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軟體企業國際化研究

《印度軟體企業國際化研究 》是由戴永紅編著,四川出版集團於2008年出版的書籍。

基本信息

作 者:戴永紅 著叢 書 名:南亞前沿問題研究叢書出 版 社: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

社ISBN:9787807521532出版時間:2008-08-01版 次:1頁 數:281裝 幀:精裝開 本:32開所屬分類:圖書 > 經濟 > 工業經濟

內容簡介

《印度軟體企業國際化研究》主要內容:國內外學者對印度軟體產業問題從巨觀的國家層面和中觀的產業層面進行了較多前期研究,主要探討了印度軟體產業的成功原因和出口導向戰略,但從微觀的企業層面研究的成果很少。由於企業是產業的微觀基礎,政府的任何產業政策都是通過企業來貫徹實施,因此,本文將研究視角從產業轉向企業,選擇印度軟體企業國際化作為研究課題,探討國家跨越式發展戰略背景下,企業在產業發展過程中如何運用外部環境條件和內部經營能力,逐步實現企業的國際化。本文著重分析了印度軟體企業國際化的進入方式、影響因素和經濟社會效益,並在最後提出了我國軟體企業國際化的政策建議。 將印度軟體取得成功的原因僅僅歸結為印度具有勞動力成本比較優勢和國際市場需求巨大兩個因素是非常片面的。因為同樣具備這兩個條件的中國,軟體企業的國際化卻遠遠落後於印度。本文最後的結論是,印度軟體企業國際化的成功主要依靠政府、企業和企業家綜合運用政府因素、經濟因素、社會因素和文化因素進行觀念創新、政策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通過人才國際化、生產國際化、市場國際化和管理國際化來實現的。印度和我國是兩個最大的開發中國家,可比性很強。

作者簡介

戴永紅,男,四川樂山人,1964年9月生。1986年畢業於四川大學外語系,獲文學學士學位;1992年畢業於四川大學南亞研究所,獲經濟學碩士學位;2006年畢業於四川大學經濟學院,獲經濟學博士學位。先後供職於中川國際合作公司、華西都市報和華西證券公司,現任四川大學經濟學院南亞研究所研究員。1994—1996年在尼泊爾從事國際經濟合作;2006—2008年在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和卡爾加里大學訪問進修;近年從事的研究領域為:反傾銷、企業國際化、能源經濟和國際經濟關係。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選題的背景和意義
第二節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三節 結構安排
第四節 創新與不足
第二章 印度軟體企業國際化的相關文獻綜述
第一節 印度軟體企業國際化的研究現狀
一 關於印度軟體產業成功的原因
二 關於印度軟體產業的出口導向戰略
第二節 對研究現狀的評價
一 研究成果的主要貢獻
二 研究成果存在的不足
第三章 印度軟體企業國際化的發展沿革與特徵
第一節 印度軟體企業國際化的發展背景
一 印度軟體企業國際化的國內環境
二 印度軟體企業國際化的國際環境
三 印度軟體企業的國際化戰略選擇
第二節 印度軟體企業國際化的發展進程
一 第一階段:1984年以前--緩慢起步
二 第二階段:1984-1990年--逐漸加快
三 第三階段:1990年以後--加速起飛
第三節 印度軟體企業國際化的發展特徵
一 階段性--從緩慢起步、逐漸加快到加速起飛
二 策動性--政府搭台、企業唱戲
三 高度性--企業全方位的國際化
四 聚核性--企業生產集中程度高
五 本土性--本土企業主導國際化
六 私有性--私營企業占壟斷地位
七 局限性--企業缺乏自主智慧財產權
第四章 印度軟體企業人才的國際化
第一節 印度軟體企業人才國際化的動因
一 促進向知識經濟社會轉型的內在要求
二 參與激烈的國際人才競爭的迫切需要
三 提高軟體企業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第二節 印度軟體企業人才國際化的方式
一 人才流動政策的國際化
二 人才供給體系的國際化
……
第五章 印度軟體企業生產的國際化
第六章 印度軟體企業市場的國際化
第七章 印度軟體企業管理的國際化
第八章 印度軟體企業化成為的“GESC綜合模型”
第九章 印度軟體企業國際化的效應分析
第十章 結論與啟示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