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是一個私人的非營利性組織,致力於促進各國之間的合作,以及促進國際社會的積極參與。成立於1910年,由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創立,與任何政治團體無關。

基本信息

簡介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是美國成立最早又頗有影響的基金會之一,是卡內基家族的第二大基金會;同時,它也是美國著名的主流思想庫,標榜超脫黨派、兼容並蓄,以“促進國家間合作以及美國的國際交往”為宗旨,並重視研究的“實際結果”。通過對其政治觀點和傾向性的分析可知,該基金會偏向於國際主義多邊主義,主張進行裁軍、軍備控制、接觸談判和國際合作,並支持把聯合國作為國際論壇和世界秩序的象徵,思想傾向屬於典型的“中間派”。

創立背景

20世紀初的國際主義者們大多認為,只要擁有強有力的國際法和國際組織,戰爭是可以避免的。該基金會的創始人、美國著名的工業家、慈善家安德魯·卡內基也不例外。為實現這一信念,他大量捐款,包括在1903年為建立海牙“和平宮”捐獻150萬美元。“我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關注和平事業”,1907年他這樣寫道。他認為有必要建立一個機構“對公眾進行和平教育,在全國推廣仲裁司法,促進世界商業免受戰爭的威脅”。

歷史沿革及政治影響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辦公樓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辦公樓

1910年11月25日,在卡內基75歲生日這天,他宣布資助1千萬美元信託資金創辦卡內基基金會,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致力於研究和平問題和推廣世界事務的公眾教育機構。卡內基題名威廉•霍華德•塔夫脫總統為這個新機構的榮譽總裁,並挑選了28名董事,他們全是美國企業界和公眾生活中的領袖人物。

新基金會的總辦事處設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位於白宮正對面(其中一座大樓現已成為布萊爾國賓館的一部分)。基金會原先分設三個部門:一個部門專門研究戰爭的起因和後果;另一個部門促進國際間的相互理解和合作;第三個部門協助制定國際法和解決國際爭端。

基金會早期的兩位總統—伊利胡•如特和尼柯拉斯•伯特勒曾分別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基金會還於二十世紀初在歐洲展開工作。儘管第一次世界大戰粉碎了人們對和平的熱切期望,基金會仍然在二十和三十年代不屈不饒地堅持國際調解的努力。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基金會鞏固了它的三個部門。董事會中包括了大通銀行的大衛•洛克菲勒;不久即當選美國總統的德懷特•艾森豪;以及IBM的創辦人托瑪斯•沃森。

整個五十年代中,基金會開展了多項課題的研究和公眾教育計畫,尤其著重與聯合國和戰後國際法有關的問題。

由於五十年代冷戰加劇,基金會發起了對蘇聯問題的新的研究計畫。1960年,基金會在成立五十周年之際發表的正式聲明中傳達了未來工作方向的指導思想,宣稱自由與正義和避免戰爭同樣重要。在那段時期中,基金會所作的最大努力是實施一項計畫,吸收數十名開發中國家的年輕外交官到日內瓦或紐約進修一年。

七十和八十年代,基金會加強了設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的辦事處,更著重研究與美國政策有關的問題,加強公開辯論的活動。基金會並在那個時期取得了《外交政策》雜誌的所有權。曾經一度孤軍奮戰的基金會,如今已有許多其他智庫和關係國際關係的非政府機構相伴,為同樣的目標共同努力。基金會扶持和培育新的機構,其中包括美國的德意志馬歇爾基金會,國際經濟研究所,以及軍備控制協會,它的這些行動對和平力量的發展作出了顯著的貢獻。

主導了國際關係近半個世紀、卻時而出現偏差的把世界劃分成東、西二方的簡單政治模式,在九十年代已接近尾聲。基金會組織了一批傑出的高層人員集中研究民主發展、經濟改革、使用武力和維護和平等重大現實問題。1992年,基金會發起了關於外交政策新形勢的深入研究,其中包括由溫斯頓•洛德大使主編的《改變我們的作風:美國和新世界》,檢驗上述問題的優先關係和新方向;以及由理察•霍爾布魯克和威廉•弗倫澤爾共同編輯的《總統選舉備忘錄:以目的制約手段》,由兩黨共同檢驗行政部門的運作。

