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文森號航母戰鬥群

卡爾·文森號航母戰鬥群

“卡爾·文森”號與長期部署在東亞的“喬治·華盛頓”號同型,都是排水量10萬噸以上的“尼米茲”級。艦上載有約90架飛機,包括四個中隊的F-18“大黃蜂”戰機、各種電子作戰飛機、運輸機、反潛直升機等。

簡介

“卡爾·文森”號核動力航母戰鬥群駛往西太平洋巡弋“卡爾·文森”號核動力航母戰鬥群駛往西太平洋巡弋

最近,美國宣布派遣核動力航母“卡爾·文森”號戰鬥群前往西太平洋,這是該航母五年來首次前往西太平洋海域。同行的還有美國最新的“宙斯盾”驅逐艦“斯托克代爾”號,並配屬了其他飛彈巡洋艦、飛彈驅逐艦等。

“卡爾·文森”號航母以及美軍第一航母戰鬥群旗下的3艘戰艦近日駛離位於加利福尼亞州聖地亞哥附近的“北島”海軍基地,進行為期3周的軍事訓練,並按計畫前往美國第七艦隊和第五艦隊所轄區域執行任務。第七艦隊執行任務的區域主要是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水域,而第五艦隊執行任務的區域主要是南亞和中東地區。

這支“第一航母打擊群”此次任務重點是海事安全及區域安全合作,目的在於強化區域安定,讓區域內的盟邦充分了解美國“美國對區域安全之重視”及“對信守承諾之決心”。艦隊沒有說明這個打擊群是否將參加美日聯合軍演,只說是“例行部署”,並稱與朝鮮半島情勢無關。

“喬治·華盛頓”號航母從日本橫須賀出港時,指揮官絕口不提朝鮮半島,只說“這項計畫早已排定”。這次“卡爾·文森”號出航,說法有些類似。美國在非戰爭時期派遣兩個航母打擊群出現在同一海域,非常少見。

“卡爾·文森”號是美國十艘核動力航母之一,與長期部署在東亞的“喬治·華盛頓”號同型,都是排水量10萬噸以上的“尼米茲”級。艦上載有約90架飛機,包括四個中隊的F-18“大黃蜂”戰機、各種電子作戰飛機、運輸機、反潛直升機等。

設計特點

卡爾·文森號航母戰鬥群與以“國父”命名的“喬治·華盛頓”號航母相比,“卡爾·文森”號航母在諸多方面少了些恢宏的氣勢:如“華盛頓”號航母飛行甲板全長336米,而“卡爾·文森”號航母斜角甲板長只有237.7米;前者滿載排水量為102000噸,而後者為91487噸;從速度上講,“卡爾·文森”號航母也稍遜一籌,其航速在30節以上,而“華盛頓”號航母卻能達到35節以上。但是,在早期建造的三艘“尼米茲”級航母中,“卡爾·文森”號航母的艦載武器依然稱得上非常精良。

該艦裝備

裝備情況裝備情況

該艦裝備了SPS-48E3-D對空搜尋雷達、SPS-49(V)52-D對海搜尋雷達,MK23目標搜尋雷達、SPN-46和SPN-43B空中交通管制雷達,以及SPN-44著艦雷達。艦載飛機包括F-14D“雄貓”戰鬥機、F/A-18“大黃蜂”戰鬥機、EA-6B“徘徊者”電子戰飛機等各型艦載機約90架。

共裝有4台飛機升降機和4台C13-1型蒸汽彈射器,設有4道阻攔索和1道應急阻攔網。飛機跑道全長10.5米,足以在2秒半的時間內使飛機瞬間加速到時速270千米,也可以使一架時速270千米的飛機在2秒半內瞬間停止。

艦載武器系統包括3座八聯裝MK29“北約海麻雀”艦空飛彈發射裝置、4門MK15型“密集陣”20毫米6管近防炮(“尼米茲”級前3艘航母中,只有“卡爾·文森”號裝備4門近防炮。

