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興縣第一國小

博興縣第一國小

博興縣第一國小占地面積25420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5000平方米,現有51個教學班,在校學生3650人,教師146(國小)人。校園建築現代、典雅,文化內涵豐富,擁有網路教室、音樂室、美術室、科技創造室、實驗室等多個功能用房,設備先進,教學設施完善。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博興一小 校徽博興一小 校徽
1997年2月,伴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春風,博興縣第一國小舉行了開學典禮。學校以“創造適合學生髮展的教育”為辦學理念,以“以德強校、質量立校、依法治校、科研興校、特色亮校”為工作思路,以“一切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終身發展”為工作目標,大力推進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創建學習型校園,鍛造一流師資隊伍,使大批教師快速成長起來:學校現有全國優秀教師3人,國家級骨幹教師2人,省特級教師1人,省級骨幹教師、教學能手9人,市級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教學能手51名,市、縣十傑、十佳等稱號獲得者8人,獲得15節國家級、100餘節省級優質課或公開課。
學校以課程改革為工作重點,以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為目標,努力為每一個學生搭建成功的舞台,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學校品嘗到成功的快樂。“科技藝術節”、“體育節”、“英語節”以及豐富多彩的活動課程拓展了學生的發展空間,學生的作文、科技、書畫作品有3000餘人次在國家級、省級獲獎,學生髮明的“多功能課桌椅”、“兒童車座”等獲國家專利,並多次到山東電視台、中央電視台錄製節目,桌球上樓梯等創新設計在中央電視台奇思妙想節目中播出。
學校以教育科研為生命線,大力開發校本課程,一批富有地方色彩的校本課程如“董永故里”、“呂劇之鄉”等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增添了巨大動力。科學、全面的評價體系為學生走向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學校湧現出大批德才兼備的優秀學生,先後有三十餘人獲得“縣優秀少先隊員”、十餘人次獲得“縣十佳”、“縣百佳”,七人獲得“市十佳”、“市小英才”,三人獲得“宋慶齡基金獎”、三人獲“山東省十佳”、“省明天之星”、三人獲得“齊魯小名士”等榮譽稱號。。
“創造適合學生髮展的教育”,使學校工作倍添活力。幾年來,學校先後獲得全國紅旗大隊、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全國青少年集郵示範基地、國家教科委九.五重點課題實驗學校、山東省首批教學示範校、省依法治校示範學校、省規範化學校、省素質教育實驗學校、省級綠色學校、省級衛生工作先進單位、省級文明單位、省藝術教育示範學校、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等全國、省級榮譽稱號40餘項,連續五年被評為山東省精神文明單位。學校辦學事跡先後在《人民教育》、《山東教育》等刊物和中國教育電視台、山東電視台進行報導。

辦學歷程

為適應博興縣城區建設和發展,解決學校數量少,班額大等影響教育質量提高的局限,1996年5月,經縣委縣政府批准,在原博興縣西谷王村國小原址的基礎上,新建博興縣第三國小,擴建後學校占地面積23843平方米。學校地處西谷王村內,博城四路東段,後編為博城四路115號。

