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莉達齊亞

同年3月,卡·齊亞出任總理,成為孟加拉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理。 同年3月,卡·齊亞出任總理,成為孟加拉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理。 1991年2月,卡莉達·齊亞當選為國會議員。

簡介

卡莉達·齊亞(Begum
卡莉達·齊亞
卡莉達·齊亞
KhaledaZia),1945年8月15日生於迪納傑布爾縣。她是孟加拉國前總統齊亞·拉赫曼的遺孀。卡莉達·齊亞1960年入蘇倫德拉納特學院學習,1963年畢業。在校期間與齊亞·拉赫曼上尉結婚。1981年5月齊亞·拉赫曼遇刺後,她開始步入政壇,1982年3月任孟加拉國民族主義黨副主席,1984年當選主席。1991年2月,民族主義黨在大選中獲勝。同年3月,卡·齊亞出任總理,成為孟加拉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理。2001年10月至2006年10月再次出任總理。
卡·齊亞總理對華友好。她1991年6月以總理身份訪華,1995年9月來華出席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2001年3月以民族主義黨主席身份訪華。2002年12月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2005年8月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2007年9月3日,卡莉達·齊亞因受腐敗罪指控在首都達卡的住所被警方逮捕,與她一同被捕的還有其次子阿拉法特·拉赫曼。9月30日,孟加拉國高等法院批准卡莉達·齊亞的保釋申請,並停止了有關指控卡莉達犯有腐敗罪的起訴。2008年9月11日,卡莉達·齊亞獲得保釋,暫時結束了一年多的牢獄生活。

經歷

丈夫遇刺後從政
齊亞·拉赫曼參加了東巴基斯坦(即今孟加拉國)的獨立鬥爭
卡莉達·齊亞
卡莉達·齊亞
,並擔任獨立後的首任總統。1981年5月,齊亞·拉赫曼在吉大港城的一次兵變中遇刺身亡。
卡·齊亞原本樂於持家,不太關心政事,甚至連與拉赫曼過從甚密的官員也認為她不過是個“生活儉樸而又默默無聞的家庭主婦”。只是在丈夫遇難後,她才涉足政壇,開始了一個女政治家艱難困苦的非凡生活。她頭披沙巾,笑容可掬的形象經常出現在人民民眾之中,得到了人民的支持。1983年,她加入民族主義黨並任第一副主席。第二年,她成為該黨主席。
齊亞·拉赫曼去世後不久,當時的陸軍參謀長艾爾沙德通過不流血政變推翻在齊亞創建的民族主義黨領導下的政府,奪取了政權。民族主義黨成為在野黨。卡·齊亞一直懷疑她丈夫遇害的那次兵變是艾爾沙德親自策劃的。她立志與其他反對黨領導人攜手合作,不惜一切代價推翻“濫用職權、貪污腐敗的艾爾沙德政府”。
在卡·齊亞擔任總理前的10年間,她曾幾次被捕,並遭到指控,她的家人也常遭恐嚇和毆打。但她仍冒著生命危險到各地遊說,組織集會等。1990年,艾爾沙德政府宣布全國處於緊急狀態時,她轉入地下堅持鬥爭。由於卡·齊亞舉足輕重的作用,加上有成千上萬人民的支持,艾爾沙德被迫宣布辭職。
擔任總理
在1991年2月舉行的全國大選中,卡·齊亞領導的民族主義黨力挫群雄,在擁有300個席位的議會中贏得139
卡莉達·齊亞
卡莉達·齊亞
個議席,成為議會中第一政黨,從而結束了該黨長達10年的反對黨生涯。作為該黨主席的她,取得了組閣權。同年3月,卡·齊亞出任總理,成為孟加拉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理。
卡·齊亞在接受總理任命後表示,要繼續完成其丈夫的未竟事業,致力於建立一個“沒有貪污腐敗現象”的廉潔政府。新政府的首要任務是滿足人民的基本生活要求,為廣大人民建立一個有利於國計民生的和平環境。
卡·齊亞以前從未在政府中擔任過要職。當時的孟加拉國工業發展緩慢,失業隊伍不斷擴大,財政管理嚴重混亂,加上海灣危機帶來的影響,使新政府面臨嚴峻考驗。但卡·齊亞在接受任命後的第二天,毅然宣誓就職成為伊斯蘭國家中繼貝·布托之後的第二位女總理。
2001年10月,卡·齊亞領導的四黨聯盟在大選中獲勝,再次出任總理。