另外2艘裝備3門近防炮)和2座MK32三聯裝324毫米魚雷發射系統。兵員編制為艦員3105人,海軍陸戰隊隊員72人,航空聯隊2885人。

實戰記錄

實戰狀態實戰狀態

卡爾·文森號航母戰鬥群在首次環繞地球航行中嶄露頭角。1983年3月1日,在“沃登”號(CG18)飛彈巡洋艦、“德克薩斯”號(CGN39)核動力飛彈巡洋艦、“巴貝”號(FF1088)護衛艦等戰鬥艦艇的伴隨下,“卡爾·文森”號載著近6000名官兵開始了首次環繞地球航行。在為期8個月的航行中,“卡爾·文森”號先後駛經加勒比海、大西洋、地中海、南大西洋、印度洋、南海日本海太平洋,並訪問了多個國家的港口城市。10月29日,“卡爾·文森”號首次穿越金門橋進入舊金山灣,隨後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檢修。1984年2月,“卡爾·文森”號航母重返大海,接受了檢修後的資格驗證及海試訓練。在這次操作完好性測試中,“卡爾·文森”號獲得了美軍航母從未獲得的高分。3月,舊金山市舉行儀式,授予“卡爾·文森”號及其船員舊金山榮譽市民的稱號。

在海灣地區戰事行動中名聲大噪。從20世紀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後期,“卡爾·文森”號航母在10多年的服役生涯中,屢屢表現出卓越的能力,並多次榮獲代表勝利的E字戰鬥獎章。作為一種使用頻率和效率最高的軍事手段,美國在上世紀末多次調派“卡爾·文森”號航母戰鬥群前往波斯灣水域,參與伊拉克的“沙漠之狐”等作戰行動。1996年9月3日,“卡爾·文森”號航母戰鬥群奉總統之令對伊拉克實施了空襲,第14航空聯隊的F-14D“雄貓”戰鬥機為飛越阿拉伯灣上空的空軍B-52轟炸機提供護航保護。在不到24小時內,美軍向伊拉克南部傾瀉了大量的“戰斧”飛彈和空射巡航飛彈,摧毀了幾乎所有的軍事目標。空襲行動結束後,“卡爾·文森”號的艦載機隨即開始執行伊拉克南部禁飛區及巴格達上空的巡邏任務。因在南部監視行動的支援中表現出色,“卡爾·文森”號獲得了其入役15年來的第二枚“E”字戰鬥獎章和功勳部隊獎,成為太平洋艦隊中的著名航母。1998年12月19日,“卡爾·文森”號在對伊拉克展開的“沙漠之狐”行動中執行空襲任務,隨後參加南部監視行動,加強對伊拉克南部禁飛區的巡視。其間,1999年1月至3月,其艦載機還對位於南部禁飛區的伊拉克目標發動了多次空襲。

在阿富汗反恐戰爭中再立新功。2001年9月11日,美國遭受恐怖攻擊,當時“卡爾·文森”號正從印度海域進入阿拉伯灣,參加伊拉克的南部監視行動。恐怖攻擊發生後,“卡爾·文森”號立刻奉命改變航向駛向北阿拉伯海待命。10月17日,美國對阿富汗發動了“持久自由”行動,“卡爾·文森”號航母戰鬥大隊率先發起攻擊,從這一天起,它一直擔負著主力作戰群的領銜重任,每天有多架戰機從艦上起降,飛往阿富汗山地投下重磅炸彈。至12月中旬退出戰鬥前,其艦載第11航空聯隊共發動了4200多次戰鬥出擊。2002年1月23日,“卡爾·文森”號結束了這次令其聲名遠播的部署回到布雷默頓。因在這次反恐行動中表現英勇,船員們再次獲得了E字戰鬥勳章和功勳部隊獎。4月,船員們開始為航母即將接受的改裝做準備。這次改裝計畫為“卡爾·文森”號安裝新的作戰系統,重新塗刷飛行甲板和彈射器,徹底修復一些工作艙及船員生活艙等。改裝工作於9月4日正式結束,艦上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進入新世紀以來,尤其是在完成2001年阿富汗反恐作戰行動後,隨著一批“少壯”派“尼米茲”級航母的陸續服役並逐漸成為海軍編隊的主導力量,“卡爾·文森”號航母日漸被推到了戰鬥“二線”的位置上。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由於戰前很多反戰國家不願向美國提供機場和基地,美英聯軍只能獲得非常有限的陸地機場和基地。而航母在某種程度上克服了上述弊端,成為為美英聯軍提供搭載、起降艦載機,擔負各種作戰任務的最可靠的海上基地。因此,美國海軍又一次成為其實現軍事戰略的強力保障,其中航母戰鬥編隊發揮了它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戰爭初期,美軍共向海灣和地中海地區派出6個航母戰鬥編隊(“杜魯門”號、“羅斯福”號、“林肯”號、“小鷹”號、“尼米茲”號和“星座”號)。此外,為彌補該地區航空力量和填補太平洋地區的作戰空白,還派出“喬治·華盛頓”號和“卡爾·文森”號航母戰鬥編隊待命。

