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夜娶

更有甚者,他專選別人娶親的日子,新娘還沒入洞房,卻被他搶進王府。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夜娶的方式及其他禮節逐漸為人們認可,並成為習俗。 雖然清、民國時期也有晝娶的,但宛城人民大多還是遵從夜娶這一習俗。

介紹

南陽,古稱“”,位於河南省的西南部。
南陽,商周時被封為呂國申國春秋為楚宛邑,秦設南陽郡,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發祥地之一。南陽屬長江流域,地處中原,婚俗在基本與中原地區大致相同的基礎上,又沿習了南方的一些習俗。從整個歷史發展來看,南陽的婚俗禮儀不外乎相親、定親、娶親等程式。
明朝初期開始,南陽娶親發生了變化,由白天娶親改為夜間娶親,這一習俗經明、清、民國,一直沿襲到解放後才被廢除。

相關信息

永樂六年(公元1404年)五月十二日,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二十三子唐定王朱檉就藩南陽,王府設在古城的中心。朱檉不務政事,耗巨資修建王府、行宮,供其享樂,整日沉醉於酒色。他派爪牙在南陽城內四處打探,遇到有姿色的女子就強占為己有,若有不從就被投入老虎圈中,以至宛城的女子不敢出三門四戶,老百姓怨聲載道。更有甚者,他專選別人娶親的日子,新娘還沒入洞房,卻被他搶進王府。為了方便窺視全城,他動用大量人力物力,歷時二年,在王府內建成高十八米的假山。於是,憑藉這座假山,鷹視全城,發現誰家娶親,便搶劫初嫁良女。宛城的老百姓為逃避他的淫威,從此將白天娶親改為夜娶。如清光緒《新修南陽縣誌》:“居民逼其虐勢,不敢白晝婚娶”。即使這樣,有時還難逃魔掌。後來,居民相親、定親都改在夜間。夜娶的路上也不敢打打籠、吹嗩吶,新婚之夜鬧洞房、擺酒席都得悄悄進行。至今南陽還保留有把燈吹滅鬧房的習慣,以及南陽人高聲划拳的同時,啞枚(划拳時不出聲,只按手指大小順序定輸贏)還相當流行,這都源於為躲避朱檉而形成的夜娶婚俗。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結婚,本是人生一件大事,應該辦得光明正大,體體面面。但懾於朱檉的淫威,宛城人民敢怒不敢言,不得不含恨忍辱,苟且求安,何況朱檉又是皇親國戚?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夜娶的方式及其他禮節逐漸為人們認可,並成為習俗。雖然清、民國時期也有晝娶的,但宛城人民大多還是遵從夜娶這一習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