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順法師

印順法師

印順法師(1906-2005),當代著名高僧,以智慧深廣、學識淵博、著述宏富而享譽當今世界。社會評價法師學優行粹,為海內外佛子所同欽。一九六七年中華學術院授導師以該院「哲士」榮銜。一九七三年日本大正大學亦因導師『中國禪宗史』一書之創見,而授予博士學位。導師於年青時,曾追隨太虛大師辦學。來台後歷任善導寺、福嚴精舍、慧日講堂、妙雲蘭若住持及導師,暨福嚴佛學院、華雨精舍、妙雲講堂導師。並多次前往國外弘法。數十年來著述研學,不遺餘力。撰書數十種,蜚聲士林。

生平

印順法師印順法師
印順法師,1906年出生於錢塘江邊一戶市井之家,1930年,印順法師在浙江普陀山福泉庵出家,為其佛學根底紮下堅實基礎。翌年赴廈門閩南佛學院求學。1949年印順離開大陸到香港,並於52年當選香港佛聯合會會長與世界佛友誼會港澳分會會長。同年,他赴台並從此以台灣作為基地弘揚佛法。台灣慈濟功德會創辦人證嚴法師於1963年拜印順為師。

法師學優行粹,為海內外佛子所同欽。一九六七年台灣“中華學術院”授法師以該院“哲士”榮銜。一九七三年日本大正大學亦因法師《中國禪宗史》一書之創見,而授予博士學位。法師於年青時,曾追隨太虛大師辦學。來台後歷任善導寺、福嚴精舍、慧日講堂、妙雲蘭若住持及法師,暨福嚴佛

印順法師印順法師

學院、華雨精舍、妙雲講堂法師。並多次前往國外弘法。數十年來著述研學,不遺餘力。撰書數十種,蜚聲士林。晚近巨著頻出,尤為海內外學界所推重。其於印度佛學之釐清與判攝,於中國禪宗史之疏解,見解獨到,迥異流俗。自唐末以還,鮮有堪與比肩者。被譽為“玄奘以來第一人”。

印順法師著作等身,包括《妙雲集》24冊、《印度之佛》等,並編纂《太虛大師全書》。其《中國禪宗史》日譯本更獲日本大正大學授予文學博士,成為中國第一位博士比丘。

為實踐在人世間“創造淨土”宏願,印順法師大力提倡“人間佛教”,成為近半世紀以來台灣佛教界的主流共識。

印順法師一生雖病苦不斷、幾度病危,但講學著述不輟。700多萬字的論述,包括對印度佛教的探究,唯識、唯心與中觀的辨析等,都採取深入淺出的白話文體,讓大眾易於了解。

尤其可貴的是,印順法師雖沒有自己的僧團,但奉其為法師的證嚴上人等弟子卻創立慈濟、把“人間佛教”發揮到極致。

人間佛教

印順法師印順法師
印順法師是太虛法師所創的“閩南佛學院”的學生,也是《太虛大師全書》的編者。印順法師認為太虛法師的“人生佛教”無法解決中國佛教偏重天神信仰的特色。進一步提出“人間佛教”。印順法師與太虛法師之辯在於:太虛法師認為“人間佛教”不如“人生佛教”好,印順法師則認為太虛法師的人生佛教在對治方面不夠徹底,於是“進一步”提出“人間佛教”的看法。

印順認為太虛提倡“人生佛教”有兩層意義:

1.顯正的:“依著人乘正法,先修成完善的人格,保持人乘的業報,方是時代所需”,這方面,印順與太虛相近。

2.對治的:因為中國的佛教末流,一向重視於一死,二鬼,引出無邊流弊。大師為了糾正他,所以主張不重死而重生,不重鬼而重人。以“人生”對治“死鬼”的佛教,所以以“人生”為名。佛教的重心,當然是為了生死,成佛道。但中國佛教弟子,有了生死,而變成了專門了死。如《臨終飭要》、《臨終津要》、《臨終一著》等書,都是著重於死的。中國佛者,由於重視了死,也就重視了鬼。佛教中,不但應赴經懺,著重渡亡;而且還將中國的一些迷信習俗,都引到佛門中來,這完全受了中國“人死為鬼”的惡影響……而對治這一類“鬼本”的謬見,特提倡“人本”來糾正他。

