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文·霍爾

卡爾文·霍爾 ,美國心理學家,研究的興趣主要在於行為遺傳學,動物情緒行為和夢的解析。他出生於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

基本信息

生平

他的父親是法官,他在華盛頓大學讀三年級時,選修了 E.格思里執教的心理學理論課程,從而決定成為心理學家。由於他拒絕選修軍事科學方面的必修課程而不允許升入四年級,所以他轉入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在那裡師從 E.托爾曼,使得對理論心理學產生了興趣,同時,特賴恩(Robert Tryon)使他學到了統計學和行為遺傳學方面的知識,並成為他的論文導師。1930 年獲文學學士學位,1932 年,他和艾琳(Irene Hannah Sanborn)結婚,1933 年獲哲學博士學位。

畢業後他留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約有 1 年時間,霍爾主要研究白鼠的氣質遺傳。在大蕭條最嚴重的時期,他應聘於俄勒岡大學獲得第一次教員任職。3 年後,即 1937 年,他成為西部預備大學心理學系的系主任,並在那裡呆了 20 年。1957-1959 年,他在西拉克斯大學任教,1959-1960 在邁阿密大學任教,1960-1961 年作為富布賴特學者在荷蘭奈梅亨天主教大學任職。

研究成果

霍爾因其對

夢的研究和人格理論

方面的著作而聞名。他 30 歲時開始閱讀 S.弗洛伊德的著作,6 年以後,他對夢產生了強烈的興趣,促使他從大學生那裡收集各種有關夢的素材。他論述心理學理論的著作和論述夢的著作的數量大致相等。他對夢的研究的主要貢獻在於把定量內容的分析套用於夢的大量典型取樣和夢的象徵意義的認知理論,此外,他在促進夢的流行病學知識方面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20 世紀 50-60 年代大部分時間,霍爾和諾德比(Vemon J. Nordby)蒐集了世界各地的大量受試者的夢,並進行分類。他們雖然肯定自己的研究未受 S.弗洛依德的影響,這種影響卻明顯可見。例如,如果夢到被有大牙齒的掠食動物追趕,他倆就解釋為閹割焦慮的夢,並不考慮人類物種發展史上曾有恐懼猛獸的可能性。有一個被他們列為閹割夢的例子,其實表達了野外、補食、逃生的原型。做夢者是年輕男子:“我夢見自己在一大片空曠中,有各種各類張大嘴露出利齒的巨大野獸在追我。我往左右奔逃。這些大野獸後來把我困住了。他們要把我劈死吃掉。然後我醒過來。”

霍爾和諾德比根據二人研究的五萬多個夢推斷,有些典型的主題會一再出現。所謂主題,是指相同的基本情節或事件。個人的夢系列會有這種情形,一群人的整組的夢也是如此。我們稱之為典型的夢(typical dreams)。這種夢是幾乎每個做夢的人都有的,但個人和群體都有出現頻率上的差異。

他漸漸不能接受弗洛依德的隱性、顯性夢境之別,認為夢是透明而無偽裝的。他發現,把做夢者整個系列的

夢放一起看 更容易看出單個夢的含意

這兩個觀點與榮格的類似。他在《夢的含意》之中說:“我們相信夢有象徵符號,象徵符號有其必要功用,但不是用於偽裝。我們相信夢的象徵符號要表達某些意思,不是要隱瞞。”他又說:“夢中會有象徵符號,原因與詩有修亂比喻、日常生活有俚語的道理相同。人想儘量用客觀的言語把意思表達清楚。想用最適切的外衣妝點他腦中的意念。基於這些原因,睡眠的語言要用象徵符號。”

由於弗洛依德對於“隱性夢思想”的興趣比較濃,顯性夢境便大受冷落,多虧霍爾之功才恢復了應有的地位。但霍爾對於夢的心理學的主要貢獻是,證實某些象徵符號會在不同文化語言背景的人的夢中一再出現。人們能以贊同的態度看榮格的原型理論,霍爾也居功不小。

在人格理論方面

他和林哲共同著寫了《人格心理學》一書,該書是此領域內的經典教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