2010年1月,海地首都太子港發生了特大地震。地震不僅破壞了太子港碼頭設施,港口附近海床的地形也發生了變化,導致國際援助船隻難以抵達海地。此時,配備小型登入艇和直升機的大型軍艦便有了用武之地,吃水深的大型艦艇可以依靠直升機和小型登入艇往來輸送物資和傷員。1月15日,“卡爾·文森”號航母也駛抵海地水域,不僅充當臨時機場、海上醫院以及救災指揮中心,還對外開放艦上的標準化手術室,曾有一名海地孕婦在被送往“卡爾·文森”號後產下一名男嬰。由於日照強烈、屍體腐爛和飲用水缺乏,海地衛生狀況日趨惡化,“卡爾·文森”號為此開動淡水處理機,保證每日向災民提供7萬至10萬加侖淡水。

再次改造投入實戰

卡爾·文森號航母戰鬥群卡爾·文森號航母戰鬥群

舊貌換新顏,挺起“第一航母戰鬥群”
正如當年眾議員卡爾·文森以80歲高齡的“老臣”資格仍擔任國會要職一樣,美國海軍對於這艘服役年齡接近20年的“航母功臣”可謂情有獨鍾。在關鍵時刻總是讓其沖在前頭,為其他航母群提供協同,壓住陣腳,與此同時,美國還在積極對其進行現代化改造,並希望它能再繼續服役20年以上。

2005年11月11日,“卡爾·文森”號從諾福克港駛入紐波特紐斯造船廠,接受入役以來的首次更換燃料和大修。它也是第三艘接受此現代化改裝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按照美海軍與船廠簽訂的價值19.4億美元的契約,“卡爾·文森”號的艦橋將被重新設計,作戰系統、飛行甲板和飛機彈射器將進行升級,艦上將安裝新的主桅和新型大功率天線,對核反應堆重裝燃料,並對航母內部空間和系統進行改進。2007年3月6日,“卡爾·文森”號新主桅的落成典禮在航母飛行甲板上舉行。整個改裝計畫持續了3年時間,改裝完成後,“卡爾·文森”號將成為艦隊中最現代化的航母,能繼續服役20年以上。

2009年7月11日,“卡爾·文森”號在進行了為期三年半的換料大修之後交付海軍。同年10月,美國海軍於聖迭戈宣布“第一航母戰鬥群”正式成立,“卡爾·文森”號擔當該航母戰鬥群旗艦,成員還包括“張伯倫湖”號飛彈巡洋艦(CG-57)、“邦克山”號飛彈巡洋艦(CG-52)、第一驅逐艦中隊和第17艦載機聯隊。美國海軍官員稱,第一航母戰鬥群負責在太平洋艦隊1億平方英里的防區內投送武裝力量、提升海上安全等級、協助實施人道主義/災難救援。