印順法師認為:“佛教是宗教,有五趣說,如不能重視人間,那么如重視鬼、畜一邊,會變為著重鬼與死亡的,近於鬼教。如著重羨慕那天神(仙、鬼)一邊,即使修行學佛,也會成為著重於神與永生(長壽、長生)的,近於神教”。所以特提倡“人間”兩字來對治他:這不但對治了偏於死亡與鬼,同時也對治了偏於神與永生。真正的佛教,是人間的,只有人間的佛教,才能表現出佛法的真意,所以我們應繼承“人生佛教”的真義,來發揚人間的佛教。

印順法師認為人生佛教,相當容忍對“天”的尊敬,他則進一步的連“天的教也不容忍”。印順法師在《佛在人間》一文中說:“諸佛世尊,皆出世間,非天而得也”。這不只是釋迦佛,一切都人間成佛,而1. 這可能是因為太虛法師認為人生佛教比須進化到成佛的境地,也就是進化到“法界圓覺”的境界;這就是他的層創進化論的觀點。不會在天上的。又說:“我也是人數。佛是由人而成佛的,不過佛的斷惑究竟,悲智功德,一切到達無上圓滿的境地而已。佛在人間時,一樣穿衣、吃飯、來去出入”。

理論實踐

基本上,台灣人間佛教的發展,可以從太虛法師、印順法師到證嚴法師之間拉出一條線索來。這個發展與韋伯新教倫理所分析的歐洲十七世紀的新教改革架構相近,西方的新教改革,主要是針對中古時期的天主教的一些繁文縟節,甚至是販賣贖罪券的做法,有所反應。太虛法師提出“人生佛教”理論的社會宗教背景,與馬丁路德提出了的“職業”的宗教改革相近,但是兩者都沒有完成宗教改革的大業,在西方:喀爾文進一步的回到舊約,提出“預選”等概念,而完成新教改革的事業,其對社會的影響,深受社會科學家的重視與討論。在中國,印順法師具有喀爾文在新教改革的角色,他主張回到佛教較早期的理論上去,將人生佛教往前推進了一步,提出他的“人間佛教”理論。在印順法師的思想體系中,已經完成了“人間佛教理論”的建構與體系,但是仍缺乏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樑,未能對社會發生較全面性影響。所幸的是,慈濟功德會的證嚴法師,接著印順法師的棒子,往前又邁進了一步。

慈濟功德會的證嚴法師,算是印順法師的人間佛教的實踐者。證嚴法師,並不“佛言佛語”的講道,他講究的就是“做”慈濟。從太虛法師的“人生佛教”,到印順法師的“人間佛教”,再到慈濟功德會的“社區中心”的“做慈濟”,這種以“人”為本,以社會、社區為中心之發展,其過程可以比擬韋伯所說的解除魔咒的過程。

年表

印順法師印順法師
1906年,出生於浙江農村。當時中國的現實佛教,是只為死人超渡,生人求福的神鬼佛教,太虛大師力求改革。

1925年(20歲),在道教書籍中看見“佛法”二字,決定探求。

1930年(25歲),在普陀山禮清念和尚出家,法名印順,號盛正。決定探求、弘揚純正佛法,改善神鬼佛教。

1931年(26歲),到太虛大師任院長的廈門閩南佛學院求法,翌年代院長大醒法師,邀請法師講授《十二門論》。

1932—1936年(27—31歲),在普陀山潛心閱藏,奠定日後思想深廣的重要基礎:看見浩瀚法海,經、律、論三藏,義理無限博大,知道不應偏學三論和唯識,決定博綜整體佛法。

