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展示復原設計

博物館展示復原設計

第一節 第四章 第三節

簡介

博物館展示復原設計:“博物館”(Museum)一詞,源於希臘文“繆斯庵”(Museion),原意為“祭祀繆斯的地方”。 博物館的發展主要經歷以下幾個階段:
易天蠟像

綜觀國內外博物館發展的歷史,實際上也是它的大門逐漸向公眾敞開,博物館藏品與公眾之間的距離逐漸縮短的歷史。換句話博物館發展的歷史也是陳列展覽不斷強化的歷史。
博物館展示復原設計通俗的說就是場景復原。場景復原是在弧形的背景幕上作畫,配以高仿真矽像人物、動物、假山雕塑、樹木、仿真模型等,通過精心設計製作結合成一幅“立體畫”,再配合多媒體的聲、光、電技術,組成一個完整的藝術作品。這樣的立體藝術作品,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具有強烈的藝術效果。上海易軒雕塑藝術有限公司是場景復原設計中一家知名的公司。
1977年5月18日,國際博物館協會宣布:每年的5月18日被定義為“國際博物館日”。
中國最早的博物館是公元前478年以孔子故居創建的孔子廟堂。也就是俗稱的孔廟。
中國第一家現代意義的博物館,是1905年實業家張謇創辦的南通博物苑。
第一節博物館的定義、職能與分類 一.現代博物館的定義
隨社會著生活的發展,博物館的範疇正處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
易天蠟像
現行的博物館定義是2001年7月6日經西班牙巴塞羅納第20次國際博協代表大會修改通過的國際博協章程第二條,內容如下:博物館是一個以研究、教育、欣賞為目的而徵集、保護、研究、傳播和展出人類及人類環境的物證的、為社會及其發展服務的、向大眾開放的、非營利的永久性(固定性)機構。
1.博物館上述定義不受任何政體性質、地域特徵、職能機構或相關機構收藏藏品的定位等因素的限制而予以適用。
2.除被指定為“博物館”的機構外,以下機構具有博物館資格: 1).從事徵集、保護和傳播人類及人類環境物證的,具有博物館性質的自然、考古及人類學的歷史古蹟和遺址;
易天蠟像

2).擁有並展出動物、植物活標本的機構,如植物園、動物園、水族館和人工生態園;
3).科學中心和天文館;
4).非營利的藝術展出館;
5).自然保護區;
6).符合前述定義的國際、國家、區域或地方性博物館組織、負責博物館管理的政府部門或公共機構;
7).從事與博物館和博物館學相關的文物保護、研究、教育、培訓、記錄和其它事務的非營利機構或組織;
8).從事保護、傳承和管理有形和無形遺產(活的遺產和數字創造性活動)的文化中心和其它實體;
9).執行委員會經徵求諮詢委員會意見後認為其具有博物館的部分或全部特徵,支持博物館及博物館專業職員從事博物館學研究、教育或培訓的其它機構。

現代博物館的職能

博物館具有的收集保管、調查研究和普及教育三大基本職能。此外,還有作為人文景觀的傳播交流、旅遊觀光、藝術鑑賞、以及休閒娛樂等職能。

現代博物館的分類

博物館分類的方法很多,各國的博物館狀況也有自己的特點,所以,世界各國的博物館至今,也還沒有形成公認的、統一的分類方法和分類標準,不同國家不同書刊對博物館分類方法也不盡相同。
1.按照博物館的性質和陳列教育活動內容劃分(按藏品性質分類)
1).歷史類博物館(歷史、革命史)
易天蠟像

2).藝術類博物館
3).科技類博物館
4).綜合類博物館
2.劃分為綜合性、紀念性和專門性(也稱專題性)三類
1).綜合性博物館 ).紀念性博物館 (1).歷史事件紀念館 (2).名人紀念館 (3).名人故居 3).專門性博物館(也稱專題性博物館) (1).專業性博物館 (2).專題性博物館 (3).專項性博物館
此外,還有從隸屬關係按主管部門和領導系統劃分,按建築規模分類,按服務對象來劃分等。
第二節博物館的基本組成及其功能與流線 一.博物館建築的基本組成及功能分析
一般說來,每個博物館都有陳列區、觀眾服務設施、藏品庫區、技術用房、行政辦公用房、學術研究用房用、設備用房這七大部分(其設備用房也可在主館之外單獨設定)。基本組成(除設備用房外)可用下圖表示。