博興縣第一國小博興縣第一國小

1997年3月,負責具體籌建事宜的原博興縣實驗國小校長周奎齊同志調入博興縣第三國小任校長,高桂榮同志任副校長,開始新校的修建籌劃工作和當年招生辦學工作。在縣委、縣府、縣人大、縣政協和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縣教育局和學校加緊建校進程,博興縣第三國小於1996年5月破土動工。籌建人員協調各種關係,克服種種困難,1997年5月,利用連廊貫通的學校辦公樓、教學樓、實驗樓終於建成並投入使用。建築總面積12200平方米,教學樓面積5432平方米,辦公樓面積2929平方米,實驗樓2660平方米。各功能樓分別為四層建築,外貼雪白的霹靂磚,光潔明亮的大理石地面,渾圓粗壯的立柱,蘊含著無限的生機和活力。按照當時最高規格,每一間教室內都配備了“四機一幕”,暖氣、白熾燈、電風扇、百葉窗等設施一應俱全。嶄新的樓房像一艘揚帆的航母,高檔的設施令時人艷羨。博興縣第三國小成為博興縣重視教育事業,加大教育投入,落實“科教興國”戰略的一個重要標誌,成為博興縣教育界的一個亮點工程。
1997年2月24日學校正式開學。在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期盼下,1997年3月29日,學校隆重舉行了首次開學典禮,並將學校更名為“博興縣第一國小”。從此,作為博興縣教育事業、甚至是濱州市教育事業的一面旗幟,博興縣第一國小開始了她光輝的歷程。
為實現當年建設當年投入使用的預期目標,按照博興縣教育委員會的籌劃,原實驗國小的部分學生根據地域規劃遷入博興縣第一國小就讀,當時共有22個教學班,學生1300餘人,學校實行五年學制教育。首批調入博興縣第一國小的教師共有96名,一部分是原來實驗國小的骨幹力量,一部分是經考試、考核,從應聘的全縣300餘名教師中擇優選調的,全體老師的平均年齡只有28歲。學校是新的,學生是新的,老師是新的,博興縣第一國小一切都是全新的。
建校初期,並非所有設施全部到位。新入校的老師們既當教師又當工人,為了讓學生們能夠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儘快讓學校步入快速發展的渠道,他們搬磚鋪路面,持刷塗油漆,為了儘快建成操場投入使用,老師們自己聯繫車輛、購買磚頭將學校原來的大坑填平,壓實。許多年輕教師剛剛從鄉鎮調上來,沒有房子,餓了,就到街上的小吃店買點填飽肚子,累了,他們就在辦公室的連幫椅上稍作休息,為了學校的發展大計,許多老師拋下嗷嗷待哺的嬰兒,許多老師不顧自己身體的勞累,許多老師捨棄了和戀人的花前月下,許多老師遠離了父母關切的目光,無私奉獻,忘我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學校的建設中來。
1997年5月份,學校硬化、綠化工作全部完成,同時實現了校內閉路電視的聯網,成立了紅領巾電視廣播台和電視台,設計並安裝了全區唯一的學校電視演播台,購置了攝、錄、非線性編輯和演播系統。
6月份,購置了省內檔次最高、數量最多的586微機116台,同時安裝了兩個微機教室。十月份,學校鍋爐房、茶水房、單身教師宿舍樓建成。1998年6月,學校250米跑道的高標準操場建成。
博興縣第一國小建校後,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學校當年被評為“山東省規範化學校”、“山東省電化教育示範校”,教育教學工作受到上級高度好評和社會信任,辦學規模不斷擴大。為緩解學前班班額大的教學壓力,1997年12月,學校投入36萬元,建成了學校第一所幼稚園,校內幼稚園建成,實現了一小教學區大團圓的喜人局面。
1998年9月底,學校1#、2#教職工宿舍樓工程全面啟動,99年底建成並交付使用。學校於1999年8月率先在全縣進行辦學體制改革的探索,當年招收近百名寄宿生。
1999年7月,周奎齊校長調任縣實驗中學任校長、書記,高桂榮同志升任博興縣第一國小校長,書記。高桂榮任校長後,保持了銳意進取、改革創新、務實求真的精神,確定了“創造適合學生髮展的教育,為學生的一生幸福奠基”的辦學理念,大力倡導“求實、求精、求深、求新”的工作作風,學校工作蒸蒸日上。
2000年投資70餘萬元完善校園網路,擁有計算機150餘台,做到了教師人手一台微機。2001年初,由於教職工增加,學校採用集資建房的辦法,修建3#教職工宿舍,共36套,建築面積11640㎡,2002年初交付使用。與此同時,為了學校更快更好的發展,校領導高瞻遠矚,果斷決策,在學校宿舍區投資200餘萬元,建設了學校的第二所幼稚園,高質量的辦學條件,吸收了附近800餘幼兒就讀。至此,博興縣第一國小教學、辦公、生活等用房完全建成。
2002年建成全市唯一的高標準人工草皮操場。2003年入主興福,在興福建設了學校的第三處幼稚園,當年招生300餘人,為鄉鎮幼兒接受優質教育提供了服務。
學校於2002南8月份改為學制六年。截止到現在,教學班增加到52個,加上三處幼稚園學生總數達到2717人。成為全市、乃至全省最大的全日制學校。至2005年秋季達到每個年級8、9個班的飽和狀態。各年招生班級和人數如下(中途因轉進轉出學生人數有少量變化):
時間 班數 人數 時間 班數 人數
97年 22 1306 2002年 49 2313
98年 30 504 2003年 49 2561
99年 30 1704 2004年 49 2629
2000年 31 1819 2005年 51 2684
2001年 31 1920 2006年 51 2717

