母來發展高蛋白食品的科學成果仍然具有很大現實意義,我們不妨比較一下,糧食每年只能收穫一次或兩次:一頭500千克的牛,每24小時只能合成0.5千克的蛋白質,而500千克的即食酵母粉菌,在24小時內,只要條件適合,就能生產出1250千克的蛋白質!效率高出了2000倍!因此有人證明,每100公斤乾即食酵母粉所含的蛋白質,相當於500公斤大米、217公斤大豆或250公斤豬肉的蛋白質含量,足以發現即食酵母粉蛋白的含量之高。

其次,成本低。酵母這些微生物一般是要“吃”了才幹“活兒”的,也就是說需要“食物”餵養它們。而事實上,它們對“食物”種類的要求並不高,甚至隨著單細胞蛋白生產技術的不斷改進和提高,它們對“食物”的要求越來越低了,也就是說,它們“吃”的是最少的、最便宜的“食物”,甚至是一些“廢物”,這對人類來說,真是起到了一舉兩得、一箭雙鵰的作用。它們以工業廢水、廢渣,以甘蔗、糖蜜廢料、稻殼、棉籽殼、玉米芯等農業廢棄物為食,不斷使自己獲得“養料”。而且使廢物變為寶物,對大自然起到了保護的作用。

再次,需要勞動力少,因為酵母完全可以進入工業化生產,這就比農業生產需要的勞動力少.在大型的發酵罐中培養微生物,可以不需要占用大面積的耕地,可以不受地區、季節、氣候變化、旱澇災害的影響。

最後一點,也是最有價值的是,即食酵母粉的營養非常豐富,除了有量多、質好的蛋白質外,還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以及維生素、礦物質等多種營養成分。 由此可見,即食酵母粉這種微生物存在著巨大的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人們開發即食酵母粉蛋白只不過是對即食酵母粉價值的一種初級運用,更多的利用還有很多很多……讓我們來為您揭開即食酵母粉神秘的面紗吧。

釀製美酒的秘密

據考古學家的發現,大約在原始社會距今一萬多年以前,人們進入了定居的農業社會,隨著農耕的發展,人們有了一些貯存的糧食,在偶然因素中,人們發現煮熟的穀類在存放之後會產生一種具有獨特香味和甜味的液體,這種液體喝起來十分甜美,因此受到了人們的喜愛。在剩餘糧食越來越多的時候,人們開始用剩餘穀物來專門製作這種液體,這就是世界上通過人類自己製作的最早的酒。

後來人們逐漸發現,酒的味道好壞、釀製時間長短甚至能否成功釀製都與原料有關。通常,穀物受潮後會發霉或發芽,只有發霉或發芽後的穀類來能成酒。因此,人們把這些發霉或發芽的穀物做成了最原始的酒麴,也是發酵的原料。隨著釀酒的普遍發展,酒麴成了釀造酒質好壞的秘訣所在,但古時候的人們並不清楚酒曲究竟是怎樣的作用機理,在古代也有極少數哲人推測過微生物的存在,例如佛經裡面所說:“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在我國宋代的釀酒著作中,已經明確記載了從發酵旺盛的酒缸內液體表面撇取浮游物質的方法,並把它們稱為“酵”,風乾後製成“乾酵”可以長期保存。古時候的絕大多數人們,並不知道微生物生命的存在,更不用說了解和認識微生物了。不過,這些微生物唱主角的釀造和發酵過程,仍是在對微生物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延續著。人們根據從生產、生活實踐中偶然得到的啟發和經驗,生產出了玉液瓊漿。這種“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情況,一直延續到近代。近代的科學終於解開了其中的奧秘所在。

17世紀下半葉,顯微鏡發明了,人們逐漸認識到微生物的存在。到19世紀中葉,法國著名生物學家巴斯德(Pasteur,1822-1895)通過實驗發現,原來酒精發酵是由活的酵母菌引起的,從而揭示了微生物與發酵之間的關係。後來,人們研究發現,在釀酒過程中加上所謂的“曲”,是因為酒麴上生長有大量的微生物(如酵母菌等),還有這些微生物所分泌的酶如(澱粉酶、糖化酶和蛋白酶等),而酶是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它可以加速將穀物中的澱粉,蛋白質等轉變成糖、胺基酸。糖分在酵母菌的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了乙醇,即酒精。古時候人們製作酒時用的櫱,也含有許多這樣的酶,具有糖化作用。可以將櫱本身中的澱粉轉變成糖分,在酵母菌的作用下再轉變成乙醇。同時,酒麴本身含有澱粉和蛋白質等,也是釀酒原料。

酵母是釀製各種酒的靈魂。世界上每種暢響全球的酒,無不都採用了優秀的酵母。例如,在日本,朝日啤酒出產的每款酒,都是採用了不同的酵母,朝日啤酒的中央研究所甚至建有“酵母銀行”,保存著500種啤酒生產需要的酵母。比如定位在醇香清爽的朝日生啤酒,就源自代號為“508號酵母”,定位在超清爽啤酒,選自“318號酵母”。