博物館的流線示意圖

第二章陳列設計與製作步驟
博物館展陳設計與布展工程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不僅程式多、專業性強、涉及面廣,而且其運轉有自己內在的客觀規律。一個博物館展陳設計與布展工程的科學程式宜為:選題研究→工程立項→內容設計→建築空間規劃→形式設計→工程委託與招標→製作與施工→布展→監理→決算→驗收→審計→評估。
第三章陳列總體研究與設計 第一節陳列工作的程式
易天蠟像

《中國博物館學基礎》對陳列設計進行了科學系統、詳盡明晰的歸納和說明。“博物館陳列是在一定的空間內,以文物、標本為基礎,配合適當輔助展品,按一定主題、序列和藝術形式組合成的,進行直觀教育和傳播信息的展品群體。”
陳列工作的程式如下: 1.總體研究與設計。 2.內容設計
3.形式設計(藝術設計)。
第二節總體研究設計的主要內容
總體設計主體是由“館長或主管業務的副館長、展覽部門主要負責人和有關從事內容和藝術形式研究的專家共同組成”。其總體研究設計組(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
4
(1)研究並確定陳列的主題,提出基本內容和陳列藝術風格的基本要求;
(2)審定陳列大綱和陳列內容設計方案;
(3)審定陳列藝術形式設計方案和平面設計圖、立面設計圖;
易天蠟像

(4)研究並確定陳列重點場面的文物組合和展覽藝術形象;
(5)確定陳列整體布局和藝術風格;
(6)解決陳列內容和形式的總體統一平衡問題;
(7)審定輔助陳列的造型藝術項目,創作設計方案和作品;
(8)審定重點的文字說明;
(9)協調內容設計、形式設計、製作、布置等工作以及各業務部門的配合;
(10)陳列布置完畢以後進行審查,並決定必要的調整和修改,直到最後館長或上級領導機關批准開幕。
第四章陳列的內容研究與設計
按照《中國博物館學基礎》的說法:陳列設計應為內容研究與形式設計兩大任務。形式設計取決於內容編輯,是內容編輯的形式化。
陳列內容研究包含兩個方面:一是陳列主題所要表現的有關學科內容,
易天蠟像
一是表現陳列主題所需要的文物、標本以及其他展品。
陳列內容設計方案,即陳列大綱和陳列計畫。
第一節陳列大綱
陳列大綱,即陳列主題框架。是主題條目按邏輯關係、時間順序、地域方位具體排列穿插使其成一個形象的劇本的過程。
在陳列大綱中,單元是基本環節。單元下可分若干組,必要時下面還可再分小組。一般可有二至三個層次,最多不超過四個層次。由若干單元組成完整的陳列體系。
展覽基本結構可以是以遞進關係為主,也可以是以並列關係為主,或是經緯結合。
例:
《中國青銅器的鑄造技術》陳列大綱 主題思想(從略) 一陶范法鑄造技術
1.銅礦的開採
2.鑄造青銅器的燃料和器材
易天蠟像