學校大事

1月通過“全國現代教育技術示範校”複評。·被評為“山東教育社杯”中國小電腦製作活動“最佳組織獎”。·校內園在全縣幼稚園歌詠比賽中獲中班、小班組第一名,並被評為全縣唯一的優秀組織獎。·學校工會被市教育局、市教育工會授予“全市教育工會先進集體”。
2月被評為2005年度教育工作先進單位。被授予博興縣少先隊工作紅旗單位。該校承擔的中央教科所重點課題《國小科學新課程的開發與教育研究》結題。
3月參加全縣青少年科技創新競賽,該校六件參賽作品均獲一等獎。·學校計畫生育工作細緻有效,被縣委、縣府授予“2005年度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一等獎”表彰。·學校被評為“巾幗建功先進集體”,成玉麗等六位教師分獲“博興巾幗十傑”、“巾幗建功明星”、“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榮獲博興縣人民政府表彰的2005年度體育工作先進單位。·德州教育局組織五十餘名中國小校長到該校參觀學習。
4月獲山東省現代科技教育研究先進單位稱號。·榮獲山東省校本教研重點實驗基地稱號。·榮獲2005年度教育信息宣傳工作先進集體。·8日,國家、省發改委領導就學校發展情況到校調研、視察工作。·第六屆體育節啟動。29日,學校春季田徑運動會開幕。·學校在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基會組織的希望杯全國青少年書畫寫作大賽中獲“全國優秀組織獎”。學生10餘人次分獲特等獎、一、二等獎。·29日,縣督導組評價該校班子成員務實、能幹、創新,學校實行了精細化管理,各項規章制度齊全,文化氛圍、教研氣氛濃厚,幹群關係融洽,教學成果豐碩,學校管理堪稱一流。·該校參加全市機器人大賽獲二等獎。·該校教師蓋艷偉、鄭海燕分別獲得省優質課評比一、二等獎。
5月學校被評為“市教科研工作先進單位”。·在國家教育部《幼稚園課程資源開發與教師專業成長行動研究》重點課題會議上,該校幼稚園做了典型發言並被評為課題優秀實驗基地,李愛珍等六位教師被評為先進科研個人。·第七屆科技藝術節啟動。27日,六一兒童節公開演出暨科技藝術節閉幕。·在“博興新苗”評選活動中,該校幼稚園一名幼兒被評為“濱州新苗”和“雙十佳新苗”、17名幼兒被評為“博興新苗”、40名幼兒被評為“吉祥三寶”,一小幼稚園榮獲“奉獻獎”。·該校幼稚園26名幼兒的美術作品在“濱州市幼兒創新作品繪畫大賽”中榮獲一、二等獎。
6月該校獲全市數學創新競賽優秀組織獎。·學校獲“體彩杯”博興縣全民健身活動月活動縣直組優秀組織獎。·該校張家璇、戴東雪同學榮獲山東省第六屆齊魯小名士稱號。·該校教師侯曉霞、張偉、趙暉共同榮獲縣心理健康教育優質課評比一等獎。·在全省青少年才藝大賽中,該校3個節目獲省級獎勵、5個節目獲市級獎勵、10個節目獲縣級獎勵,獲獎節目等次及人次均創新高。·高桂榮校長教育思想專訪在現代教育導報發表,引起強烈反響,鄭傑、高鋒、盧志文等知名校長紛紛撰文給予高度評價。·該校在全縣綜合治理和食品衛生檢查中獲檢查組好評並在現場會上做典型發言。
7月該校教師高紅梅榮獲全縣十大傑出青年稱號。
8月順利通過山東省精神文明單位複評,實現省精神文明單位6連貫。·該校教師高紅梅榮獲山東省年度教育創新人物班主任提名獎。黎強獲濱州市創新校長稱號。陳曉紅獲濱州市創新班主任稱號。·該校幼稚園(校內園)榮獲濱州市青年文明號單位。·該校參加全市英語風采大賽,28人次獲獎,在全市名列前茅。·22日,該校三屆三次教代會召開。出台通過了《評聘制度》、《支教制度》等一系列新制度,學校無縫隙、制度化管理體制進一步完善。

9月該校孫秋生、張智勇、韓國棟、穆永強、李雲霞等5位教師被評為濱州市學科帶頭人。·該校在全縣“我講我的故事”演講大賽、“中華詩文誦讀大賽”中榮獲一等獎。·高曉莉等6位教師榮獲國家級優質課一、二等獎,楊坤等7位教師獲市級優質課一、二等獎。·該校榮獲渤海國際杯濱州市少兒書畫大賽優秀組織獎。
10月該校教師高紅梅榮獲濱州市優秀青年知識分子、優秀青年知識分子標兵稱號。穆永強等4名教師榮獲縣團隊工作先進個人。·該校教師王磊在全省幼兒優質課評選中榮獲一等獎第一名。·該校幼稚園在全縣幼兒體操比賽中榮獲一等獎。·第二屆英語節啟動。
11月該校劉浩天等6名同學創縣首屆校園吉尼斯記錄。·該校三個中隊榮獲全國少先隊魅力中隊稱號。·該校三處幼稚園在全縣幼稚園督導中獲好評。·高桂榮校長榮獲2006年度濱州市有突出貢獻的專業技術人員稱號。·該校申報的山東省十五規劃課題《山東版課標教材與北師大課標教材的研究》通過立項。
12月山東省教育廳授予該校“首批山東省語言文字規範化學校”榮譽稱號。該校王軒昂等75名同學在教育部、團中央、科技部組織的“節約在我身邊---科學小調查”體驗活動中獲獎。 ·該校教師劉培軍榮獲全國“十佳班主任”。
·該校趙立芹、孫清華、王玉蓮、李順玉等4名教師被評為濱州市教學能手。·中國教育報刊登高桂榮校長特稿《追尋理想的教育》。·本年度,該校教師在各級各類刊物發表、獲獎論文300餘篇,學生700餘人次在各級各類比賽中獲獎。·12日,縣教研室對該校進行了教學視導。該校聽課優秀率居全縣之首,也是唯一沒有不成功課的學校。視導組用六個字概括了學校管理工作:“嚴謹、細緻、高效”。

