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年代》

《危險年代》

《危險年代》是由彼得·威爾 Peter Weir導演的一部愛情故事片。影片通過一個外國新聞記者的眼睛和相機來觀察印尼的政變,從某種程度上講再現了當時那種緊張、動盪、狂躁不安的政治氣氛。

基本信息

影片概述

《危險年代》 中文片名:危險年代
外文片名:The Year of Living Dangerously
導演:
彼得·威爾 Peter Weir
演員:
梅爾·吉布森 Mel Gibson .....Guy Hamilton
西格妮·韋弗 Sigourney Weaver .....Jill Bryant
類 型:愛情
首映日期:1982-01-01
所屬分類:愛情

影片簡介

《危險年代》《危險年代》
蓋伊是澳大利亞某廣播電台的新聞記者,來到印尼首府雅加達進行新聞採訪。由於人生地不熟,在最初的時間裡他很難得到真實的內幕訊息。偶然地他與一位本地記者比利成為朋友。比利是一個中澳混血的侏儒,善於交際,和政界、社交界人士廣有往來。為了拍攝的需要,蓋伊可以讓比利騎在自己的肩膀上進行拍照。由於兩人的密切配合,拍下了大量的有價值的民眾活動場面的照片。比利還為蓋伊介紹了英國大使館的女隨員吉爾,二人不久成為戀人。由於內戰即將爆發,比利對自己的前途失去了信心,加上與蓋伊的友情出現了一些問題,又親眼看到雅加達居民區一個兒童的夭折,絕望的比利帶著蔑視和挑釁的神情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讓蓋伊和吉爾非常難過,蓋伊決定向吉爾讓步,他們一起乘飛機離開了印尼這個災難深重的國家。

導演介紹

《危險年代》《危險年代》
彼得·威爾出生在澳大利亞悉尼,原名彼得·林德塞·威爾,父親是當地的一名房地產經紀人。威爾年輕時也曾經嘗試當一名房地產經紀人,但很快因興趣不合轉而去歐洲旅行了一段時間,回來以後他進入了一家電影公司,並學會了電影拍攝和製作的技巧。1971年他拍攝了自己的處女作《三個要走》,1974年又拍攝了黑色幽默影片《巴黎吃人車》,獲得了影評人的關注。次年他又拍攝了《懸崖下的野餐》,這部影片以其深刻的寓意和超現實主義的風格博得了一片好評,成為經典之作。1981年他拍攝了影片《加里波底》,這部影片由梅爾·吉布森主演,反映了澳洲士兵戰火中的真摯的友誼和性格的成長,並對一戰所造成的後果進行了批判和反思。影片受到了國際電影界的關注和稱讚,使得威爾開始真正的邁向了國際舞台,轉年再次由梅爾·吉布森主演的、反映印尼政權動盪的影片《危險年代》則奠定了威爾國際知名導演的位置。1985年威爾又和哈里森·福特合作了影片《證人》,展示了威爾對美國文化的理解。1989年威爾又和羅賓·威廉斯合作,拍攝了影片《死亡詩社》,影片獲得了奧斯卡提名,而羅賓·威廉斯也因此片而身價大增。轉年他拍攝了與他以往風格迥異的浪漫愛情片《綠卡》、片中的輕鬆和幽默被他拿捏得淋漓盡致。1998年,威爾和金·凱瑞合作拍攝了電影《楚門的世界》,這部影片的黑色幽默、超現實風格和對現實的無情諷刺都頗受好評,再次獲得了奧斯卡提名,金·凱瑞也因此片被大家認識到了與他往常不同的表演風格。威爾的最近一部影片是2003年的《怒海爭鋒》

通觀威爾的影片,可以看出他雖然是一個好萊塢導演,但從沒有全盤的向商業化低頭。而總是以自己的獨特風格和美學理念來演繹著深刻的,掙扎而矛盾著的人性,呈現出深邃的內涵。而他一手發現或捧紅了包括梅爾·吉布森,哈里森·福特等巨星,更說明了他的獨具慧眼和挖掘人潛力的能力。

幕後製作

影片通過一個外國新聞記者的眼睛和相機來觀察印尼的政變,從某種程度上講再現了當時那種緊張、動盪、狂躁不安的政治氣氛。然而它到底在多大程度上還原了歷史的本來面目還是值得懷疑,影片編導的立場顯而易見是站在支持右翼軍人的美國中央情報局一邊。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女演員琳達·亨特扮演侏儒比利,既未整容又未化妝卻把一個男侏儒演得活靈活現,實為罕見,為此她獲得了1983年的第56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這是奧斯卡金像獎有史以來第一次授予給了反串的女演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