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龍古寨

南龍古寨

南龍古寨是一個位於貴州省西南部的一個典型少數民族寨子,該地較完整的保存了布依族的生活習俗及生活文化,寨中僅有百餘戶人家,依舊居住在原始的吊腳樓中。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南龍古寨全景南龍古寨全景
南龍古寨位於興義市巴結鎮的萬峰湖畔,是—個美麗迷人的布依古寨,這裡民族風情濃郁,原汁原味的民族習俗和引人入勝的傳說故事,使它越來越引起世人的關注。
據傳說,明洪武年間,改土歸流,朝廷實行調北征南政策,從湖北、江西大批移民貴州,並在貴州設立上五府、下八府,其中南龍府即建在今天的南龍古寨,後來由於南龍缺水,建府不久即遷今安龍,當時名安隆。
興義把南龍古寨作為一個典型民族村寨進行旅遊開發、對外宣傳,已經引起了處界的關注,香港畫家寫生團及有關旅遊團隊的來訪,擴大了它的知名度,已有越來越多的人到這裡觀光採風旅遊。

景點介紹

南龍古寨布依八音南龍古寨布依八音
南龍布依古寨,是一個集優美自然風光、濃郁民族風情和神秘布依建築於一體的古寨。據考證,該古寨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明初洪武年間的“調北征南”時期,明朝在貴州設定的十三府的上五府(貴州府、安順府、南龍府、大定府、遵義府)之一的南龍府就設在這裡,後來由於水源供不上官家之用和城鎮發展的需要,才轉遷到今天的安龍縣建城。明朝末代的流亡皇帝朱由榔也曾在此休整練兵,至今仍留有巍峨的點將台和寬闊的演兵場,讓人不自覺的想到當年朱由榔在此日夜操練兵馬、欲待時揮師北上收復舊日河山的情景。
寨中房屋按九宮八卦形排列建築,巷道環環相扣,道道相通,不熟悉的人進入其中如進迷宮,傳說這種建築格局是在神的啟示下建成的,能驅災免難,吉祥安康;另一說法是:傳說南明永曆帝西遷至此欲建根據地,命大學士吳貞毓繪圖並指導建成的,布局非凡,堪稱奇蹟。數百年來,寨中的吊腳樓壞了就拆,拆了又建,但始終保持著原有的建築格調。村寨中,織布聲不絕於耳,雞犬之聲相聞。一條終年不息的小河鑲嵌於寨邊,潺潺的流水似乎在向人們訴說那悠遠而淒婉的住事。

節日文化

南龍古寨南龍古寨
每逢春節、了年、正月十五、三月三、清明節、六月六、七月半、八月十五、九月九等民族傳統節日時,純樸的布依姑娘和小伙子們,或吹奏木葉,或敲鑼打鼓,或對唱情歌,或拋繡球,或耍獅舞龍,或跳起民族舞蹈,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間文化活動,令前來觀光的遊客陶醉其間。“夫妻樹”、“黃龍搭橋”、“河馬飛龍”、“相思泉”、布依青年情侶的浪哨和坐家,讓這個具有600年滄桑的古寨充滿了神秘和令人神往,因而每年來此旅遊觀光、傾聽八音的中外遊客、來此採風的作家、攝影師、畫家絡繹不絕。2002年西南三省筆會在些舉行;2005年11月以來,南龍吸引了慕名而來的《朝霞》、《布依八音之迷》等電影和《雄關漫道》、《絕地逢生》等電視劇的拍攝。南龍布依古寨那山、那水、那樹、那樓、那人組合成了一幅美麗天然的水彩畫,正向世人展示其獨有的神秘和魅力。
布依八音座唱樂器由二胡、月琴、牛骨胡、笛、蕭、包包鑼、小鑔、鼓、木葉等樂器組成,並在發展中加入了哨吶、勒朗和勒優等樂器,樂隊8至12人,演員從至少4人到36人,機動靈活,形式多樣。布依八音演出時常以布依曲調、民間傳說、漢語故事等為腳本,形成敘事性強、情節動人的民族曲藝。布依八音旋律流暢、優美悅耳,數百年來,深得布依族及當地民眾所喜愛,如今一直活躍在民族節日、婚喪嫁娶、喬遷祝壽等場合,走進南龍布依古寨,聽到八音奏響,男女老少皆能隨樂踏歌起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