研究領域與項目

研究領域

安德魯•卡內基安德魯•卡內基

主要研究國際事務和美國外交政策,特別是移民問題、核不擴散問題、地區衝突問題、多元主義、民主建設和使用武力問題。

除了日常研究,基金會還通過實地考察、舉辦會議、出版刊物、提交研究報告、合作研究等形式,擴大其政治影響和學術地位。

該基金會也把“培養軍備控制、地區安全、國際法等國際事務研究與活動的人材”作為其重要宗旨之一。

研究項目

卡內基基金會主要通過四大部門的活動—全球性政策項目,俄羅斯和歐亞問題項目,中國項目,以及《外交政策》雜誌,來協助制定關於傳統和新興問題的政策辯論內容。

全球性政策項目
全球性政策項目(TheGlobalPolicyProgram)提出了經濟、政治和技術變化的全球化過程對現有政策的挑戰。它的研究項目涉及諸多領域:民主與法制,防武器擴散,國際貿易,以及美國的全球角色。這個項目重點將全球政策的最新議程與傳統安全問題的關切結合起來,並推動新的政策對特定的跨國問題作出回應。

俄羅斯和歐亞問題項目
俄羅斯和歐亞問題項目(TheRussianandEurasianProgram)是在冷戰結束後,卡內基基金會為了促進國際學術交流和加強自身建設而加以擴展的。1993年,基金會成立了卡內基莫斯科中心,成為前蘇聯第一個完全獨立的公眾政策研究中心。該中心致力於知識分子間的自由交流,並為公共政策討論提供了享有盛譽的中立論壇。除了中心主任之外,四十名成員幾乎全部都是俄羅斯人

中國項目(ChinaProgram)
卡內基基金會探討與中國有關的一系列問題。中國項目研究重點是中國的民主與法制建設、經濟改革、以及經濟發展和政治改革之間的重要關係。中國項目還關注與中國有關的區域安全問題,對亞洲和中國與防止核擴散和軍備控制有關的問題提出分析。卡內基基金會與北京中央黨校的國際戰略研究所和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所建立了長期的學術交流合作計畫,也與中國的其他學術機構探討勒對中國法律改革等項目進行聯合研究的可能性。

機構概況

人員構成

基金會的核心領導是由25人組成的董事會,成員包括前政府官員、公司銀行經理董事、基金會負責人。現任董事會主席由唐納德森公司(Donaldson)總裁威廉·唐納德森(WilliamH.Konaldson)擔任,副主席是威廉·克諾里公司(Willians&Connolly)合伙人格瑞格里·克瑞格(GregoryB.Craig)。

董事會成員包括摩根·斯坦利顧問主任理察·迪普斯(RichardA.Debs),艾森豪世界事務研究所所長蘇珊·艾森豪(SusanEisenhower),對外關係委員會總裁里斯里·蓋博(LeslieH.Gellb),聯合國秘書長兒童與武裝衝突特殊代表奧拉瑞·奧圖諾(OlaraA.Otunnu),布魯金斯學會總裁塔爾博特(StrobeTahott)等。

資金來源

基金會除本身的基金外,還接受外界提供的基金,主要來源是東部財團控制的洛克菲勒基金會福特基金會。此外還有美國政府(如國務院人口、難民及移民局)、公司、外國政府(如加拿大政府)、美洲間發展銀行、世界銀行及慈善機構、大學、研究所等提供的資金。

出版物

基金會出版的《外交政策》是世界上非常有影響的國際政治經濟期刊。該雜誌被美國政治學會評為“國際關係領域的知名刊物”,以英語土耳其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在128個國家內發行。此外,基金會還有不定期出版的《政策簡報》(PolicyBrief)、《問題簡報》(IssueBdef)、《工作報告》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