2010年12月7日,美軍“卡爾·文森”號核動力航母攜其旗下的“邦克山”號巡洋艦、“斯托克代爾”號驅逐艦、“格里德利”號驅逐艦等多艘水面戰艦駛離聖迭戈附近的“北島”海軍基地,開始在南加利福尼亞海岸一起參加為期3周的軍事合成訓練。據“卡爾·文森”號航母的官方網站聲稱:“這是‘卡爾·文森’號航母5年多來首度向西太平洋進行部署。”據悉,整個戰鬥群合成訓練的重點是“航母生存”戰術,這意味著所舉行的科目中反潛戰將是重點。而與此同時,美軍另一艘重量級的“喬治·華盛頓”號核動力航母正在日本海域參加為期8天的美日聯合軍演。美國海軍將“卡爾·文森”號和“喬治·華盛頓”號兩大核動力航母戰鬥群同時派往西太平洋,擺足架勢炫耀武力,無疑為嚴重惡化的朝鮮半島局勢“火上澆油”。然而,“卡爾·文森”號航母核動力究竟有何來頭,使其有資格與“國父”級“喬治·華盛頓”號航母並肩戰鬥呢?

所獲殊榮

卡爾·文森號航母戰鬥群卡爾·文森號航母戰鬥群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1993年執政時曾說過:“當‘危機’這個詞出現在華盛頓時,每個人想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最近的航母在什麼地方?’”在幾十年的服役生涯中,“卡爾·文森”號航母正是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美國人對航母的仰賴。“卡爾·文森”號航母於1974年4月5日簽訂建造契約

1975年10月11日在紐波特紐斯造船廠鋪設龍骨,1980年3月15日下水,文森眾議員親自參加了該艦的命名受洗儀式,“卡爾·文森”號航母成為美國海軍第一艘受洗下水時其命名由來的主人公還在世的戰鬥艦船,但卻很可惜地於隔年與世長辭,享年97歲。1982年3月13日,“卡爾·文森”號航母正式加入美國大西洋艦隊服役,母港諾福克。

“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是美國海軍“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的第三艘,也是美國海軍中第一艘以國會議員名字命名的艦艇。卡爾·文森是美國一位很有名望的眾議員,在美國眾議院中工作了50多年,長年擔任眾議院海軍事務委員會主席,是最早洞悉核動力航空母艦對未來海權擴張的重要性進而積極推動發展核動力航母的重要議員。“卡爾·文森”號航母的建造使他成為第一位非美國總統身份但卻能獲得如此殊榮的人。

最新動態

卡爾·文森號航母戰鬥群卡爾·文森號航母戰鬥群

美國向西太平洋海域派出第二支航母戰鬥群
同一水域兩艘航母
東北亞風雲緊急聲中,在“喬治·華盛頓”號之外,美國再宣布派遣核動力航母“卡爾·文森”號戰鬥群,浩浩蕩蕩駛往西太平洋巡弋。這是該航母五年來首次前往西太平洋海域。同行的還有美國最新的“宙斯盾”驅逐艦“斯托克代爾”號,並配屬了其他飛彈巡洋艦、飛彈驅逐艦等。
“第1航母打擊群”
悄然現身。“卡爾·文森”號航母以及美軍第一航母戰鬥群旗下的3艘戰艦近日駛離位於加利福尼亞州聖地亞哥附近的“北島”海軍基地,進行為期3周的軍事訓練,並按計畫前往美國第七艦隊和第五艦隊所轄區域執行任務。據悉,第七艦隊執行任務的區域主要是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水域,而第五艦隊執行任務的區域主要是南亞和中東地區。

這支“第一航母打擊群”此次任務重點是海事安全及區域安全合作,目的在於強化區域安定,讓區域內的盟邦充分了解美國“美國對區域安全之重視”及“對信守承諾之決心”,同時也是展示實力以遏制潛在衝突。艦隊沒有說明這個打擊群是否將參加美日聯合軍演,只說是“例行部署”,並稱與朝鮮半島情勢無關,而是在朝韓炮擊前已排定。
“兩艘航母攜手”
非常少見。據報導,“喬治·華盛頓”號航母從日本橫須賀出港時,指揮官絕口不提朝鮮半島,只說“這項計畫早已排定”。這次“卡爾·文森”號出航,說法有些類似。美國在非戰爭時期派遣兩個航母打擊群出現在同一海域,非常少見。

“卡爾·文森”號與長期部署在東亞的“喬治·華盛頓”號同型,都是排水量10萬噸以上的“尼米茲”級。艦上載有約90架飛機,包括四個中隊的F-18“大黃蜂”戰機、各種電子作戰飛機、運輸機、反潛直升機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