看見被中國大乘佛教稱為小乘而輕視的《阿含經》,原是世上最接近佛陀本懷的經典,一切法的依據。於是突破中國佛教大小乘超過1000年對立,還《阿含經》本來的地位和價值。

看見論書的客觀寬厚,確知日後學佛,由論入手。

1938年—1946年(33—41歲),逃難到四川縉雲山漢藏教理院,是決定未來最重要的8年:

1941—1944年,演培法師邀法師任法王佛學院法師,從此被尊稱”法師”。

四川8年,認識了在研討佛法上,助力最大的法尊法師。也認識了日後同道同行,陪伴由中國到香港、台灣的演培法師、妙欽法師。

著作

1940年,撰寫第一本著作《唯識學探源》。

1942年,撰寫第一本出版著作《印度之佛教》。

1947年(42歲),編纂《太虛大師全書》。影響法師最深遠的太虛大師圓寂,法師於雪竇寺主編《太虛大師全書》。

1949—1953年(44—48歲),國共內戰,逃難香港,出版了15本書,當選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世界佛教友誼會會長,經台灣到日本出席世佛會第二屆大會。

1953—2005(48—100歲),定居台灣:

建立福嚴精舍,及後設立福嚴佛學院,內修佛法。

1957年,任新竹女眾佛學院院長。

清念和尚圓寂。

美國李豪偉博士(譯音)來訪,談中國大乘佛教、藏經內容、現代中國佛教等問題;美國亞洲協會代表到台,研討中美佛教文化,內容譯成英文。

1958年,籌辦慧日講堂,外弘佛法。

1954—80年,赴菲律賓、馬尼拉、星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弘法。

1956—59年,任善導寺住持。

1958—61年,菲律賓性願寺、華藏寺住持。

1959年,香港弘法。

1961年,國立政治大學研究所邀請,講佛法對“心之心理學及哲學的意義”課程。

1962年,國立台灣大學邀請,講“佛學的兩大特色”。

1963年,證嚴法師歸依受戒,法師告知“為佛教,為眾生”,證嚴法師恆持至今。

1964年,環島弘法。資助建菩提醫院。

1964-65年於妙雲蘭若,閉關內修。

1965年,日僧藤吉慈海教授來訪,論淨土教義;中國文化學院,聘請任台灣第一位大學哲學系比丘教授,講“佛學概論”及“般若學”。

1967年,應中華佛學院頒授哲士銜。

1969年,應香港韋兼善教授之邀,為《英譯成唯識論》寫序。

1971年,結集著作,編成24冊《妙雲集》;撰寫自傳《平凡的一生》,93年增訂。

小腸栓塞入院,兩次動手術。

1973年到美國靜養。同年,以《中國禪宗史》獲取日本大正大學博士學位。

1979年,專研梵文、巴利文的馬來西亞光宗法師來訪,請法師論解《入阿毗達磨論》。

1981年,“正聞出版社”正式成立。84歲撰寫最後一本親撰著作《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說明契理契機並重,始令正法久住;說明探求、弘揚、建立“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是他一生目標。

1984年,撰第二本自傳《游心法海六十年》。

1986歲,法師口述,昭慧法師筆錄整理《大智度論之作者及其翻譯》。

1994年,89歲,離開中國後41年,首次回國禮祖庭,重訪廈門、寧波、普陀山、上海、北京、杭州。

1999年,94歲,嚴重腹瀉,住進慈蓮慈濟醫院。

2001年,佛教弘誓學院舉辦第一屆“人間佛教薪火相傳”學術研討會。

2002年,潘煊撰《看見佛陀在人間—印順法師傳》出版。

2003年,98歲獲頒二等雲卿勳章。 

2005年,於台灣花蓮慈濟靜思精舍圓寂,享年百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