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璞[漢語辭彙]

卞璞[漢語辭彙]
卞璞[漢語辭彙]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卞璞(biàn pú),指和氏璧,出自於《韓非子》卷四〈和氏〉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詞目:卞璞

拼音:biàn pú

解釋:指和氏璧。亦泛指美玉。

詳細釋義

典源

《韓非子》卷四〈和氏〉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為誑,而刖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為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於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典源譯文

楚國人和氏在楚山中得到一塊未加工的玉石,捧著進獻給厲王。厲王叫玉工鑑定,玉工說:“是石頭。”厲王認為和氏是欺騙,因而刖了他的左腳。等到厲王死,武王即位,和氏又捧著他的未加工的玉石獻給武王。武王叫玉工鑑定,又說:“是石頭。”武王又認為和氏是欺騙,而刖了他的右腳。武王死,文王即位,和氏就抱著他的玉石在楚山之下大哭,三天三夜,眼淚流乾就繼續流著血。文王聽到後,派人問他哭的原因。說:“天下被刖腳的人多啦,你為什麼哭得這樣悲痛?”和氏說:“我不是悲痛腳被刖,我悲痛的是那寶玉被說成是石頭,真誠的人被說成騙子,這就是我悲痛的原因。”文王就使玉工加工這塊石,從中得到了寶玉,就把它命名為“和氏之璧。”

釋義

春秋楚人卞和 得璞玉,獻之 厲王 ,王以為誑,刖其左足;復獻 武王 ,又刖其右足;後獻 文王 ,王理璞,果得玉,名之曰和氏璧。後遂以“卞璞”指和氏璧。亦泛指美玉。

同源典故

三刖 三獻 三獻三刖 三獻玉 三獻荊山 再獻甘滅趾 刖人哭 刖足 卞和 卞和三獻 卞和不斲 卞和刖 卞和恥 卞和泣 卞和玉 卞和脛 卞子抱玉 卞山璞 卞泣 卞玉 卞璞 卞疑

運用示例

漢 焦贛 《易林·漸之萃》:“西行求玉,冀得 卞璞。”

唐 劉長卿 《落第贈楊侍御赴范陽》詩:“泣連三獻玉,瘡懼再傷弓。”

唐 賈島 《古意》詩:“眼中兩行淚,曾吊三獻玉。”

宋 曾鞏 《送程殿丞還朝》詩:“自重肯悲三獻玉,不欺常慎四知金。”

常州名人錄(上)

“天下名士有部落,東南無與常匹儔。”常州自古以來就是詩書禮儀之鄉、鍾靈毓秀之地。自從2500年前延陵季子(吳公子季札)在常州開邑以來,常州這塊土地就以物產豐富、經濟發達、文化興盛、人才輩出而著稱,有大批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藝術家、史學家、科學家從常州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金保生
金重遠
金杏英
金久勇
岳茂興
季鐵安
羅見明
林廷圻
范福康
卜銀根
邵容光
邵全渝
邵忠甫
邵達華
陳增慶
陳槐卿
陳棠生
陳銘訓
陳雪英
陳和明
陳辛火
陳迎元
陳聽安
陳孝朱
陳廷萊
陳漢孝
陳少亭
陳子皋
陳珩
陸促良
張震元
張楚芳
張臘梅
張雄明
張萱佑
張鴻壽
張崇根
張嫻如
張津華
張炳生
張治菽
張學模
張學賢
張林法
張林元
張孝祺
張陽春
張堯良
張正惠
沈鏡祥
沈鎮靜
沈漢良
沈躍
沙孝惠
汪瑞芬
汪朝群
鄒淑儀
狄曉華
狄蘇林
何家祥
何浩明
邱文豹
吳錦祥
吳繩卿
吳盤青
吳金祥
吳鳴鶴
吳忠興
吳林芳
吳林如
吳序堂
吳志英
吳自然
吳光銑
吳堯東
吳亞康
吳邦賢
吳邦良
吳弘范
李璋榮
李新庚
李培俊
李誼大
李效靜
李效堅
李荷荷
李荷芳
李復中
李宗明
李紀澄
李名山
李午亭
李乾佑
楊德壬
楊勤生
楊聯華
楊祥金
楊祥大
楊洪生
楊炳方
楊禹疇
楊南如
楊國范
楊克誠
楊興元
楊達清
楊月如
楊日如
楊雲逵
杜國和
杜元龍
嚴先進
芮靜康
孫懋德
孫琴美
孫建南
孫孝廉
孫東來
許錫民
許愕俊
許學康
許懷燕
湯邦根
湯漢章
湯洵
江福清
江見鯨
羊華榮
劉雪樵
劉顯庭
劉文瑞
劉介誠
劉仁俊
劉頤
莊懋年
莊承藻
莊允迪
莊才慶
莊由
華鐵平
華根林
華光時
任祖洪
朱博鴻
朱樹森
朱麗嫻
朱興中
朱兆年
朱仲賢
朱永源
呂維純
呂浩雪
呂保齡
莊心良
馮鼎復
馮煥清
馮信一
馮京三
馮文基
包定元
史雅語
史竟雲
史梅金
史夢熊
史軼繁
史紓懷
史兆生
盧子博
孔蘭生
方仲彥
卞保琦
卞杏英
丁皓江
毛筱芬
戈天擇
尤竹平
尤蘭琴
王雅如
王滌成
王婉瑜
王拿但
王政人
王青澄
王伯年
王志瑾
王壽泰
王兆振
王華琴
王堯奇
王漢琦
馬清槐
馬忠良
馬時中
壽齡
卞璞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