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乾達州

卡拉乾達州

卡拉乾達州首府。為哈薩克斯坦第二大城。位於卡拉乾達煤田中部,1934年建市。工業以採煤和採煤機械業為主。1972年又建成額爾齊斯—卡拉乾達運河。城市分新城和舊城,舊城是早年自然形成的,包括有20多個礦工居民區。

基本信息

簡介

卡爾乾達州風光卡爾乾達州風光

中文名稱:卡拉乾達
行政區類別:卡拉乾達州
面積:800平方千米
人口:約62萬
所屬國家:哈薩克斯坦

卡拉乾達 注音

卡拉乾達Karaganda

地理位置

哈薩克斯坦卡拉乾達州首府,哈薩克第二大城市。面積約800平方千米。人口約62萬。19世紀中葉開始有人定居,以後隨小煤礦開採、鐵路發展而迅速發展起來。城市由分散的居民區組成。舊城包括20多個煤礦居民區,新城為文化和行政中心。位於大煤礦帶中部,利用煤礦資源發展工業,成為哈薩克最大的工業城市。除鋼鐵工業外,金屬、機械、化學、水泥等工業也很發達。而採煤和採煤機械製造一直為該市主要工業。曾作為前蘇聯全國第三個主要採煤區,供應烏拉爾工業區。額爾齊斯一卡拉乾達運河解決了供水總題。有鐵路通往其他一些城市。市內有高等院校、研究所劇院植物園等。

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卡拉乾達州簡介

聶書嶺

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卡拉乾達州位於國家的正中部,自從1997年前傑茲卡茲甘州併入該州後,它成為哈薩克斯坦最大的州,面積達42.8萬平方千米。但是,在如此廣闊的地域裡只有153.7萬人居住,平均每平方千米3.6人。

卡拉乾達州成立於1932年3月10日。作為成立最早的州之一,它的行政區域面積也曾是最大的。在不同的年代,阿克莫拉州、科克舍套州、北哈薩克斯坦州和傑茲卡茲甘州都曾脫離卡拉乾達州。在卡拉乾達州成立之初(1932~1934年),它的行政中心位於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市,即如今北哈薩克斯坦州的中心。卡拉乾達州現在的中心在同名城市--卡拉乾達市,該市誕生於20世紀30年代,隨著"蘇聯第三大煤倉"--卡拉乾達煤田的建成和發展而得名。1932年初這裡的居民就達7萬多人,1934年工人新村被正式命名為市,州中心也隨著遷到了這裡。現在該市是哈薩克斯坦人口第二多的城市,居民人數達45萬人。卡拉乾達市有7所高等院校、15所中等專業學校、幾家科研所、國家科學院的1個分院。該市是共和國最大的工業中心;它首先是個大型煤田的中心,其次是許多大型工廠的所在地,如礦井設備廠、橡膠帛品廠、碳化鈣廠、合成橡膠廠、服裝廠、製鞋廠、織襪廠等,這些企業正經歷著嚴重的經濟危機。在距卡拉乾達市45千米的衛星城--鐵米爾套市,屹立著哈薩克斯坦的工業巨人--卡拉乾達冶金聯合體,而卡拉乾達市周圍的小城則出產煤炭。截至1998年初,全州共有153.67萬居民,其中53%生活在4個大城市中--卡拉乾達市(44.9萬),鐵米爾套市(18.2萬),傑茲卡茲甘市(10.3萬)和巴爾喀什市(8.1萬);還有45萬人(29%)生活在其它6箇中小城市和39個工人新村里;只有不到18%的居民生活在農村。全州有170個農莊。約44%的居民是俄羅斯族,哈薩克族占37%,烏克蘭人超過6%,韃靼人和德意志人各占3%。

該州占據了薩雷阿爾卡山區的南半部,西面與圖爾蓋低地相接,西南面是沿鹹海卡拉庫姆沙漠和莫英庫姆沙漠,南面是粘土質的別特帕克拉拉荒漠和巴爾喀什湖,東面是卡爾卡拉林山脈和其它一些不太高的山嶺,其高度不超過海拔1565米(阿克索蘭山是薩雷阿爾卡山脈的最高點)。在該州西部也有一些不太高的山峰,即烏累陶山脈(1133米),被認為是國家的地理中心(哈薩克人古老的遊牧首都也曾在這裡),而"烏累陶"這個詞的本意是"雄偉的山"。

