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哈馬卡戰役

卡哈馬卡戰役

卡哈馬卡戰役是西班牙征服印加帝國的重要戰役,經此一役,印加皇帝被俘,西班牙開始殖民印加,並建立秘魯殖民地。公元1492年,哥倫布到達加勒比海諸島。從此,先進的“舊大陸”與美洲“新大陸”開始發生碰撞。伴隨著宗教的狂熱和尋寶的夢想,一批批歐洲殖民者踏上了美洲的土地。其中,最富戲劇性的,是西班牙殖民者皮薩羅率領169名士兵征服龐大的印加帝國。

基本信息

簡介

卡哈馬卡戰役卡哈馬卡戰役

公元1532年11月16日,西班牙文盲冒險家和征服者,弗郎西斯科•皮薩羅,率領著他那由62名騎兵和106個步兵組成的疲憊不堪的弱小入侵部隊(算上他本人一共169人),在印加帝國的卡哈馬卡(今屬秘魯),會見了擁有六百萬人口,當時帶領八萬名隨從的印加帝國皇帝阿塔瓦爾帕。

阿塔瓦爾帕對於即將到來的會面毫不擔心,因為此前他的一個使者剛剛探訪了皮薩羅的營地。使者告訴印加皇帝,皮薩羅和他的隨從看上去不像武裝人員,而且疲弱不堪,只要給這個使者200名印第安人,他就能把他們全部捆綁起來送交皇帝。

但是,當天會面的情形是:皮薩羅率領著他那支小得可憐的部隊,一舉擒獲了印加皇帝阿塔瓦爾帕,在天黑之前殺死了6000到7000名印第安人(據阿塔瓦爾帕事後說是7000人以上,而後來的印第安歷史學家則說殺人過萬,但是西班牙人認為沒有那么多)。其餘7萬多印第安人只是因為夜幕降臨,西拔牙人已經累得無力繼續屠殺才告倖免。

與印第安人的巨大損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西班牙人的傷亡幾乎可以忽略不計——169人無人被殺,唯一受傷的是皮薩羅本人——他的兄弟殺紅了眼,想殺死阿塔瓦爾帕,而皮薩羅本人則充分明白印加皇帝的價值,為了保護印加皇帝不被他的兄弟傷害,他替阿塔瓦爾帕擋了一劍,結果被砍傷了胳膊。

在隨後的幾年時間裡,皮薩羅率領著他那支袖珍部隊(以及隨後從西班牙本土陸續趕來的,每次最大規模不超過兩三百人的後援部隊),最終滅亡了擁有600萬人口的印加帝國,並在印加帝國的廢墟上建立了西班牙人在南美洲的第一個大型殖民地——秘魯

背景

卡哈馬卡戰役卡哈馬卡戰役

在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後不久,西班牙人便在巴拿馬海岸 (Panama Coast) 建立前沿基地,作為進一步探索其他地方的踏腳石。初期的西班牙人還是非常低調,並與當地土著和平共處。

1532年,南美的“印加帝國”(Inca Empire) 剛打完一場內戰,新國王“阿塔瓦爾帕”(Atahuallpa) 登位,有些戰敗的印地安人逃到巴拿馬,西班牙人聘請這些印地安人為嚮導,深入南美內陸會見新國王。

探險隊由弗朗西斯克•皮薩羅(Francisco Pizarro) 率領,帶著168名士兵及62匹戰馬,深入南方內陸千多哩,以“和平貿易”為理由,約見印加國王。阿塔瓦爾帕未知來者底蘊,不敢怠慢,也親自帶領八萬士兵,指定在卡哈馬卡 (Cajamarca) 會面。

戰役經過

弗朗西斯科·皮薩羅弗朗西斯科·皮薩羅

兩人在1532年11月16日會面,皮薩羅把大部份兵力藏身帳幕內,只帶著幾十人現身;阿塔瓦爾帕則排出戰鬥隊型,他坐在大轎上指揮,前有一萬士兵開路,後有七萬士兵押陣。皮薩羅派人送上“聖經”,並要求阿塔瓦爾帕臣服於上帝及西班牙國王之下,阿塔瓦爾帕大為不悅,怒擲聖經於地上。