3.商周採用陶范法鑄造青銅器
4.春秋戰國之際陶范鑄造技術的更新改進
二鑄造青銅器的合金比例
1.商代青銅器合金比例
2.商到西周兵器合金比例的變化 3.東周兵器合金比例的變化 4.漢唐青銅鏡的合金比例 三青銅器鑄造技術的新發展 1.不同硬度的青銅嵌鑄兵器 2.鋼鐵合鑄兵器
第二節陳列方案
陳列方案,是陳列大綱的具體化。要列出全部的陳列品,包括文物標本和輔助展品。 ?
凝練每部分或單元的主題
如武漢市博物館“武漢歷史文化”五大部分的主題是:江漢曙光(史前時代)、商風周韻(夏商周)、軍事要津(秦漢魏晉南北朝)、水陸雙城(隋唐宋元)、九省通衢(明清至開埠)。
易天蠟像
?
找出每部分內容的重點和亮點
選擇和安排展覽的素材,研究展品組合
5 展品組合的要素包括文字說明、實物、圖片、聲像資料、多媒體及其他輔助展品。 注意平面展品與立體展品,實物展示與多媒體展示的結合。 ?
編寫展覽的文字大綱
按照前言、部分、單元、組和小組以及重點展品說明、結語編寫展覽的文字大綱。注意文字的精練,一般來說,部分說明宜控制在250個字左右,單元說明控制在150個字左右,組說明控制在80個字左右。
分類併科學安排展覽傳播的信息
展覽文本策劃要合理地處理好展覽的顯性信息和隱性信息。
易天蠟像
一般來說,顯性信息通常直接在版面上,主要滿足普通觀眾的需要;隱性信息在展覽版面背後,主要滿足專業觀眾的需要或再次來博物館參觀的觀眾的需要。
與形式設計師對話,提示展覽的表述
第三節輔助展品
陳列的輔助材料大致有以下幾種:
1.科學性的輔助材料:包括地圖、圖表、照片、拓片、模型、沙盤等。
2.藝術性的輔助材料:主要是根據陳列內容的需要而創作的造型藝術、繪畫、雕塑、場景、布景箱、幻影成像、半景畫、全景畫等景觀設施等。它主要是藝術品,但又受到科學性較大的約束,不同與一般的藝術創作;它要求藝術構思有科學依據,並且與陳列風格相調和,所以說它是科學和藝術的綜合體。
幻影成像、聲光電合成技術、仿真復原電子多媒體、三維動畫、電視牆、燈箱等製作的背景資料。 3.文字說明。陳列的文字說明分為三類:
(1)大小標題(單元標題、組標題、有時還需要有小組標題等); (2)單元說明、組說明,(有時還需要小組說明或展品組合說明); (3)展品說明。展品說明大體上也有三類:
①展品科學性的簡要說明,包括名稱、時代、出土或採集的時間、地點或來源。例:
三彩釉陶女俑(名稱)
唐開元十一年(723年)(時代) 1957年陝西西安鮮于庭晦墓出土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品
②知識性說明,展品的有關知識。例:
龍虎尊 商代
1957年安徽阜南出土
盛酒的器具。分層用合范鑄成。造型優美,龍虎人物形象生動,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 安徽省博物館藏品
③揭示性說明,揭示出展品內涵的社會屬性,以及它與主題的聯繫。例: “鹽場”畫像磚
東漢
1954年四川成都揚子山出土
圖系製造井鹽的鹽場全景。鹽場後有山澤川林以供漁獵。反映了東漢地主“家有鹽鐵之 利,戶有青山之材”的情形。 重慶市博物館藏品
第五章陳列藝術設計之“硬體”設計
形式包括“硬體”設計、“軟體”設計及中性設計。 ? “硬體”設計——陳列區的室內設計、陳列設備設計
“軟體”設計——陳列的組合設計、輔助陳列品設計、現代傳媒及音響效果設計?
“中性”設計——文物、標本安全保護設計
6
第一節門廳、進廳設計 一.門廳
組織好交通人流
一般設有諮詢台、存包處、存衣處、紀念品銷售處、供觀眾休息、交往的坐椅等。
二.進廳
引導觀眾進入陳列室的交通樞紐 ? 進入陳列室的前奏
進廳可分為前廳式、中庭式、走廊式與過廳式四種形式。前廳式與中庭式的進廳在入口層可以兼作陳列室的序廳。此外,還可能與門廳合而為一,兼有門廳與進廳的雙重功能。
門廳、進廳可以依靠空間的構成、色彩、光影、材料、裝飾等表現博物館的主題、文化內涵與藝術感染力,它集功能性、藝術性、象徵性、趣味性於一身。
三.其它公共空間
觀眾服務設施包括問詢處、存衣、小件暫存、紀念品銷處、書店、餐飲、小賣部、休息、廁所等。
第二節陳列室平面設計 一.陳列室的平面布局形式
陳列室的類型與它的參觀路線有關,可分為口袋式、穿過式、混合式三種類型。
二.陳列室的陳列布置形式
博物館的展品分為平面展品與立體展品兩大類。
展品在陳列室中的布置形式可分為周邊式陳列、獨立式陳列和混合式陳列三大類。展品陳列布置的形式關係著參觀路線的合理組織。
1.周邊式陳列——1)單線陳列
2)雙線陳列
2.獨立式陳列——
3.混合式陳列——
1)三線陳列
2)靈活陳列