地形地貌

卡拉乾達州地理特徵卡拉乾達州地理特徵

卡拉乾達州的地形大部分為中等高度的起伏平原,平原上的許多地方散布著山丘,有時還能見到較大的山崗。該州東北部的土壤多為栗鈣土,西北部是淺栗鈣土,中部是含有大量碎石和卵石的多石土壤,南部荒漠和半荒漠地區則是灰色和淺灰色漠土,其中常常夾雜著大量鹼土、鹽土和沙土。州內幾乎沒有天然樹林,大部分地區是長著針茅草、遠東羊茅和艾蒿的草原,這些草原在6月份便因草的枯死而旦灰褐色。

河流湖波

該州地表水很少。夏季,大部分河段會變淺和鹽鹼化,有很多會完全乾涸。該州最大的河流是流經卡拉乾達市的努拉河,其全長為978千米;此外,還有一些小河,如薩雷蘇河、托克拉溫河、舍盧拜努拉河、庫拉諾特別斯河、通德克河、扎爾雷河、塔爾迪河等。圖爾蓋河和烏雷日蘭希克河從該州西北部流過。該州還有許多小型的湖泊,大部分是鹹水湖,其中較大的有卡拉索爾湖(154平方千米)、卡拉科伊朗恩湖(72.5平方千米)、克普沙克湖(65平方千米)、克列伊湖(63平方千米)、基亞克特湖(52平方千米)等。巴爾喀什湖西部的水是淡的,東部是鹹的。對於該州的經濟來說,額爾齊斯--卡拉乾達--傑茲卡茲甘運河和傑茲卡茲甘市附近的肯基爾水庫(容量3.19億立方米)、卡拉乾達市和鐵米爾套市轄區內的舍盧拜努拉水庫(2.67億立方米)和薩馬爾罕水庫,都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卡爾卡拉林山區(山林地帶)優越的自然條件很適合旅遊和度假;巴爾喀什湖和伊犁河三角洲(該河從阿拉木圖州方向流入巴爾喀什湖)是很罕見的自然資源保護區。薩雷阿卡山區是賽加羚羊的主要牧場;這裡還常見盤羊、狍子、野豬及其它野生動物

氣候特徵

卡拉乾達州是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夏季炎熱、乾旱,冬季寒冷、少雪;有些地方夏季最高溫度達40℃,冬季最低溫度為-45℃。在北方,一月份的平均氣溫為-16℃~-17℃,南方的則為-13℃;七月份北方的平均氣溫為20℃~21℃,南方的為26℃。年均降水量各處不等,若北部某些年份的年均降水量為250~300毫米,則南部的不超過150~200毫米,在其它年份僅海拔不太高的山區的降水量可達300~400毫米。作物生長期為150~170天。

礦產

卡拉乾達州的哈薩克斯坦的礦物原料系統占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該州被認為是哈國的錳鐵、、重晶石、多金屬和稀有金屬倉庫,它擁有哈薩克斯坦27%的鋅、35%的金和銅、47%的鉛、60%的錫、63%的鉬、80%的鎢和全部的錳。該州還有豐富的稀有和稀土金屬,如鉍、銀、銻、鈦、鎳、鈷、剛玉、砷等。除了大量煤層外,該州的鐵礦石和多金屬礦石儲量豐富,並且發現了石油、天然氣、石棉、光學石英、矽灰石;這裡還有很多大理石、花崗岩、水泥原料、耐火粘土和冶金生產中用的助熔劑、寶石和彩石。目前已探明了約30個鐵礦,其中的肯托別礦暫時是最大的,其平衡儲量超過1.35億噸。該州幾乎所有的礦物都位於地表,開採時有很高的利潤率。

卡拉乾達州的煤炭占哈國總儲量的30%,世界上最大的煤田已在這裡開採了65年;只有該州能給共和國冶金工業供應可產焦炭的煤。該州各種煤的平衡儲量超過了80億噸,其中可產焦炭的煤有50億噸。1997年全州共開採出1950萬噸煤,而1990年的產量曾達4870萬噸。