此時,皮薩羅一聲令下,幾十名步兵自帳幕後衝出,吹響進攻號角,並舉槍發射,幾十名騎兵也同時沖前,直撲印加軍。印加的一萬前鋒,在西班牙人的火鎗、刀劍及騎兵的來回衝擊下,很快潰敗,不消幾分鐘,就把阿塔瓦爾帕生擒回西班牙營地。後面的七萬軍隊,見主帥被擒,也轉身逃走,西班牙軍大獲全勝。戰鬥結束後的統計:印地安人有幾千人被殺,西班牙則沒有一人陣亡。

結果

皮薩羅脅持著阿塔瓦爾帕為人質,不斷索求贖金,印加人視國王為神明,又不懂談判技巧,多多金銀都願奉上,西班牙人取得史上最大額的“贖金”:全部黃金足以充塞滿一間22呎×17呎×8呎的房間。皮薩羅把部份黃金送回巴拿馬基地作為證物,並要求增派援兵。巴拿馬司令立即增援,並上報西班牙國王,西班牙亦立即派出更多兵馬前往南美洲

皮薩羅脅持阿塔瓦爾帕八個月後,西班牙大量援兵抵達,皮薩羅隨即毀諾殺了阿塔瓦爾帕,並大舉進攻印加全國,獲得更多的財富。訊息很快傳出,更多西班牙人涌到新大陸參與“尋寶”遊戲,大量金銀流入西班牙國庫,“西班牙金幣”成了當代含金量最高、最受國際貿易通用的貨幣,中南美洲亦成為西班牙語的天下。

戰役分析

卡哈馬卡戰役卡哈馬卡戰役

西班牙軍隊面對印加人在卡哈馬卡的衝突中,以極少的兵力和極低的損失,竟可以奪取極高的利益,並引起世界歷史上一次人口大遷徙、財富大轉移、文明大起落,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 槍炮
– 當代(1532年)的槍炮技術仍是非常粗糙,無論在彈藥上膛或點火引發的過程都相當緩慢,而且西班牙人只配帶了十多枝槍,因此就整個戰役而言,槍炮提供的殺傷力其實有限。但火槍發射時的聲響、火光及遠距離殺人力量,卻彷如神明打雷閃電的威力,這感覺對印加人的心理打擊極大,他們都不願意對“神靈”作戰。


(二) 鋼鐵
– 西班牙已進入鋼鐵時代,印加人卻仍停留在“石器/銅器”時代。西班牙人身披鋼鐵盔甲,可以抵禦印加人的武器攻擊,其鋼鐵刀劍殺人如斬瓜砌菜,因此能於短時間殺死幾千印加人,而其軍隊則可以無人陣亡。鋼鐵對抗石器/銅器,既是一項絕對優勢,亦令西班牙人有恃無恐,放膽攻擊。


(三) 馬匹
– 新大陸的原生動物品種並沒有“馬”,馬匹是由西班牙人自歐洲用船運到美洲。印加人從未見過馬,更難想像騎兵的行軍迅速,因此兩軍一經接觸,西班牙騎兵便能衝鋒陷陣,如入無人之境,只消幾分鐘就俘虜了印加國王。之後的戰鬥過程中,騎兵亦能任意馳騁,沖入敵陣,來回攻擊,完全打亂了印加軍隊的陣形。


(四) 文字
– 西班牙人能閱讀書寫,其信息憑文字傳遞,遠較口語傳遞更為快速準確。舉例來說,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寫下報告,其他船長可以依照這些航海記錄,駛達相同目的地。西班牙征服者弗朗西斯克.皮薩羅(Pizarro) 就是根據之前探險隊的文字報告,評估他面對印加人時可能出現的情況,作出針對性部署,他亦可以從歷代 — 遠至古希臘羅馬 — 戰爭史的記載中取得靈感。

反觀印加人尚未擁有文字,可供他們參考的數據不多;而且在“口耳相傳”的環境中,完全依賴“人言為信”的口頭契約,不似西班牙人的多謀善變、反口毀諾。從現代文明的角度看,印加人的思維實在是“太過天真、太過傻”。
(五) 病菌
– 這是“現代病理學”發現的一個大課題,當代西班牙人毫不知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