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胡茲-別加國家公園

卡胡茲-別加國家公園

卡胡茲-別加國家公園1997年被列入世界瀕危遺產名錄,山區內4種主要生物群落分別是:大片的竹林,約占公園面積的36.5%;山地原始森林,約占公園面積28.2%;次生林,占公園面積的20%;潮濕的莎草地帶,占公園總面積的7.4%。

基本信息

簡介

英文名稱:Kahuzi-Biega National Park
編號:464-002 國家: 剛果
所屬洲: 非洲
批准時間:1980
國家及地區:剛果
列入年份:1997年
瀕危原因:難民湧入、偷獵激增
1980年根據自然遺產遴選標準 N (iv)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1997年被列入世界瀕危遺產名錄。[1]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這是一個由卡胡茲-別加兩座壯觀的死活山雄踞著的有著大片原始熱帶森林的國家公園,公園以種類繁多、數量豐富的動物資源而著稱。最後一群山地大猩猩(大約只由250頭組成),生活在海拔2100米至2400米之間的地區。

概述

懸殊的海拔高度差賦予了卡胡茲-別加國家公園多種類型的自然景觀,山區內4種主要生物群落分別是:大片的竹林,約占公園面積的36.5%;山地原始森林,約占公園面積28.2%;次生林,占公園面積的20%;潮濕的莎草地帶,占公園總面積的7.4%。另外還有其他生物群落,如椴樹林、高山草地、次高山草地和泥煤田等。山坡上是一片綠的海洋,映入眼帘的是一眼望不到邊的鬱鬱蔥蔥的原始森林沿火山延伸,景象壯觀無比。
卡胡茲-別加國家公園面積6000平方千米,海拔在600~3308米之間。公園裡大猩猩的數量約為250隻,它們生活在海拔2100~2400米的地方,這是世界上僅存的幾個山地大猩猩群之一。這個猩猩群的成員將近一半都是幼猩猩,因此充滿了生機與活力。此外,公園裡還生活著大量哺乳動物,其中包括猩猩、水牛、大象和豹等。
卡胡茲-別加國家公園建立之初的75000公頃面積均是連綿不斷的山區。兩座主峰由火山噴發而成,海拔分別為3308米和2790米。可以推斷出這片山地的形成時期為第三紀晚期或第四紀早期。
卡胡茲-別加國家公園的東部地區年平均最高溫度為18℃,最低溫度為10.4 ℃;年均降水量大約為1800毫米,相對濕度在50%~85%之間不等。公園的西部地區覆蓋著近赤道雨林和一片過渡森林帶。東部地區有6種不同的植被分布:山地雨林、高海拔雨林、沼澤林、竹林、亞高山帶石南林及泥炭沼。山地雨林位於海拔900~2300米之間,高海拔雨林則在2300米以上,與沼澤林一樣,其代表植物有羅漢松、羅蘭等。竹林生長在海拔2300~2600米之間,因其特有的集群現象而分布廣泛,其“足跡”早先曾遍布公園三分之一的面積。亞高山帶石南林生長在森林線以上(大約海拔2600米),石南科灌木是其典型的代表植物。在公園的主峰上也生長著石南科灌木,另外還有狗舌草、蠟菊屬植物等。泥炭沼通常位於海拔2400米以下,莎草在這裡占據著絕對優勢,其它植被以金絲桃屬植物居多。公園其餘的土地上大都是一些中植帶森林。該公園的植物種類繁多,總計可達448種,另外還有2種植物目前尚無法確定其種屬。
卡胡茲-別加國家公園不僅是個無奇不有的植物世界,而且也稱得上是豐富多彩的的動物樂園。當初卡胡茲-別加國家公園是為了更好的保護森林裡的大猩猩而建立的。公元1979年公園裡大約有223隻大猩猩,到了公元1990年,大猩猩的數目增加到258~284隻之間。據最近的一次動物普查(1996年),大猩猩的數量仍維持在這個水平。但之後的戰爭是否影響到它們的生存令人堪憂。公園裡其它的靈長類動物主要包括非洲小人猿、黑白花疣猴和赤色疣猴。除此之外的哺乳動物有非洲象(公元1989年估計有9000來頭)、林豬、麝貓、長尾猴、水獺、葉猴、托馬斯樹生松鼠、亞歷山大灌木叢松鼠以及眾多的羚羊和小羚羊。這裡還是太陽鳥、鳴鳥的棲息地。
卡胡茲-別加國家公園東部地區自公園建立之初就有大批農民移居過來,目前公園的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300多人,屬剛果人口稠密的地區之一。傳統的謀生方式主要是農業和狩獵,如今香蕉啤酒成為當地重要的出口產品,與此同時對香蕉種植面積的需求也突飛猛長。
東部低地的大猩猩是卡胡茲-別加國家公園的“金字招牌”,它對世界各地的遊人都有著獨特的吸引力。一條寬闊的瀝青馬路從東向西貫穿整個公園,為方便遊人觀察大猩猩還修建並放開了一些小路。在剛果國內政治局面動盪之前,遊客們每人支付120美元就可以組團(一般為8人)全程跟蹤大猩猩。公園裡為方便旅遊者住宿搭建的小屋及配套的野營設施使人類更容易親近這片神秘而異彩紛呈的大自然。
世界遺產委員會在收到有關該地區發生嚴重的濫砍濫伐以及偷獵的報告之後,將它列入受到威脅的世界遺產名錄。公園內的豐富資源被掠奪和破壞,大部分生物都已逃離該地。除此之外,公園也成為武裝力量的巢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