工業

卡拉乾達州工業運輸卡拉乾達州工業運輸

在哈薩克斯坦的工業生產結構中,卡拉乾達州的燃料動力系統(煤炭和電力)占有特雖重要的地位,當然還有黑色和有色冶金業。該州的熱電站生產能力是全國最大的,達3.3兆瓦;1997年它們生產出了90億千瓦時的電能,而1990年的產量曾達130億千瓦時。在鐵米爾套市從落著哈薩克斯坦最大的工業企業--卡拉乾達冶金聯合體。該企業1990年生產了520萬噸鑄鐵、約630萬噸鋼、500萬噸黑金屬軋材和31.3萬噸鐵皮,到了1997年這些產品的產量分別降為310萬噸、383萬噸、303萬噸和12.6萬噸。在這段時期,鐵礦石的開採量從278.4萬噸減少為178.4萬噸,精煉銅的產量從36.5萬噸減少為30.3萬噸,重晶石精礦--從323噸減少為19噸,鎢精礦--從1185噸減少為100噸,鉬精礦--從630噸減少為10噸,水泥--從290萬噸減少為6.4萬噸,礦酸--從47.1萬噸減少為17.4萬噸,鋼筋混凝土構件及製品--從86.2萬立方米減少為1.1萬立方米,亞麻沒氈--從320萬平方米減少為7.3萬平方米,長、短襪--從4000萬雙減少為290萬雙,鞋--從350萬雙減少為6.4萬雙,針織品的生產則完全停止了,可1990年針織品的產量曾達到2210萬件。

工業企業

儘管該州與全國一起經受了嚴重的經濟危機,可由於有外國大型公司的投資,該州很多主要企業仍保留著較大的生產和出口潛力。"伊斯帕特-卡爾梅特"股份公司(以前的卡拉乾達冶金聯合體)、巴爾喀什和傑茲卡茲甘礦山冶金聯合體、扎伊列姆和阿克沙套採礦選礦聯合工廠等仍和以前一樣,不僅是卡拉乾州最大的、也是哈薩克斯坦全國最大的工業企業。現在人們對扎伊列姆-阿塔蘇經濟特區報著厚望,它的目的是恢復對扎伊列姆市和卡拉扎爾市所轄地區地下資源的利用,其中包括鐵礦石、多金屬礦石,金-錳礦石、重晶石、鉬、錫、金、多種稀土金屬。

交通

哈薩克斯坦哈薩克斯坦

重要的鐵路和公路幹線從南向北貫穿該州,這些交通幹線將哈國南部與北部、中亞國家與俄羅斯連線起來。現在阿拉木圖--卡拉乾達--阿斯塔納公路幹線已開始全面改造。卡拉乾達的"薩雷-阿爾卡"機場是中亞最大的內陸航空港,不久前獲得了國際機場的地位。

農業

卡拉乾達州地域遼闊,它的農業用地也很

卡爾乾達運河調水卡爾乾達運河調水

多,總計3370萬公頃,但耕地只有180萬公頃。由於氣候條件惡劣且大部分耕地不適合旱地耕作,這些年來該州的農業並未取得顯著的發展。結果,不僅是麵包,還包括肉、奶、蛋、禽、蔬菜、水果等產品,都無法滿足本州居民的消費需求,得從其它地區運入。與此同時,該州擁有相對較有利的發展草場養羊業的條件;農作物播種面積達120萬公頃,其中糧食作物達60萬化頃,而1990年時其播種面積分別超過了230萬和140萬公頃。該州的畜禽存欄數也大幅減少,羊的數量從1990年的232.7萬隻減少到1998年的64.5萬隻,牛--從60.4萬頭減少到31萬頭,豬--從15萬頭減少到6.15萬頭,馬--從14.9萬匹減少到11.9萬區,家禽--從760萬隻減少到140萬隻。

教育

全州現有680所全日制普通教育中學(26.5萬名學生),30多所中等專業學校(2萬多名學生)和11所高等院校(約3.4萬名大學生);110多家醫療機構為居民提供醫療服務,有7400多名各種專業的醫生和1.6萬名中級醫療護理人員。

參考文獻

[譯自哈薩克斯坦國家統計局出版的《今日哈薩克斯坦》,2000年版]

哈薩克斯坦共和國行政區劃

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簡稱哈薩克斯坦,國名取自其最大民族哈薩克族,是中亞國家之一,獨立前為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1991年蘇聯解體後獨立。原首都位於阿拉木圖,在1997年遷到阿斯塔納。哈薩克斯坦北與俄羅斯、東南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南與烏茲別克、吉爾吉斯等國接壤。全國面積達2,717,300平方公里,是中亞地區一個大國家,亦是全世界最大的內陸國。
國家哈薩克斯坦共和國
州級西哈薩克斯坦州
卡拉乾達州
克孜勒奧爾達州
科克切塔夫州
塔爾迪庫爾乾州圖爾蓋州
阿克托貝州
巴甫洛達爾州
傑茲卡茲甘州
阿克莫拉州東哈薩克斯坦州
北哈薩克斯坦州
南哈薩克斯坦州
曼格斯套州
阿拉木圖州阿特勞州
阿拉木圖
庫斯塔奈州
江布爾州
阿斯塔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