陳列室的視覺分析

當平均觀看距離為0.6—1.2m時,所觀看的範圍只是視線高度以上30㎝多一些,和視線高度以下90cm之內。隨著展品尺寸的增大,視距也應增加。將中國人的平均視線高度定為1.55m,給
出由展品高度確定視距。
陳列室的大小除了與影響視距的展品大小有關,還與展品布置的方式有關。
單線平面展品 雙線平面展品 兩邊平面展品,中間立體展品
a=2—3m
雙線立體展品 三線立體展品 一邊隔板 兩邊隔板
一邊立體展品 中間立體展品
第三節陳列室的空間設計
一. 充分運用各種空間限定方法
牆面的位置和隔斷的高低,天花板、地面、展覽設備的造型、色彩、比例以及展覽物品等,都是分隔、組織、誘導空間和產生境界的空間因素。
二. 陳列空間要與展品及展示的特點相結合
觀眾對展品的觀賞絕大多數是平視,但也有仰視、俯視的需要。不同主題的博物館,不同展品的陳列室,不同方式的陳列展出都有適合各自特點的最佳觀賞方式。根據這些特點設計陳列空間能為觀眾提供良好的觀賞環境和多角度的觀賞。
三. 陳列空間要為觀眾營造良好的觀賞氛圍 四. 陳列空間要為觀眾提供良好的空間體驗
重視群體空間組織安排,也就是空間序列的設計。空間的組織要層次分明,有節奏,有變化,不能千篇一律。空間的過渡要順暢,同時還要注意空間序列的整體性、連續性。
第四節陳列設備設計
展架
作為吊掛、承托展板,或拼聯組成展台、展櫃及其他形式的支撐骨架器械
獨立的和靈活的展示道具,不僅可懸置,掛置展物,還可以架構形態,塑造空間。
現代新型展架多遵循展具的可拆裝性和可伸縮性原則,強化了功能的多樣性。在材料方面,多採用鋁錳合金、鋅基鋁合金、不鏽鋼型材、工程塑膠、玻璃鋼等。
二.展牆與展板
用作隔牆的展板尺寸應該大些,另一類用作展架上的鑲板,直立在地上的展板,或吊掛在牆體上的展板,尺寸都不宜過大,一般常用的規格為:60x90、60x180、90x180、120X240、240X240厘米等幾種。
另一類用以分隔展示空間、懸掛實物展品、張貼文字、以及分散人流等的屏障物也可視為是展板類道具的一種,常用到的有屏風、帷幕和廣告牌之類。
三.展櫃
展櫃類通常有靠牆立櫃、中心立櫃(四面玻璃的中心櫃)和桌櫃(置於視平線以下,便於俯瞰展品)、布景箱等。
展櫃的結構有固定式、可拆裝式和摺疊式。固定式結構多為博物館等專業性、常設性的展示所用。拆裝式、摺疊式多為周期性、短期性的活動型展覽使用。
桌櫃通常有平面櫃和斜面櫃兩種,斜面又有單斜面和雙斜面之分;單斜面通常靠牆放置,雙斜面則放置在展廳中央。桌櫃的通常高度是:平面櫃的總高為105—120㎝;斜面櫃總高為140㎝左右;進深70—90厘米;櫃內淨高20—40厘米。
布景箱是只供一個方向觀看,類似櫥窗的龕櫥式大展櫃,內部可以設定各種場景,使展品呈現在一個“真實”的環境中,使展示更加生動。布景箱一般高度為180-250㎝,或者更高;深度90—150㎝以上,長度可根據實際需要確定,布景箱的背部和頂部兩側應設計成弧形,以造成空間深遠的感覺。為保證布景的真實效果,大型布景箱的深度至少應為寬度的1/2以上,在照明的設計上也應有所側重,以突出展品的效果。
四.展台
展台類道具是承托展品實物、模型、沙盤和其他裝飾物的用具。
1.易天蠟像展架
作為吊掛、承托展板,或拼聯組成展台、展櫃及其他形式的支撐骨架器械 獨立的和靈活的展示道具,不僅可懸置,掛置展物,還可以架構形態,塑造空間。
2.易天蠟像展牆與展板
用作易天蠟像隔牆的展板尺寸應該大些,既可以在上面直接裱糊紙張、照片或不乾膠等,亦可以懸掛輕質的展板。
