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天主教堂

南雄天主教堂始於明萬曆十七年(1589)。 清熙二十年(1681),法國天主教馬神父來南雄傳教。 雍正九年(1731),現南雄城始設天主堂。

南雄天主教堂始於明萬曆十七年(1589)。義大利人利瑪竇取道南雄上京時在市區發展教徒5人。清熙二十年(1681),法國天主教馬神父來南雄傳教。隨後,義大利、匈牙利和南斯拉夫諸國愛慈幼會派遣傳教士,先後到南雄傳教。雍正九年(1731),現南雄城始設天主堂。光緒二十九年(1903)起,法國唐神父、柯加祿等先後在龍勾巷、荊崗、黎口橋、楊梅坑、龍陂塘、長浦橋等鄉村設立天主教堂6間。在市區設立醫務所1間,在荊崗、黎口蕎各設立曉明國小1所。

南雄天主教屬南韶連教區。舊時,傳教士走村過巷傳教,發展一批教徒後,由教徒串連民眾到教堂聽講教義。要求入教者,傳教士先送給《聖經》、《要理問答》等書,然後由神父面考,合格者則洗禮,取教名,成為天主教徒。每逢星期天,市區教徒要到教堂過禮拜,農村則不強求。每年耶穌聖誕、復活節、聖神降臨為大瞻禮節日,全市教徒集中市區祈禱,各鄉村教徒也要參加,食宿由教會支付。天主教還辦了一些慈善事業,如設立醫務所,為貧民百姓免費看病,扶助貧民子弟上學等。

改革開放後,為貫徹落實黨的宗教政策,1987年10月,分別成立了南雄天主教愛國會、南雄天主教務委員會,恢復教堂,供教徒活動。現有教徒900多人。1994年,在城東新建一座天主教堂,總面積1462平方米。1995年8月竣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