校長簡介

高桂榮:山東省特級教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省教育學會國小數學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理事。曾先後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山東省特級教師、山東省教學能手、省優秀青年知識分子標兵、中共山東省第七、八次黨代會代表、市人大代表、濱州市巾幗建功先進個人、“三八”紅旗手、市巾幗科技優秀工作者、市名校長、市骨幹教師、市十佳教師、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市優秀青年知識分子、市第一批學科帶頭人、市文明職工、市“巾幗建功標兵”、 市優秀共產黨員。2000年10月參加了全國首批千名骨幹校長培訓班,2003年9月榮獲山東省“五好文明家庭”先進個人,2003年11月榮獲山東省“百名優秀校長”稱號,2004年5月榮獲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2005年12月榮獲山東省首屆年度教育創新校長提名。
她潛心數學教學研究,獨闢蹊徑,她創出的“情趣教學法”在全省推廣;她曾5次在山東省數學研討會上執教公開課,所寫論文有二十餘篇在《人民教育》等省級以上刊物發表,其中一篇獲省十年優秀科研成果獎。參與主持了二十餘項教科研課題的研究工作,其中有七項國家級課題,十餘項省級課題通過鑑定,其中《地域特徵與自然學科實施素質教育的方法設計策略》通過國家級鑑定並獲一等獎、《面向21世紀中國小管理體制改革研究》等課題榮獲國家級突出成果獎,多項科研成果在省內外推廣。
自擔任校長以來,她大膽探索,勤於實踐,銳意進取,立志創新,逐步形成了自己獨具風格的管理模式。中央電視台、中國教育電視台陸續播放有關她的管理思想和經驗的專題片,在省內外引起了較大反響。學校先後榮獲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全國集郵示範基地、全國紅旗中隊、省級規範化學校、省教學示範學校、省首批依法治校示範學校、省素質教育實驗學校、省級精神文明單位、全國優秀“青少年維權崗”等四十多項殊榮。
黎強:中學高級教師,現任山東省博興縣第一國小校長,曾獲全國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個人、全國創新型校長、山東省十大科技校長等稱號,實施“九中心、七學院”管理模式,構建了以“仁智”和“博愛”為核心的“八大文化”體系,打造了科技教育、藝術教育、書香校園三大特色品牌,學校在省內外享有盛譽。 “靜下心來做教育,踏踏實實育人才”,這是1989年黎強走出師範校門就告誡自己的一句話。41歲黎強從普通教師到校長多年來堅守著這一信條,將教育智慧化作最樸實的愛,在山東省博興縣第一國小這片沃土上延伸。
每天早上,幾乎都是在第一個到校考勤的老師之前,黎強就早早來到校園,看看孩子們是否安全入校;看看教室里沒有班主任在場時的紀律和衛生。每天中午,他總是等到最後一個學生安全離校,自己才匆忙回家,有時時間緊,乾脆中午就在餐廳就餐,在幫辦公室里稍作休息。每天下午放學,他總會在校園內轉上一圈,或指導孩子們打掃衛生,或看看教室的門窗是否關閉,又或和孩子們一起打球……靜校了,他才回到辦公室,梳理一天來的工作,寫反思,考慮明天的安排,天色漸暗,他才依依不捨地走出學校。學校生態館初建時,他帶領男老師們到幾百里外的山上採石頭;開學第一天的第一節課,他便坐在教室里和學生一起聽課;學校科技館裡,他與學生共同探究,樂此不疲;校史館蒐集資料,他帶頭把自己22年的會議記錄上交。
不為轟轟烈烈,但求踏踏實實。為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黎強把“踏實”在教學管理中做了最為精確的詮釋,他也將會把這種“老黃牛”的精神傳遞給老師和學生們,踏踏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