政治軌跡

從廚房走向政壇
卡莉達·齊亞現在雖然是個成熟的國家領導人,但卻並非天生的政治家。她本來無意從政,但政治卻選擇了她。可以說,對她本人而言,從政最初是一種迫不得已的不自覺的選擇,也是一種無可避免的歷史命運。
卡莉達·齊亞於1945年8月15日生於一戶中產階級家庭,在五個子
卡莉達·齊亞
卡莉達·齊亞
女中排行第三。1960年8月,她在蘇倫德拉納特學院讀書期間由父母安排與齊亞·拉赫曼結為伉儷。當時,拉赫曼是一名巴基斯坦陸軍上尉。1971年3月,他以孟加拉國解放軍總司令的名義宣告孟加拉國獨立,後於1977年成為新生不久的共和國的總統。當時,作為第一夫人的卡莉達·齊亞幾乎從不拋頭露面,對政治事務似乎沒有任何興趣,倒是寧願料理家務和照顧孩子。1981年5月30日,拉赫曼總統在吉大港遇刺身亡。丈夫的死徹底改變了卡莉達·齊亞的生活軌跡。她順應廣大人民的殷切期望,在喪夫的深切悲痛之中臨危受命,毅然擔當起領導丈夫創立的孟加拉國民族主義黨的使命。她於1982年擔任該黨副主席,從此投身到國家政治生活之中,直至最終成為國家最高領導人。自然,她也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做出了巨大的犧牲。
卡莉達·齊亞在成為總理之前為期九年的政治鬥爭中,先後八次被捕,並不斷遭到當局的種種侵擾和壓制。然而,所有這一切都沒有動搖她勝利的信心和堅定的政治理念:使祖國擺脫軍事獨裁,重建民主政體。她在政治活動中注意廣泛團結抱有相同或相近政治信念的政黨與個人,在1983年組建並領導了以孟加拉國民族主義黨為首的七黨聯盟,為恢復民主政治進行了毫不妥協的鬥爭。她在1984年出任孟加拉國民族主義黨主席,堅持開展反對艾爾沙德政府的運動,抵制歷次議會和總統選舉。1990年12月與八黨聯盟、五黨聯盟聯合開展運動,最終迫使通過政變上台的艾爾沙德辭職,從而結束了孟加拉國長期的軍事統治。輿論界認為,她那一雙推動搖籃的手撼動了國家,給人民帶來了民主、自由和繁榮的希望。
1991年2月,卡莉達·齊亞當選為國會議員。在當月27日舉行的議會選舉中,她領導孟加拉國民族主義黨取得輝煌勝利。這次選舉在孟加拉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因為它是孟加拉國獨立以來舉行的第一次真正的民主選舉。她本人則成為深孚眾望的國家領導人。1991年3月20日,她宣誓就職,成為孟加拉國第一位女總理。她和孟加拉國民族主義黨遵從人民的願望,以憲法的形式將國家體制從總統制改為議會民主制,從而為國家的長治久安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1991年8月6日,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正式恢複議會民主制。經過多年的曲折之後,孟加拉國的政治終於走上軌道。這是一次歷史性的轉折。1991年9月19日,她正式成為議會民主制度之下的政府首腦。
厲行改革,振興經濟
卡莉達
卡莉達·齊亞
卡莉達·齊亞
·齊亞就任政府總理後,提出“實行經濟改革,加快發展步伐”的經濟方針。她著手改善私營企業發展條件,並積極推動國有企業私營化。1991-1993年期間的結構調整方案,特別注重稅制改革,以改善國家財政狀況。稅制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在製造業和進口貿易部門廣泛推行增值稅。這是孟加拉國稅制改革的一個歷史性進步。它的意義在於,孟加拉國由此開始從對外援的嚴重依賴走向對國內資源的動員。稅制改革的另外一個方面是所得稅的調整。其它措施包括提高電力、煤氣、石油產品、運輸等公營部門產品的價格,使就業結構逐漸趨向合理,以及加強對公營部門企業的監督。對外匯的一些限制被取消。一項工業新政策規定對服裝出口商免稅。除了國防產業外,允許外國投資者擁有工業公司百分之百的所有權。所有這些改革措施,對於振興國民經濟、加速生產發展和消除貧困都發揮了巨大作用。此外,她還在教育領域大力推行改革,實施國小義務教育,關注提高廣大農村婦女的地位和保護她們的權益。後來,謝赫·哈西娜·瓦吉德於1996年繼任政府總理後,繼續推行自由市場經濟政策,進一步推動私有化進程。由卡莉達·齊亞開始的改革事業得到延續。孟加拉國政府九十年代以來的經濟改革涉及經濟、外貿、金融、投資等幾乎所有領域。
在卡莉達·齊亞就任政府總理以來,孟加拉國的經濟發展終於結束了長達二十年的低速發展時期,進入了中速乃至快速發展時期。整個九十年代,孟加拉國的經濟成長率基本呈遞增趨勢,除了1990-1991年度外,都突破了4%,,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水平。國內生產總值在1998-1999年度達到366億美元,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282美元。現在,根據國民生產總值、識字率和人口預期壽命等指數綜合評估,孟加拉國在世界173個國家中列在第146位,領先於27個別的國家。換言之,孟加拉國已從建國初期世界低收入國家倒數第二位上升到目前的倒數第二十七位。由於國內政治逐步走向有序和九十年代以來歷屆政府採取的改革措施和正確經濟政策,孟加拉國的經濟成長率在世紀末年的1999-2000年度達到6.0%,其中工業生產增長率為8.6%,農業生產增長率為7.2%,而消費品物價通貨膨脹率則從1998-1999年度的6.2%下降到1999-2000年度的2.3%,失業率則維持在2.4%的較低水平。在2000-2001年度,孟加拉國的經濟發展狀況良好。根據英國經濟情報社的預測,2001-2002年度的增長率為6.1%。孟加拉國九十年代以來的經濟改革的成就是巨大的。
當前,孟加拉國雖然仍處於經濟轉型時期,而且依然存在種種問題,但是畢竟走上了基本穩定和快速發展的健康道路。孟加拉國在九十年代以來取得的經濟成就和社會發展已經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常被譽為開發中國家的一個楷模。前後兩位女總理的政績有目共睹,但卡莉達·齊亞的功勳尤為卓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