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梅關

南雄梅關

“嶺南第一關”——梅關,設在梅嶺上,被列為廣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是著名的旅遊勝地。梅關,古稱秦關,又稱橫浦關,宋時立關於梅嶺上,並刻有“梅關”二字,遂稱梅關。

南雄梅關南雄梅關
名稱:南雄梅關
地理位置:南雄市梅嶺頂部
面積:全長200多公里

景點簡介

梅關位於距南雄市約30公里梅嶺頂部。梅嶺為五嶺(大庚嶺騎田嶺萌渚嶺都龐嶺越城嶺)之一大庚嶺東段,大庚嶺橫亘廣東、江西兩省之間,全長200多公里。梅嶺海撥只有400多米,但它處於大庚嶺之咽喉,地勢險要。在秦朝以前,五嶺之南屬南蠻之地,被古王朝列為疆域之外,那時的嶺南車馬不通,人煙稀少。

梅嶺的得名相傳是根據南遷越人首領梅絹的姓氏得來的。在戰國時期,中原戰亂不堪,大批越人遷往嶺南,其中一支以梅絹為首的越人,翻山越嶺來到大庚嶺上,被眼前的嶺南風光所吸引,決定在梅嶺一帶安營紮寨,他們發揚了越人勇敢頑強、刻苦堅韌的民族傳統,艱苦創業,使這帶迅速興盛起來。因為梅絹是首率隊的拓荒者,後來又因破秦有功而受項王封為十萬戶侯,因此人們就把這一帶稱之為梅嶺。梅嶺在嶺南經濟文化發展史上起了重要作用。梅嶺自越人開發後,成了中原漢人南遷的落腳點,中原文化逐步在梅嶺生根開花,並向嶺南傳播開去。梅嶺既是古戰場,也是革命戰爭年代紅軍多次戰鬥過的地方,特別是陳毅同志帶領部隊在這一帶堅持了三年游擊戰,並在臨危之中寫下了壯志凌雲的《梅嶺三章》,使梅嶺的知名度更高。

梅關被兩峰夾峙,虎踞梅嶺,如同一道城門將廣東、江西隔開。南雄梅關歷來是南北交通要通,也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史稱南雄“居五嶺之首,為江(西)、廣(東)之沖”、“南北咽喉,京華屏障”。南雄的縣名也與梅關有關,南雄乃南粵雄關,而雄關指的就是梅關。現存的關樓建於宋嘉佑年間,為磚石結構,古樸雄偉。明萬因年間南雄知府蔣傑在關樓上立匾題刻,北面門額署著“南粵雄關”四字,南面門額則寫著“嶺南第一關”在關北側,有一塊高2.4米、寬1.4米的石碑。上刻“梅嶺”兩個楷書大字,每字約6平方尺,字型剛勁有力。這塊碑為清康熙年間南雄知州張鳳翔立。關樓兩側有一對聯“梅止行人渴,關防暴客來”。

梅嶺設關始於秦朝。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其策略是對北方築長城以防禦匈奴,對南方則開關道,積極開發嶺南。公元前213年,秦在五嶺開山道築三關,即橫浦關、陽山關、湟雞谷關,打開了溝通南北的三條孔道。橫浦關就築在梅嶺頂上,因此梅關在秦時稱橫浦關也稱秦關,後來橫浦關為戰爭所毀。從漢至唐,梅嶺只有嶺之稱,而無關之名。宋嘉佑年間建關樓後,南雄歷代州、縣均有修葺關樓,使梅嶺關樓保存至今。
梅嶺得名的另一說法是梅樹多梅樹,故稱梅嶺。梅嶺的梅花樹遍布嶺南嶺北,每到冬天梅花怒放,漫山遍野,成了梅花的世界。“庚嶺寒梅”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四大探梅勝地之一,梅嶺的梅花有兩個特點:其一,據《南雄府志》記載:“庚嶺梅花微與江南異,花頗似桃而唇紅,亦有純紅者。嶺上累經增植,白者為多。”其二,由於嶺南嶺北氣候的明顯差異,出現了南枝先開,北枝後放,界限分明的奇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登梅嶺賞梅賦詩云:“梅花開盡雜花開,過盡行人君不來,不趁青梅嘗庚嶺寒梅煮酒,要看紅雨熟黃梅。”他從嶺上梅花到古道行人,從梅花開放到花落、梅熟都作了生動的描繪。