3.易天蠟像展櫃
易天蠟像展櫃類通常有靠牆立櫃、中心立櫃(四面玻璃的中心櫃)和桌櫃(置於視平線以下,便於俯瞰展品)、布景箱等。
易天蠟像展櫃的結構有固定式、可拆裝式和摺疊式。?
易天蠟像桌櫃通常有平面櫃和斜面櫃兩種. ?
易天蠟像提供的布景箱是只供一個方向觀看,類似櫥窗的龕櫥式大展櫃,內部可以設定各種易天蠟像場景,使展品呈現在一個“真實”的環境中,使展示更加生動。易天蠟像布景箱一般高度為180-250㎝.
4.易天蠟像展台
易天蠟像展台類道具是承托展品實物、模型、沙盤和其他裝飾物的用具。 大型的實物展台,除了組合式的展架構成之外,還可以用標準化的小展台組合而成,小型的展台類似積木(也稱堆碼台),多被製作成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等幾何形體。其特點是靈活性、機動性強,可得出新的展台效果。
在形式上可製作成複合體式的結構,例如正方形或長方形套箱式積木、圓柱形套筒式積木等。這不僅易於在組合使用時容易配列,同時又便於存放、搬運,節省空間。在陳列中,一般是較大的展品使用較低的展台,小型的展品則用較高的展台。 ?
旋轉展台的運用可使觀眾從不同的角度觀看展品,多方位的品評展品。
5.護欄與標牌立座等
易天蠟像護欄分固定式和移動式兩大類。 ?
標牌底座的構造形式也比較多,組合系統中多利用護欄配件裝配,也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加工定製。
六.其它易天蠟像輔助設施設計
第六章陳列藝術設計之“軟體”設計 第一節陳列組合設計 一.整體的陳列組合
在確定陳列總體藝術風格的前提下,對陳列進行總體的布局安排,比如空間分配,內容段落的劃分,各部分展線長短的權衡,序幕與結尾的重點處理,在陳列全線中在哪段哪節上設定重點陳列等等。
繪畫中的“疏能跑馬、密不透風”,就是講空間利用的變化。陳列也是這樣,不能處處總是擺的滿滿的,要有適當的空間,要有“喘息”的機會。這不僅是為了眉目清楚,還可以使觀眾得到精神上的調劑。
二.組合陳列法
1.系統分類陳列法
即將展品按分類系統分門別類地排列。這種方法簡單明了,眉目清晰,使人一目了然。 2.復原陳列法(場景復原陳列)
將考古現場或遺蹟保留下來作為陳列品,或根據展示的主題布置出復原的場景。復原的方法有成套文物組合復原法、文物與環境組合復原法、文物與模型組合復原法、文物與圖象組合復原法、文物與實際操作組合復原法等。它使某些歷史現象或自然環境再現於陳列室中,使觀眾猶如身臨其境,有強烈的歷史感和真實感。 3.景觀陳列法
這是選取某一歷史現象的場面或某一自然生態的場景加以仿製,生動地再現於陳列室中。一般都有較強的感染力。景觀陳列法和復原陳列法不同之處在於,復原陳列法必須完全按照當時的本來面貌,而景觀陳列法可以選擇有代表性的典型形象加以概括,結合運用。全景畫陳列法是景觀陳列法的發展,配合以聲、光、形象的多媒體表現,更使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4.對比陳列法
慣用的對比手法是新與舊、過去與現在、多與少、大與小、精與粗、貧與富、真與假之間的對比,以比較、對照的方式,使觀眾產生強烈的印象。 5.集中陳列法
對某些成套的物品或體積較小的物品聚集陳列,以形成整體印象。 6.中心陳列法
以一件展品或一個問題為中心,其餘圍繞它而展開。這種手法常用以突出主要展品和主要內容。 7.連續式陳列法
