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亞國家圖書館

1980年,教育文化部部頒條令,將座落在雅加達的4所圖書館合併成印度尼西亞國家圖書館。它們分別是成立於1778年的國立博物院圖書館、歷史政治與社會學圖書館、雅加達省立圖書館和圖書館發展部的書目和保存本組。印度尼西亞國家圖書館為座落在雅加達的一座9層樓房,館長:達迪·P·拉赫曼納塔(Mr. Dady P. Rachmanata)

基本信息

簡介

1980年,教育文化部部頒條令,將座落在雅加達的4所圖書館合併成印度尼西亞國家圖書館。它們分別是成立於1778年的國立博物院圖書館、歷史政治與社會學圖書館、雅加達省立圖書館和圖書館發展部的書目和保存本組。
後根據1989年11號總統令,該館又與圖書館中心合併,並收編了26所省立圖書館,遂成為現在的印度尼西亞國家圖書館。正式名稱為Perpustakaan Nasional Republik Indonesia,簡稱Perpusnas。
訓令將其提升為非政府部門機構,而直接對總統負責。
經過對與信息全球化同步方面的調查,國家館的地位因1997年50號總統令的頒布而進一步加強,它的組織結構與功能得到精練擴充。

主要職能

印度尼西亞國家圖書館負責:

制訂圖書館服務政策並促進各省圖書館事業的發展;

對各省各類型圖書館提供支持;

收集、整理、加工圖書館資料;重點保存全國的印本書;收集有關印度尼西亞以及印度尼西亞人
著述的出版物

推廣圖書館服務並保護保存圖書館資料
出版國家書目並編輯聯合目錄;
編輯參考資料,如索引、文摘和名錄;
開展信息參考服務;
在國內外充當圖書館協調中心,其麾下還有26個區域性圖書館;
開展省際圖書館合作;
管理一般性事務。
在印度尼西亞,各省負責保存印刷文獻的機構被稱為省級國立圖書館,為印度尼西亞國家圖書館組織結構中的第二梯隊。在保存當地出版物資料方面可被視作國家館在省一級的代表,同時也是公共圖書館。印度尼西亞26座省級國立圖書館都座落在省會,為本省各種類型圖書館的堅強後盾。

法律依據

1997年第50號總統令;
1990年4號令《繳送本法案》;
1991年70號令《印刷資料和錄音資料管理方針 關於印本及錄音資料呈繳實施細則》。

資源建設

印度尼西亞國家館有分別書寫在樹葉、樹皮、竹子和屬於印度尼西亞特產的土產紙張上的手稿1萬卷,這些獨一無二的珍稀資料,是過去的遺產,存儲著印度尼西亞各個時代的歷史信息文化,應該被介紹給廣大公眾及全世界。

用戶服務

除了本館的服務外,還通過在各省的省級國立圖書館開展對印度尼西亞國民的服務

館際交流

印度尼西亞國家圖書館為印度尼西亞研究圖書館協會、國際圖聯、東南亞圖書館館長會議的成員。

特藏

印度尼西亞國家館有分別書寫在樹葉、樹皮、竹子和屬於印度尼西亞特產的土產紙張上的手稿1萬卷,這些獨一無二的珍稀資料,是過去的遺產,存儲著印度尼西亞各個時代的歷史信息和文化,應該被介紹給廣大公眾及全世界。

館藏數量

印度尼西亞國家圖書館有學位論文5,000件;政府文獻12,000件;地圖2萬件;縮微品1923件;視聽資料10件;珍稀繪畫80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