我國著名的青島啤酒也是採用了純種德國酵母。這裡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呢。1903年,德國人占領了膠東半島,在青島建立啤酒廠。當時德國管理者嚴格按照《德意志啤酒釀造法》製造青島啤酒——用上好的麥芽和著名的巴伐利亞酒花,配合純正的酵母,不添加任何輔料。可是當年那些德國人一定也不會想到這些小小的酵母會在中國傳承一個多世紀,為中國乃至世界的啤酒行業撰寫著一首又一首傳奇的詩篇。此後的一段時期里,幾代管理者們經過了十幾年的付出,使釀製青島啤酒的酵母更加穩定,很好的延續了德國的風味。雖然歷史記錄顯示,青島啤酒人曾對廠房和工藝進行了一些改造,但在酵母的使用上,卻絲毫沒有被替代過。40年代的中期,歷經坎坷的青島啤酒酵母被國民黨政府接管,青島啤酒的生產並沒有被完全耽擱。當時的管理者為了提高青島啤酒的品質,還特地邀請了當時國內和台灣地區的一些優秀的技術人員加入,進行技術上的專項攻關,經過一番努力,酵母性能得到有效的保留並有所提升,為青島啤酒日後的長足發展奠定了基礎,這其中就有我國著名的啤酒專家朱梅。國民黨軍隊撤離的過程中,實際上有一段難忘的歷史,青島啤酒酵母就差一點被人為破壞而毀於一旦。曾任青島啤酒總工程師、聞名海內外的中國釀酒大師、啤酒行業有突出貢獻的技術專家,現年84歲的吳賡永老人回憶道,當年駐紮在青島的國民黨軍隊撤退的時候,曾多次派人來到青島啤酒廠試圖破壞廠房建築和工藝設備,據說還在青島啤酒廠的主要建築和圍牆下埋了炸藥。出於對青島啤酒的責任感,更是為了給中國啤酒行業留下一點酵母作為星火可以傳承,青島啤酒廠的員工自發的組織起來,用勇敢和正義保護了青島啤酒的百年酵母。在眾多充滿正義的青啤人的努力下,酵母沒有受到任何破壞。隨著新中國的誕生,青島啤酒酵母終於迎來了新的光明之旅。視酵母為生命的青啤人終於拿回了百年酵母的“撫養權”。為了更好的保障和提升酵母的純正性和釀酒特性,青啤人曾委託擁有國際技術水平的專業機構對酵母進行保存,並不惜重金建立了功能齊備的酵母菌種庫和科研中心。

酵母在釀製酒的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樣被運用於酒精工業的大生產中。尤其是在人類面臨著能源危機、污染嚴重的今天,酵母對此的貢獻可以用“無可限量”來形容。目前世界各國鼓勵用燃料乙醇這種清潔能源的開發來替代石油,在我國重點支持以薯類、甜高粱及纖維資源等非糧原料來生產燃料乙醇。預計到2020年,我國生物燃料消費量將占到全部交通燃料的15%左右。酵母是燃料乙醇生產中不可替代的發酵劑,作用非常關鍵。安琪酵母股份公司研製培育的耐高溫超級酒酵母,讓出酒率提高了15%,是世界發酵行業的一大奇蹟,此項目還獲得了國家專利。

化學元素組分

酵母的化學組成與培養基、培養條件和酵母本身所處的生理狀態有關。 一般情況下: 酵母細胞的平均元素組成(%)如下:碳-47氫-6.5氧-31氮-7.5~10磷-1.6~3.5其他元素的含量很少(%) 鈣-0.3~0.8鉀-1.5-2.5鎂--0.1~0.4鈉-0.06-0.2硫-0.2 在酵母中發現的微量元素(mg/kg) 鐵--90-350銅:20-135鋅:100-160鈷:15-65

特徵

多數酵母可以分離於富含糖類的環境中,比如一些水果(葡萄、蘋果、桃等)或者植物分泌物(如仙人掌的汁)。一些酵母在昆蟲體內生活。酵母菌是單細胞真核微生物。酵母菌細胞的形態通常有球形、卵圓形、臘腸形、橢圓形、檸檬形或藕節形等。比細菌的單細胞個體要大得多,一般為1~5微米或5~20微米。酵母菌無鞭毛,不能遊動。酵母菌具有典型的真核細胞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液泡、線粒體等,有的還具有微體。 酵母菌的遺傳物質組成:細胞核DNA,線粒體DNA,以及特殊的質粒DNA。 大多數酵母菌的菌落特徵與細菌相似,但比細菌菌落大而厚,菌落表面光滑、濕潤、粘稠,容易挑起,菌落質地均勻,正反面和邊緣、中央部位的顏色都很均一,菌落多為乳白色,少數為紅色,個別為黑色。 未發現其有性階段的酵母菌稱假酵母。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