梅嶺古道從梅從向南北兩邊蜿蜒而下,北接江西章水,南連廣東湞水,象一條紐帶,把長江和珠江連線起來。梅嶺古道是全國保存得最完整的古驛道。古道約6尺寬,路面整齊地鋪著鵝孵石,道旁是繁茂的灌木叢,兩側山崖樹木蔥蘢,層巒疊翠。嶺下可見古人用來餵馬的飲馬槽,古道旁修建了一座半山亭,又名來雁亭。過去沿途共有詩碑136塊,記錄了古代名人志士的名言詩句,現存已不多。

梅嶺古道始通於秦漢。唐開元四年(公元716年)張九齡路過梅嶺,見山路險峻難以通行,便向唐玄宗諫言開鑿梅嶺,當時因發展經濟的需要,唐皇下召宰相張九齡負責擴展梅嶺古道。此項工程浩大,經過艱辛努力,終於開通了大庚嶺古道。在古道庚嶺新路口南山腳下古道上的六祖廟和有座“夫人廟”,它是後人為紀念張九齡“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功德和感戴張夫人戚宜芬支持丈夫的事業而建造的,當中還有個感人的故事。

古道開通後,南北交通大為改觀,梅嶺古道成了連線南北交通的主要孔道。使當時的百里梅嶺古道一片繁榮。據史料記載,梅嶺古道“長亭短亭任駐足,十里五里供停驂,蟻施魚貫百貨集,肩摩踵接行人擔”。

梅嶺古道的重要作用,使歷代官府都十分重視,不斷對古道進行修建,工程較大的要算明正統十一年(公元1446年),南雄知府鄭述用石砌古道,並在道旁補植松梅。隨著粵漢鐵路、雄余公路的開通,梅嶺古道完成了南北主要交通孔道的歷史使命。

相關圖片

南雄梅關南雄梅關
南雄梅關南雄梅關
南雄梅關南雄梅關
南雄梅關南雄梅關

交通指南


市內交通:
韶關的市內交通也非常方便,公車營運時間為每天早上6:00至晚上9:00,大部分是無人售票,全程都為1元,而且還有兩趟環城公交,如果想遊覽韶關市區,可坐這兩趟觀光公車——12路和13路。
除公車,這裡的計程車可能是全國最便宜的,3公里內起價4元,晚上9點過後起價5元,3公里過後每公里1.6元。
韶關是溝通我國南部沿海地區與內陸的重要交通樞紐,鐵路、公路、航空、水運齊全。
航空:
飛機場正在擴建改造,改建後南接廣州、清遠、惠州、河源等市,東達江西,北連湖南,空運能力將大大增強。

鐵路:
京廣鐵路大動脈貫穿市境,經韶關市區和樂昌、乳源、曲江三市縣,每天有65對列車通過。每天都有往返於韶關-深圳和韶關-廣州的特快專列。
從北方來的客人可選擇在此站下車遊玩,然後再到廣東省的其他各市,廣州、深圳、肇慶等地都通火車。韶關火車站位於湞江東岸,乘公交1、2、3、4、9、10路都可以到達。
公路:
韶關公路四通八達,105、106、107、323國道貫穿韶關境內,韶關到廣州的公路均為二級路面,全程290公里,由於京珠高速公路韶關段的甘塘至翁城已經通車,從韶關到廣州時間已經縮短了1個小時。從韶關市出發到附近各景點均有旅遊車,一般以中巴為多。如果沒有直達景點的車,可先在車站轉乘到各市縣城,一般車程都在兩三個小時左右,到達後再轉車去各景點。
水運:
航道有北江、武江、湞江、翁江、新豐江、龍歸河等,北江可供百噸船隻航行,直通廣州。

飲食住宿

惠州酒店預訂電話:020-87970006 88407580
[地點]項目
服務單位 門市價 電話提前預訂價 詳細了解
[龍門縣]標雙房 南崑山溫泉大觀園 588元/間 350元/間
[龍門縣]標雙房 香溪堡旅遊區 268元/間 170元/間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