連續式的陳列像是一本書,也像一本連環畫,陳列場景一個接著一個,連續不斷,一氣呵成,整體感很強。
第二節陳列方法
博物館陳列品的品種繁多,從它們的信息特點來看,可劃分為有體物與無體物兩在類。人的視覺、
10
觸覺都能感知的物品是有體物,如實物、模型等。用錄音、錄像、光碟等所記錄的人類文明和人類環境的見證則屬無體物,人的視覺、聽覺能感知無體物的存在。現代博物館革新了傳統博物館的展出方式,它們不僅展出有體物,還通過多媒體與電子技術向觀眾展示無體物。 ? 有體物的陳列展示
1.懸掛式陳列
牆上設有可固定展板的裝置或懸掛展品的軌道,更換展品比較靈活。 2.懸吊式陳列 3.展櫃式陳列 4.放置式陳列 5.地台式陳列 6.壁龕式陳列 7.動態陳列
展品在運動中向觀眾演示某種自然現象、自然規律或某種功能
動態陳列在演示中大都需要觀眾參與進來,自己觸摸,自己操作,親身實驗。 8.操作式陳列
第三節櫃內設計與文物的藝術加工
實物的擺設,應該根據它原來的面目。適合俯視的要放得較低,適於仰視的要放得較高。鼎的陳列方向應該是雙足朝前、一足朝後。絲織品圖案要分清上下,不可倒置。文物是非常珍貴的,要給人以穩定的感覺,特別是易損壞的文物,更要注意穩定感。
實物的陳列,應體現其屬性。屬性分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自然屬性中有的是可見的,有的不易明見。可見的如標本的大小、形態、質感、量感、色彩、紋理等等,不易見的如比重、結構、性能等。要突出實物的形體美、色彩美、質地美等,可加必要的襯托。襯托的方法並不僅僅限於背景的平面襯托,也可以運用點、線、面、體以及形象背景的襯托。亦可配合輔助形象展示,例如用輪廓線示意圖表現人們製造和使用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的情況,實物被放在輪廓線示意圖內的相應位置,使之一目了然。利用圖解、顯微鏡放大,全息攝影、慢鏡頭與快鏡頭處理、儀器測試等,把不可見性變為可見性。社會屬性則常常與文物產生的社會環境、使用條件、流傳經過有關。揭示文物的社會屬性除了文字說明外,還可以採用恰當的形象化手法。
第四節傳媒和音像效果設計(無體物的信息傳播)
陳列展覽已由過去單一的通過視覺形象使觀眾得到感受,逐步發展為通過聲像設備使觀眾的視覺、聽覺、觸覺,甚至嗅覺、味覺等各種感官得到多種感受。
在陳列藝術設計中,把現代傳媒的各種裝置和實物展品有機地組合在一起,達到渾然一體的效果。這種裝置在陳列中所占的空間往往不多,但內容傳播的信息很大,而且是動態的演示。
現代傳媒裝置與實物展品的組合形式大概有以下幾種方式:
1.自成單元,與文物標本等實物資料陳列並列。現代多媒體展示有:投影、等離子(液晶)播放屏、觸控螢幕、幻影成像、電子圖書等等。
2.多媒體展示與實物、沙盤、模型等組合陳列。
3.音響效果設計,博物館中的音響資料可分為解說聲響、自然聲響和人工聲響三種類型。解說聲響,是由動物的發聲或動作,比如飛、跑、吃、攻擊、摩擦等動作所產生的,以及風、雨、浪、噴火、雷鳴、樹斷、火焰燃燒等自然現象的聲音。人工聲響,包括語言、歌謠等聲音和用樂器發出的聲音,還有人類動作(打、切、吃、刮削等)所發出的聲音,火車、電車、汽車、飛機、工廠、大炮、戰車等機器發出的聲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